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懷集就到了桃花源
或許逃避喧囂已經成為了我們的一種本能,每當寂寞時想出去走走,我們總會去幻想那個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似乎只有那里,才能喚醒我們心中最純真的感觸,忘卻一切俗事,洗去一身凡塵。 很難想象,在距離廣州不到三個小時的肇慶懷集,就有這樣一個與世隔絕的古村落,當我們找到它時,它已經等待了我們千年。溶洞是進村唯一的路 從廣州到桂林,一路都是秀美如畫的喀斯特景色,兩個小時的車程就到了廣寧,我們的目的地——被稱為“小桂林”的懷集離廣寧不遠。由于是五月,路邊翠綠的農田連綿不絕,卻很少看到勞作的農人;遠處群山起伏,層巒疊嶂,我們驅車闖入,竟然感覺到有那么一點不合時宜,破壞了這里曾經的和諧與安寧。 經過了橋頭鎮,我們就到了去往村子的唯一入口——一個天然而成的大巖洞,這個佛地洞天的溶洞是連接當地村落的交通要道,幾百年來,村民們就靠著火把照明,穿洞而過,與外界聯系,村外的帛布油鹽、村中的糧食蔬菜,都是通過這唯一的通路運進運出。 溶洞里到處都是鐘乳石,大約有一里的路程。因為光線不好,所以我們的摸索前進更好像是一次探險——不知道村民們是如何習慣于每天穿行于這里,在我們看來如同進入了絕妙的風景區一樣的驚奇歡喜,而對于他們,只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溶洞里,我們經常會遇到村里的小伙子騎著摩托車向你迎面駛來,又或是挑著扁擔的老伯低著頭與你擦肩而過,那樣的情形煞是有趣,經常叫我不由自主地怔在那里,無論如何也不能相信這竟然是一個已經經歷了億萬年歲月洗禮的天然溶洞。吃飯要自食其力 來時就已聽說這里是一個長壽村,有記錄可查的活了124歲的“中國長壽王后”孔英便生長于斯,所以,我們當然要探尋一下長壽村的奧秘——今晚就住下不走了。 最緊要的是吃飯問題。因為與外界隔絕,所以久而久之村民們就形成了一切事情自食其力的習慣,就算是來自外鄉的客人,村民們也希望你能夠和他們一起動手,這樣才不見外。我們當下便行動起來,有的去買菜,有的去村民家借米,還有的向村童學習烤地瓜…… 當地人說,玉米粥、甘筍、靈芝、青茶和木耳,是這里村民三餐必備的菜式,但是那天的晚餐由于準備不足,我們沒有吃到全套的“長壽餐”,只好在老鄉的幫助下看材料下廚做了幾個菜——青菜湯、西紅柿炒雞蛋、素炒南瓜和清蒸魚,除了放一點點鹽,一律沒放別的調料,簡單而清淡,倒也吃得通體舒暢。 吃過飯,老鄉們特別幫我們泡上了一壺清茶,其實就是用當地人稱作是“溪黃草”的一種植物泡制而成,據說可以解毒護肝降火。我嘗了一口,味道并不是很好,很澀。老鄉們解釋說,這里的水堿性大,所以城里來的人剛開始喝很容易會肚子不習慣,但是你要是長期喝下去,這茶可以清洗腸胃,保證強身健體。 這一夜 寧靜無夢 “桃花源”夜晚,安靜的有些單調,在田中勞作一天的人們睡的很早。習慣了城市夜生活的我們,自然無法這么早就甘心躺下睡覺,但是也只能圍坐在院子里數星星,由于空氣極好,所以我們可以多看到許多平日在城市里看不到的星座,每一顆星都仿佛唾手可得。 村子里靜謐非常,只能偶爾聽到一絲蟲鳴。突然發現,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竟然是一直在討論明天一早該吃什么早餐好,玉米粥、酸筍、白煮土雞蛋,噢,還有地瓜……然后就是分配給每人不同的任務明天一早去準備不同的材料;沒有一個人提起工作加班、提起貸款和房子的月供…… 這一夜,我們睡得沉實無夢,不約而同明白了“桃花源”何以成為長壽之鄉的奧秘。 tips 路途:懷集是廣東往桂林的必經之路,最好是開車前往。途中是喀斯特地貌,俗稱“百里畫廊”,開車不會錯過每一處好景致。 品嘗:懷集特產最不能錯過的是燕窩。“桃花源”附近有一個燕巖景區,那里有一個燕窩文化中心,嘗一嘗、買一點,很正宗的燕窩制品。 購物:桃花源里有一大片紫色的薰衣草,游人可以在這里品嘗獨特的薰衣草茶和買一些最純正的薰衣草精油。此外,還有各種各樣的香包、玉米粉、青茶、靈芝、木耳、竹筍等當地特產。 即時景觀:每年的農歷六月初六,是燕巖一年一度的“燕子節”,在這期間,千燕出穴,萬燕歸巢,情形尤為壯觀。而每天懷集都有采燕窩人飛崖走壁地驚險表演,一天三次,在毫無安全設施的情況下徒手攀登六十米高的峭壁,令人嘆為觀止。 周圍好玩 在肇慶,還有一個值得玩的去處——封開,距離不遠,可以順路拜訪。 大斑石——號稱是“天下第一石”,整座“小山”實際上是一塊大大的花崗巖石,雖然不是漂亮絕倫,但是足夠特別。 楊池古村——一座有著380年歷史的古村落。“楊柳池塘”是村里的美麗景致,也是楊池村名字的淵源。在這個古村落里,一定要去看的是老錢莊,記錄著這里的歷史與變遷。值得一提的是,錢莊里保存著許多文物,比如“古老的驗鈔機”,是一個盤狀木制工具,通過檢驗銀幣的厚度來檢驗其真偽——人民的智慧就隱藏在這些經年的用具中。
關鍵字: 古村落 唯一 廣州 桃花源 陶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