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源遠流長的龍虎山
探崖墓
龍虎山第三絕:探崖墓之奇、解千古之謎 崖墓葬(懸棺葬)是古越、僚人特有的一種喪葬形式,也是我國多種葬法中最古老、最特別的一種喪葬形式。這種葬法將棺槨置于溪流邊陡峭的絕壁上,崖壁與水面幾成垂直的角度,且崖壁上有自然的巖洞,便于安放棺槨。 崖墓群安放2600多年的崖墓棺槨.在龍虎山仙水巖的百米絕壁上,有大片距今2600多年的春秋戰國崖墓,以其分布廣、數量多、位置險、造型奇特、文物豐富而成為研究古越族史及中國紡織史、樂器史、音樂史等學科的珍貴資料。在一九七八年的考古發氣、掘中,共清理出墓葬人骨架16具、出土了陶器、原始青瓷器、骨器、玉器、竹木器、紡織品、紡織工具、古樂器220多件,經過c14同位素測定,至今至少有2100年的歷史,即龍虎山崖墓安葬于春戰國時期。據科學考證,在人類崖墓文化中,龍虎山崖墓堪稱中國之最、世界一絕,被譽為“天然考古博物館”。可是,令科學家們不解的是:在遠古原始的春秋時代,百米懸崖絕壁洞穴中的棺木是用什么辦法放置進去的?古越族人為何要將先人安放洞穴之中什么人才能享受此等“殊榮”等等,已成千古之謎,至今未能破解。為此,鷹潭市龍虎山風景旅游區管理局決定:懸賞30萬元,邀請國內外有識之士破解千古之謎。
關鍵字: 帝王 張天師 龍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