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氣劉公島遺珠威海的歷史教科書
劉公島位于威海灣口,距市區旅游碼頭2.1海里,乘旅游船20分鐘便可到達。它面臨水云連天的黃海,背接湛藍的威海灣,素有“東隅屏藩”、“海上桃源”和“不沉的戰艦”之稱。
碧海藍天 映襯劉公島
劉公島北陡南緩,東西長4.08公里,南北最寬1.5公里,最窄0.06公里,海岸線長14.95公里,面積3.15平方公里,最高處旗頂山海拔153.5米。島東碧海萬頃,煙波浩淼,島西與市區隔海相望。全島植被茂密,郁郁蔥蔥,以黑松為主,多達2700余畝,1985年被命名為國家森林公園。1999年劉公島被建設部命名為“國家文明風景區”。
靜謐的海邊
1888年,北洋海軍成軍時,在島上設電報局、水師學堂、建北洋海軍提督署、鐵碼頭,成為中國近代第一支海軍北洋水師的誕生地。1894年,中日甲午海戰就發生在該島東部海域。
劉公島暮色
如今,它成為著名的旅游觀光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島上有江澤民總書記題寫的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牌坊,有北洋水師提督署和丁汝昌寓所舊址,有甲午海戰期間功不可沒的北洋水師鐵碼頭和古炮臺,有紀念甲午英烈的北洋水師忠魂碑,有展示中國兵器發展史的中華兵器館,有保持原始風貌的國家森林公園,有通過聲光電等現代手段再現甲午海戰壯烈場面的甲午海戰館。其中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收藏大量珍貴文物,從海底打撈的水師巨型艦炮,重20多噸,世界僅存,令人嘆為觀止。館內通過文物、圖片、蠟像、沙盤、模型等多種形式,生動再現了當年北洋水師及甲午戰爭的歷史面貌,使人如臨其境。
海風陣陣 波光粼粼
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陳列館是一座全面展示中日甲午戰爭歷史的綜合性展館。該館占地面積1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8800平方米。主體建筑由著名的建筑設計大師、中科院院士彭一剛教授設計,該建筑構思大膽,造型獨特,創造性地將象征北洋海軍艦船的主體建筑與巍然矗立的北洋海軍將領塑像融為一體,被譽為“20世紀中華百年建筑經典”。
該館以《甲午戰爭:1894—1895》為基本陳列,共展出珍貴甲午戰爭歷史圖片650多幅,復制了大量甲午戰爭時期的武器裝備,還原再現了多個超寫實人物塑像場景,如:“金州曲氏一家投井場景”、“李鴻章在馬關談判場景”等,開辟國內首個“黃海海戰”3d影視廳,聲光電與多媒體復合再現“威海衛保衛戰”震撼人心的戰爭場面,還有大量反映甲午戰爭的巨幅油畫和巨型雕塑。整個展館分為“序廳”、“甲午戰前的中國和日本”、“甲午戰爭”、“深淵與抗爭”、“尾廳”五個部分。該館陳列展覽由國內著名的魯迅美術學院藝術裝飾工程總公司高水準設計、制作,綜合運用先進的陳列展示手段,代表了當今陳列館展覽的最高水平,融真實性、可觀性、參與性、趣味性于一體,極具視覺沖擊力、精神震撼力和感染力。
六月細沙 撒在腳丫
游覽整個劉公島大約需要一天的時間。其中游覽劉公島博覽園大約需要2個小時的時間,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陳列館大約需要2個小時。可以乘坐游覽車環島一周,領略到劉公島的全貌,全程10分鐘,每次10元。
關鍵字: 東西 劉公島 歷史 教科書 碧海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