游“西江第一樓”之稱的滕王閣
滕王閣
第四層與第二層建筑上看是相似的,也是一個暗層。此層主要體現“地靈”的主題。正廳的墻壁上,是丙烯壁現《地靈圖》,集中反映了江西名山大川自然景觀精華。畫面從南往北依次是大庾嶺梅關、弋陽圭峰、上饒三清山、鷹潭龍虎山、井岡山、廬山、鄱陽湖、石鐘山等。畫面嚴謹,功力深厚,充分表現了江西“鐘靈毓秀”的壯麗山川。進入西廳的門楣上方懸掛“雄峙”金匾,西廳為“滕王閣竹刻楹聯堂”。
第五層與第三層相似。也是一個回廊四繞的明層,是登高覽勝、披襟抒懷、以文會友的最佳處。廊檐下四塊金匾,內容出自《滕王閣序》。正東為“東引甌越”、南為“南溟迥深”,西為“西控蠻荊”,北為“北辰高遠”。
東廳中央,陳列了滕王閣規劃全景模型。 西墻上鑲嵌了兩幅大型陶瓷壁畫,規格都是2.6米×2米。原畫為已故江西當代著名山水畫大師黃秋園先生所作。左邊這幅名為《吹簫引鳳圖》,取材于東漢劉向所作《神仙傳》。傳說春秋時,有個名叫蕭史失,擅長吹簫,秦穆公之女弄玉對他非常仰慕,拜其為師。秦穆公曾專門修建一座“鳳臺”,供他們學習時使用。后來,師徒二人結為伉儷,弄玉在蕭史指點之下,很快掌握吹簫技藝,她模仿鳳凰之聲、引來鳳凰圍繞她翩翩起舞。數年后,夫婦雙雙乘鳳凰飛升天界成仙。右邊這幅是黃秋園先生臨摹五代畫家關仝的《西山待渡圖》。關仝的原畫本已模糊不清,黃先生精心研究,采用枯骨皴筆法,勾線線粗壯雄健,其風骨神韻盡得原作精髓,令人嘆服。山水畫大師李可染先生認為:“黃秋園先生的山水畫,含英咀華,自成家法。蒼蒼茫茫,煙云滿紙。望之氣象萬千,撲人眉宇。”東廳兩側,為“翰墨”、“丹青”二廳。兩廳中有古色古香的根雕家具,有供書畫家潑墨揮毫的書畫案,是藝術家進行創作的極佳環境。這里也是前來游覽參觀的名人題詞留言的所在。有黨和國家領導人江總書記在兩度登閣乘興吟誦王勃序文之余,揮毫書寫的其中的警句“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有李鵬同志“高閣重臨江渚,層樓再出云天”的題詞,有鄧力群同志“長江三樓.一樓勝過一樓”的墨跡。
中廳正中屏壁上,鑲置用黃銅板制作的王勃的《滕王閣序》碑,近10平方米,乃是蘇東坡手書,經復印放大,由工匠手工鐫刻而成。
西廳東壁懸掛磨漆畫《百蝶百花圖》,選此題材,乃是根據滕王李元嬰愛蝶、繪蝶之雅事。據傳李元嬰擅畫蝶,自成一派,畫界稱為“滕派蝶畫”。滕王的蝶畫當時非常珍貴,有詩云:“騰王蛺蝶江都馬,一紙千金不當價”。這幅磨漆畫寄托了今人對“滕王閣”創始人李元嬰的懷念。其制作工藝非常精妙:以三合板為底,貼金箔紙為底色,蝴蝶乃是用細銅絲勾勒線條,將貝殼碾成粉末敷成翅膀,畫面下部盛開的白色花叢是南昌市市花金邊瑞香,花瓣用蛋殼拼成。磨漆畫有東方油畫之譽。
五樓是最高的明層。漫步回廊,眺望四周,江水蒼茫,西山疊翠,南浦飛云,章江曉渡,山水之美,盡收眼底;高樓如林,大橋如虹,公路如織,人車如流,一派城市繁榮之景象。四季之景不同,游目四望,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第六層是滕王閣的最高游覽層。其東、西重檐之間,高懸著2米×5米的蘇東坡手書“滕王閣”金匾各一塊。其內,雖是一個暗層,但設計者將中廳南北角重檐間的墻體改成了花格窗,故光線極好,與明層無異。
西廳稱為“仿古展演廳”,是一座小型戲臺,戲臺上陳列有極為珍貴的古樂器復制件,深寓歌舞興閣之意。其中有湖北隨縣出土的“曾侯乙”編鐘、編磬仿制件。編鐘為24件,可進行演奏,曾獲得1985年的“百花獎”。編磬為32件,其厚薄不同,敲擊時發音各異。此外,還有土樂“塤”、竹樂“”“排簫”,革樂“建鼓”、“雙鳳虎座鼓”,匏樂及絲樂“瑟”、殷代“虎紋磬”、“鐃”等塑件,還有隋唐時代的樂俑。這些仿古樂器既是陳列品,又可利用它們進行小型的樂舞演奏。2000年后,文娛隊移至北園(俯暢園)進行文藝演出。
大廳南北東三面墻上,嵌有大型唐三彩壁畫--《大唐舞樂》。南面為“龍墻”,以男性歌舞樂伎為主,畫面以《破陣樂舞》為大框架。據《新唐書.禮樂志》記載:唐太宗李世民為秦王時,征伐四方,破叛將劉武周,軍中遂有《奏王破陣樂舞》之曲流傳,歌頌其功德。李世民即位后,親制《破陣樂舞》,其舞形及音樂“發揚蹈厲,聲韻慷慨。”壁畫中舞蹈者披甲執戟,作戰武士打扮,具有濃厚的戰斗氣息和粗獷雄偉氣勢。《破陣樂舞》的隊列當中,有兩組舞蹈的表演者。右邊,兩名胡人表演以跳躍動作為主的《胡騰舞》,這種舞蹈為唐代西北少數民族舞蹈,出自石國,也就是唐屬安西大都護府管轄,今烏茲別克塔什干一帶。舞蹈者頭戴珠帽,穿長衫,腰系寬帶,足登軟靴(多為黑色),有詩曰:“揚眉動目踏花毯,紅汗交流珠帽偏”。左邊,兩名舞者執劍跳起,表演的是《劍器舞》。唐代著名舞蹈藝人公孫大娘善舞劍器,杜甫在《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詩中描繪道:“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畫面中后部,舞者身披獅皮表演《五方獅子舞》。五名舞者裝扮成五頭不同顏色的獅子,各立一方,表演獅子“俯、仰、馴、狎”等各種情態,有二人扮成“昆侖像”,就是戲獅的人,牽著繩,拿著拂塵彩球逗弄獅子,場面雄偉壯觀,與前面的《破陣樂舞》隊形有機地聯系在一起。畫面后部是樂臺上下的伴奏樂伎。
北面為“鳳墻”,以女性歌舞樂伎為主,畫面以唐代著名宮廷樂舞《霓裳羽衣舞》為主體(在三樓已對其進行簡要介紹)。白居易在詩中描繪,其服飾“案前舞者顏如玉,不著人間俗衣服。虹裳霞帳步搖冠、細瓔累累佩珊珊”。其舞姿“飄然轉旋回雪輕,嫣然縱送游龍驚。小垂手后柳無力,斜曳裙裾云欲生”。左邊,兩名女童踩蓮對舞,表演的是《柘枝舞》。
滕王閣的陳列,有很高的文化品位,體現和展示了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精粹,同時也反映了豫章古代文明的特色。滕王閣,是一座名副其實的高雅的文化殿堂。
關鍵字: 臨江 初唐四杰 古今 滕王閣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