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市旅游概況
天佛華東革命烈士陵園
臨沂自然風光秀美,山水相依,是一座美麗的濱河生態水城。蒙山是山東省境內僅次于泰山的第二高峰,海拔1156米,以雄、奇、壯、美著稱,且空氣質量極佳,負氧離子含量為每立方厘米220萬個單位,被專家譽為"天然氧吧",先后榮膺國家4a級旅游區、全省首批文明風景旅游區。利用山體裸巖雕刻而成的高218米的蒙山壽星巨雕和長1247.4米的沂河橡膠壩均被列入世界吉尼斯紀錄。沂河穿城而過,形成36平方公里的水面,兩岸建有106公里長的濱河大道和各具特色的公園,已被評為國家首批水利風景區。沂水地下奇觀旅游區的地下大峽谷被譽為"中國地下河漂流第一洞",天然地下畫廊被譽為"江北第一溶洞";沂蒙石林是世紀之交中國北方發現的自然奇觀,被專家稱為"世界一絕"。另外,費縣指動石、莒南天佛、馬鬐山、沂水地下螢光湖、臨沭紅石湖等自然奇特景觀,無不讓你流連忘返,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與壯美。
臨沂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人文景觀眾多,是一座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臨沂古稱瑯琊郡、沂州府,建成已有 2490 多年的歷史,是我國東夷文化的發祥地。這里是孔子之師郯子、秦朝大將蒙恬、名相諸葛亮、書圣王羲之、算圣劉洪、書法家顏真卿、清朝民族英雄左寶貴、《金瓶梅》作者蘭陵笑笑生等歷史名人的故里。這里出土的《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等竹簡,解開了孫子、孫臏是否各有其人并各有兵法傳世的千年疑案,是"中國20世紀70年代十大考古發現"之一;沂南北寨漢墓擁有精美的漢畫像石刻,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在王羲之故居發現的晉墓被列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中國第一座刻帖"書圣碑塔"鐫刻了從漢代至民國時期的書法名家流傳最廣的手札、尺牘3000余件,刻石8000余塊,是一座讓世界了解中國書法的藝術圣塔。
臨沂紅色旅游資源豐富,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和"全國雙擁模范城"。革命戰爭年代,這里一直是八路軍115師、中共山東分局、中共華東局、華東野戰軍、山東省人民政府等黨政軍機關所在地,成為從未變色的紅色根據地。聞名中外的孟良崮戰役和紅嫂用乳汁救傷員的故事感人至深。劉少奇、陳毅、羅榮桓、徐向前、粟裕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在這里留下戰斗的足跡。孟良崮戰役遺址、華東革命烈士陵園被列為全國百家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山東省也確立了以臨沂為中心的沂蒙山革命根據地為山東紅色旅游的核心。目前,臨沂有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 處,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3 處,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 6 處。
臨沂區位優越,商業發達,是著名的現代商貿物流城。臨沂東臨沿海,地處歐亞大陸橋東橋頭堡,位于北京、上海的中間地帶和東部地區的南北交匯地帶,自古有"齊魯鎖鑰"之稱;臨沂商貿物流業飛快發展,目前,全市各類交易市場達1002處,年成交額達到531億元,從業人員近30萬人,商品交易輻射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澳龍、香江、華藥、魯信、立晨等一大批現代物流項目落戶臨沂,打造出了臨沂現代商貿流通的新品牌。
臨沂交通便捷,接待設施齊全,是一座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較為完備的現代化城市。臨沂交通發達,東距嵐山、日照、連云港三大港口均在100公里左右,距青島港200公里;兗石、膠新兩條鐵路和京滬、日東兩條高速公路在臨沂形成"雙十字"交匯,4條國道和18條省道覆蓋全市;臨沂飛機場為魯南最大的民航機場。臨沂旅游接待設施日臻完善,現有星級飯店45家、旅行社90家(其中國際旅行社2家)、國家a級旅游區23家(其中3a級以上景區14家),國家農業旅游示范點6家,省農業旅游示范點2家,全市旅游從業人員達4萬余人,旅游從業相關人員20余萬人。
近年來,臨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旅游業,把發展旅游業納入了國民經濟發展的總體規劃,作為優先發展的支柱產業進行培育扶持,按照"大旅游、大產業、大發展"的工作思路,依托豐富的旅游資源,認真實施"沂蒙好風光"戰略,突出"綠色沂蒙"、"紅色風情"、"文韜武略"、"地質奇觀"四大主題,紅綠結合、整體推進,努力打造了 "山水之旅、文化之旅、商貿之旅、紅色之旅"等系列產品,全市旅游業取得了顯著成就,主要經濟指標持續穩定增長。2005年全市旅游業實現新突破,接待國內游客首次突破1000萬人次,達到1098萬人次,成為全省第六個旅游人次過千萬的旅游大市, 旅游總收入達到76.52億元,創歷史新高。下一步,我們將按照 "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發展戰略,繼續實施"沂蒙好風光"戰略,做好"綠色沂蒙、文韜武略、紅色風情、地質奇觀"的文章,努力把臨沂的紅色旅游打造成為山東的龍頭、華東的中心和全國的名牌,把臨沂建設成為旅游形象鮮明、產品特色突出、產業結構合理、環境優美舒適、基礎設施配套完善的新興旅游城市,成為山東重點旅游區和國內旅游觀光與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使旅游業成為我市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
關鍵字: 臨沂市 歷史文化 山東省 旅游業 旅游區 愛國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