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記憶,銅鼓起源
記憶的鏡頭定格在1927年9月7日,一位穿著長衫、拿著雨傘、相貌堂堂的書生模樣的年輕人,被兩個國民黨團丁押解著,正在從湖南翻越大魏山進入江西銅鼓地界的途中,年輕人一路上神情自若地與兩個團丁閑聊著家常,竟然發現有位同鄉的團丁,心中竊喜,當來走到銅鼓縣排埠月亮彎一個叫龍須溝的地方,只見此樹木茂盛,一條小溪從山溝的陡峭處飄然而下, 來到一個拐彎處,年輕人從杯中掏出四塊大洋,對團丁說:“我是生意人,你們也很辛苦,這幾個錢拿給你買點酒喝”。說完,就將四塊大洋拋到地上,兩個團丁見狀,爭著去撿地上大洋,年輕人乘機往旁邊的樹林里一鉆,機智地跳進路邊的水溝里,借著溝邊的竹林、灌木做掩護,把整個身子躺在水溝里。團丁追來搜尋一陣,最終沒有找到年輕人,又進入了江西地界,只好悻悻離去,見團丁走遠了,年輕人便走到山下的吳家祠堂入住一夜,在村民幫助下來到銅鼓鎮工農革命軍第三團集結地,過了兩天(9月9日),一場改變中國命運的秋收起義就在銅鼓打響了。而那個年輕人就是被中國人神化了年輕的毛澤東。 從此銅鼓的排埠月亮彎龍須溝,成為化險為夷的福地,當地人也就一直流傳“一腳踏二省,四圓定乾坤”的傳奇故事,而傳奇仍在延續著,當我來到這傳奇故事的發生地時,只見有一尊披著紅布的石像屹立在山溝中,同去當地人又給我講了另外一傳奇,原來這尊石像是年輕的毛澤東形象,2006年9月,當地政府準備將這個有傳奇的福地進行紅色旅游開發,在外地制造了這么一尊石像,并打算在9月8日這個吉祥的日子里,樹起這尊石像作為奠基儀式之一,但當運輸車來到銅鼓的萬壽宮前時,車子走不動了,司機怎么修也修不好,天色以晚,只好等到明天再來修,第二天,司機一大早就請來城的修理工,來到車子邊,有村民打聽車子裝的什么,司機說是毛澤東的石像,村民大驚,奔走相告,村中人們聽到毛主席的神像來到他曾經住過并指揮過起義地方,都紛紛拿出鞭炮打起來,此時司機信手發動車子,卻立即發動了車子,車子繼續往前開,一路上的村民全都出來打鞭炮,一路上商店里的鞭炮一時銷售一空。 我聽著有點半信半凝,回來的路,又去那個有萬壽宮的村子參觀了一下,打聽村民是否有此事,村民用親眼所見來證明了這一事實,我走進了萬壽宮,此建筑為一幢四合院式的磚木結構,正面進深兩棟,前棟為一戲臺,戲臺上擺放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牌匾,1927年9月15日,毛澤東率工農革命軍第三團從瀏陽上坪回師銅鼓排埠時團部駐扎于此,毛澤東宿后棟廳左第一間房中,并在戲臺前召開了群眾大會。后堂中擺放著當時毛澤東在此領導秋收起義的宣傳圖及相關文字介紹。 銅鼓縣城還有留下很多毛澤東同志領導秋收起義的舊址,如肖家祠等,中國人的“紅色記憶”就起源于銅鼓。 我返回到銅鼓后,還到縣城郊外1公里處參觀銅鼓八景之一的“銅鼓石”, 銅鼓縣名也因此“銅鼓石”而得名, 銅鼓石,形如銅鼓,上有石刻為明代愛國名將鄧子龍題寫的“潘周過化”四字, 了解其涵意為:江西巡撫潘季馴和巡道周思敬二人,派鄧子龍來此鎮壓了李大鑾農發起義之后,銅鼓地方才復歸王化。但鄧子龍那曾預料,幾百年后,幾十年前,毛澤東來到銅鼓,“過化”的不光是銅鼓,而是全中國呢!!附圖片:宜春市紅色縣城:銅鼓縣城全貌化險為夷的福地:銅鼓排埠月亮彎龍須溝即將揭幙的毛澤東石像銅鼓石,“潘周過化”,“化”字被泥沙埋了一半!毛澤東避難時所入住的吳家祠村民幫助毛澤東避難圖:萬壽宮:萬壽宮早前我曾拍的縣城里的蕭家祠紅色起源之地:蕭家祠銅鼓紅色記憶,不亞于南湖之舟所給中國帶來的歷史意義,此景為銅鼓的天柱峰銅鼓天柱峰
關鍵字: 國民黨 年輕人 江西 銅鼓縣 龍須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