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具民俗風味的廈門歌仔戲
歌仔戲:蝴蝶之戀歌仔戲(又名鄉劇)是閩南地方代表性劇種。1662年大批閩南人隨同民族英雄鄭成功移居臺灣,帶去了“龍溪錦歌”、“安溪采茶”和“同安車鼓”等民間音樂藝術,出現了“歌仔館”。明末清初,受梨園戲、高甲戲和京劇等劇種影響,逐漸形成獨特的表演藝術“歌仔戲”,先在臺灣流行,1928年后傳回閩南,經民間藝人的改革創新,再取名“鄉劇”。這種戲曲唱詞通俗樸實,唱腔活潑動聽,深受群眾喜愛。廈門歌仔戲劇團的名劇《梁山伯與祝英臺》被稱為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曾由香港長城電影制片廠攝制成影片發行東南亞,其它劇目如《火燒樓》、《五女拜壽》、《殺豬狀元》、《啞女告狀》、《白蛇傳》、《真假太子》等也已制成電視戲曲片。
關鍵字: 代表性 臺灣 梨園戲 歌仔戲 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