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上海的小資生活—初到上海
工作了,出差的時候特別多,可就是陰差陽錯的,去過南京,到過杭州,就是繞著上海走,直到今年6月我才第一次去了上海。 可這時在我印象中的上海,已經不僅僅只是漂亮的衣服了,更多的是聽到關于“上海小資”的傳說,發展中的浦東,那是一個新的上海。 說起來都讓人見笑,我坐車早上到的上海,事先訂房子的時候我就是圍著南京路打注意,一定要距離近,走路就能到的地方。 因此一安頓下來,我一口氣就走到了西藏路和南京路交接地方,看了步行街的標記,落實了這就是夢寐以求的南京路之后,我開始往外灘的方向逛起來。 說實話,步行街我走了很多了,不用說北京的王府井,成都的春熙路,重慶的解放碑,長沙的黃泥街;也不用說廣州的北京路、上下九,天津的勸業場,昆明的金碧廣場,南京的新街口…… 可我從沒像走南京路這么累過,它太長了,是我走過的步行街里最長的。 可真正走在南京路了,我竟有一點淡淡的失落,為什么呢?真的,在上海的幾天里,我前前后后走了四趟南京路,全部是從西藏路走到了外灘,這是我的一個情結,我走在其中慢慢體會著這個對我來說充滿誘惑的城市。 第一天早上下車就到了南京路,一口氣走到了外灘,說出來可能大家都不信,一路上我竟一家商店都沒進。 為什么呢?我是到了上海呀,我怎么能去什么班尼路,真維斯,肯德雞,麥當勞之類的店呢?它們太普通了,全國那里都有,百貨商場?那怎么能去呢,太老土了吧!直到我沿著和平飯店走到了外灘,我才發現我原來一家店也沒進! 中午的外灘有點熱,太陽有點刺眼,對面的浦東現代而挺拔,背后的鐘樓悠遠而神奇,這是我在電視里在電影里無數次見過的場景,我很喜歡。 晚上,夜色降臨的時候我又來到了外灘,這是我最向往的時刻,無數的電影中的情節都是在這里定格的,這是上海的標志性地點,就連姚明請火箭的隊友吃飯也選在了和平飯店,這里代表了上海。 鐘聲伴著夜色里閃爍的霓紅,我在外灘慢慢走著,過去聽別人說過,外灘是上海年輕人談戀愛的地方,在圍欄上隔不遠就是一對,別人都不好過去。現在,還用隔不遠,我看,人都快摞上了,幾乎就是人挨人了,但凡有點空,后面還有做好準備想往里擠的,為了能看到夜色下的黃浦江,我是好不容易才找機會的。 來這里的,外地人多,照相的多,真談戀愛的恐怕早就不到這里了,時代變了。 這里江風大,我一會就覺得涼了,看來外灘是避暑的地方,隔天再來的時候,我特地多帶了件衣服,我喜歡這里。 在上海,我到豫園吃過南翔小籠包,人多,還得排隊;到福州路頭的那家商城的頂樓吃過冰淇淋,用盤子的那種,我要的是布丁的,因為我沒吃過,不知哪種好吃,因此看前面幾個小女孩點了這種,就覺得這個肯定好吃,巧克力的顏色看著就有食欲,座在臨窗的座位上,望著外面暑熱中高聳的建筑,享受著這份清涼和寫意,真覺得生活其實很快樂,呵呵。 在我緊湊的時間里,我還抽空坐了回地鐵,只是從南京路到陸家嘴,到浦東看看,上海的地鐵很先進,設施和香港的很像,因此,雖然是第一次坐,卻感覺很熟悉,而且,我這個外地人還被當作是老乘客,像模像樣地給別人講了一次票卡的使用方法,很有趣的。 在浦東的時間很短,我只是在江邊走了走,換個角度看外灘,說真的,從浦東望過去,背靠這些高層建筑,覺得外灘那邊矮了,那是一個老上海了。 近距離地望了望東方明珠和金茂大廈,我沒有上去,在這些觀光大廈中,我只在深圳上過帝王大廈,長沙去過一次可看湘江的旋轉餐廳,還有就是在泰國的芭堤雅,跟著導游上了一個吃海鮮自助的餐廳,外面黑黑的,什么也沒看到。 北京的電視塔離我家不算遠,姐姐來探親還帶孩子去過,可我從未上去過,可能就是這樣,熟悉的東西就覺得自然了,自然了的東西又覺得太熟悉了。 我是在一種很難言的復雜心情中離開上海的,坐上開往杭州的火車,開始我下一站。
關鍵字: 上海 傳說 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