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江縣旅游概況
連江概況
神奇土地,風流依存,山海暢游,景色獨好。
連江縣地處福建省東南沿海、閩江口北岸,東望臺灣馬祖,枕山面海,為省會福州的門戶。因江河交錯縱橫而得名,又因城形似鳳,素有"閩都金鳳"的雅稱,寓吉瑞呈祥之意。全縣陸地面積1168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112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56.4%,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9℃,山、海、江、島、溫泉資源兼而有之,104國道、同三高速公路、溫福鐵路橫貫全境,總人口62萬,是福建省著名的僑鄉和臺胞祖籍地。
走進連江,這是一方古老大地。早在新石器時代敖江流域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公元282年正式置縣,史稱溫麻縣,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滄海桑田,鐘靈毓秀,流傳下數不勝數的人文遺產,戰國時期的山堂獨木舟、三國孫吳時代的造船遺址"鐵竹篙"、宋代的定海古城墻、清代的長門古炮臺、近代的林森藏骨塔……無不佐證了連江璀璨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全縣擁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透堡和定海分別被列為全省首批歷史文化名鎮和文化名村。
走進連江,這是一個海防前哨。咫尺之遙的馬祖列島歷史以來就隸屬連江縣管轄,最近處距離不過8千米,水舟相接,漁歌互唱,外界戲稱連江是全國唯一的"一縣兩制"縣份,談笑間無不映射著連江縣獨特的地理區位和與臺灣的悠久淵源。
走進連江,這是一片海的世界。海域面積是陸地面積的兩倍多,海岸線長達209公里,著名的"三灣三口"(可門灣、黃岐灣、定海灣、閩江口、可門口、敖江口)自古以來就是南來北往的重要商埠和海上養殖基地。大自然的恩澤成就了一個水產大縣的神話,也成就了一道道亮麗的濱海風景線,更成就了一個"海濱鄒魯"的美譽。
走進連江,這是一個溫泉之鄉。早在公元1057年貴安溫泉就已開發利用,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縣城居民在家中即可享受到溫泉沐浴的快樂,"溫泉城"的美稱從此流傳開來。而今,貴安溫泉旅游又將開啟嶄新的一頁。
近年來,承接世界經濟發展的大潮流,連江旅游業有了長足發展,吸引無數游客前來探幽覽勝。目前,全縣正致力于開發建設三大旅游區,即以青芝山、覆釜山、長門古炮臺、川石島、五虎把門、雙龜鎖口為核心的閩江口風景名勝旅游區,以黃岐千年古港、后沙灣、畚箕山戰地風光、定海文化名村、"黃岐←→馬祖"旅游航線為核心的黃岐濱海戰地風光旅游區,和以福州溫泉高爾夫球場、溫泉旅游度假區、福建省游泳訓練中心、西溪溫泉森林公園、省政府農業生態觀光園為核心的貴安溫泉生態旅游區。
古城墨客海思情,險山碧水江意濃。熱情好客的連江人將帶著您盡情探尋古時驚濤、閱覽山海大觀、濯足地熱金湯、品嘗海產風味……
連江古稱溫麻。三國時代,孫吳為鞏固東南海防,派將弁在連江修造船只,設溫麻船屯,溫麻之名亦自此始。隋大業三年(607年)并入閩縣。唐武德六年(623年)從閩縣拆出重置溫麻縣,其年改名連江并沿用至今。天寶元年(742年),縣治從伏沙遷移今址,“北枕東祭,南瞰鰲江”,城域形似展翅南飛的鳳凰,故名鳳城。新中國成立后,曾三次(計18年)屬閩侯專區,二次(計16年)屬福安(寧德)專區,1983年7月1日第二次歸屬福州市轄區至今。現全縣轄16個鎮、6個鄉、266個行政村(居),人口62萬。
連江地處福建東南沿海,閩江口北岸,東與臺灣、馬祖一衣帶水,西傍省會福州,為歷代軍事、交通之要地。境內自然條件優越、山海資源豐富,可謂人杰地靈、物華天寶,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連江縣旅外華僑、華人和港澳臺同胞4.2萬人,是福建省著名的僑鄉。距馬祖最近處僅8000米,對臺(馬)貿易十分活躍,特別是與馬祖列島的民間親情往來頻繁,連江縣已成為海峽兩岸實現“三通”的前沿和閩臺經貿合作的“黃金口岸”,具有特殊的區位優勢。
滄海桑田孕生機,歲月悠悠譜新曲。如今之連江已發展至面積1168.13平方公里,縣城區規劃面積15平方公里;已建成城區面積6.8平方公里,人口62萬,是福州市著名的僑鄉和臺胞祖籍地,也是全國首批沿海開放 縣。104國道、同三高速公路南北橫貫全境,即將動工的福溫鐵路穿越鄉鎮,使連江得區域地理之重與便,為閩東南交通樞紐,古老而年輕的縣正融入世界經濟滾滾大潮之中。
悠久的歷史的抹不去祖先的勤勞與智慧,積淀成彌足珍貴且不乏生機的人文財富。古閩越先民早在5000年前即在此拓土生息,三國孫吳時為溫麻船屯,晉太康三年(公元282年)設溫麻縣治,為福建古代最早5個設置縣份之一,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改謂連江。歲月如水浪淘沙,千帆過后數英杰,歷史連江為中華大地孕育出至今仍令我們仰之如山的先輩:宋畫家、詩人鄭思肖畫蘭露根,高尚愛國氣節風靡大江南北;明軍事家、旅游家和古音韻家陳第,一部斐聲古今、名重臺灣的《東番記》,成為大陸學者考察臺灣的第一人;富屯碧流曾吸引巨儒朱熹先生在此傳道、講學,傳奇故事彪炳史冊;熙春朝暉曾伴隨明代董應舉一展才華,青芝山古樸而自然的風煥呈現世間;鄭鑒、趙恢、吳文華、吳適、楊而菖……樵川清風輕拂,浪淘盡千古人杰英才。
輕輕地翻動連江的史冊,悄悄地問問此地的先輩,時光為我們留下了金子般的文明:前公元200年大型獨木舟和船屯鐵竹高遺物,曾記載著連江地貌史;著名的浦口"三十六龍窯"向人們訴說著宋、元、明、清陶瓷業的輝煌;寶林寺遺有的高大石柱,讓人領略到這座唐朝古剎僧眾千人的雄偉壯觀;敖江畔含光塔,云居山普光塔、鳳城瑞光塔、青芝山林森存骨塔無一不讓人尋古探幽;別具一格的博物館,小巧之中卻濃縮了連江的民情風俗……。
關鍵字: 歷史文化 旅游區 滄海桑田 福建省 連江縣 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