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安徽古村落尋找世外桃源般的詩情畫意
安徽有很多保存完好的古村落,雖不似江南古鎮般柔情似水,卻自有它的迷人之處.依山傍水,規模宏大的古建群,炊煙渺渺,村落里嬉戲的孩童,這里是世外桃源,卻有著勃勃的生氣。
安徽宏村
而這其中,宏村、太極湖村和南屏又是其中的代表,趁著春日暖陽,讓我們一起來一趟安徽古村落之旅,來領略中國南方美麗鄉村的魅力。
畫里鄉村
沉醉宏村靜謐而幽遠的水墨鄉村
李慕白牽馬走過的地方。很多各地美院的學生都趕到這里寫生,閑暇他們會租輛自行車在稻田間穿行。這樣愜意的旅途一年四季都可以實現。游客已經比往年多了,但是還不算太擠。湖邊的早晨不錯,荷葉的前景和炊煙裊裊的徽派老房子的倒影簡直就是一副田園畫。這不陌生,多年前的一張8分普通郵票上你應該記得這個場景。
牛胃型的村莊讓你驚嘆徽商的智慧和詩意。水流到每家門前,最后匯集到村邊的月沼。小巷深深,馬頭墻讓我經常想起小時候《聊齋》里很多景象。承志堂值得去看看,全村最氣派的院子。住宿建議在松鶴堂,院子里有個湖和亭子,晚上可以睡老式的雕花大床,很過癮。
景點介紹
徽派古民建筑、牛形水系古村落
宏村古建筑內景
宏村有著500多年悠久歷史的古民建筑,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同時也集于了勞動人民的無窮智慧,村莊以牛形分布,水系牛腸穿入各家各戶,長年清水流入家家戶戶源源不斷。以過了500年的洗禮宏村依舊保持著她原有的模樣,完整的體系結構總讓來訪者稱之不絕,最大的一幢房屋承志堂被譽為民間故宮。
有詩描述宏村的奇特:山為牛頭樹為角,橋為四蹄屋為身,足以顯示出宏村的奇特美。全村現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宏村是中國古代依據仿生學建造的,別出心裁的科學的村落水系設計,不僅為村民生產、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更創造了一種“浣汲何妨汐路遠,家家門前有清泉”的良好環境。
宏村被稱之為牛形村落肯定要離不開牛了
牛肚:宏村南湖形似牛肚大而方圓,剛好位于牛肚的位置,形而成名。
牛胃:宏村月沼,牛胃是半月形,月沼也是形體像似恰到好處。
牛角:兩棵大樹猶如牛的兩只角卻有500年歷史了,但依然豐華正茂,郁郁蔥蔥。
承志堂:宏村最大的一座民房了,被人稱為民間故宮,大奇全可以說是宏村又一景點。
宏村的門票全價是80元,學生證60周歲以上老人,軍殘證都可以享受半價優惠。門票中均含有導游費用。
美麗的太極湖村
在績溪,耳邊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個詞……古樸,當地居民講的最多的地方……太極湖村。走近太極湖村,才感到“藏在深閨人未識”,驚嘆這個古鎮帶給我們的美。
太極湖村,安徽省歷史文化名村,距績溪縣城15公里,龍川胡宗憲尚書府景區3公里,緣溪河呈“s”形穿村而過,是一個“獅象把門日月當關 龜蛇欄水”的太極風水古村落,至今已有800多年歷史。這里是徽杭古道的必經之路,村中仍保留著明代吟泉街、千年古樹、古橋,還有百余幢古民居、古門樓群、古祠堂等,依山而筑,逶迤伸展,宛如一幅立體的山水畫卷,是一座徽州建筑的博物館。還有絕妙的三道天然水口,風水絕佳的帝王墓,絕奇的藥丸石,地域絕活的秋千抬閣,絕技的徽派磚雕門樓群,堪稱“五絕”,是徽州古文化的活化石。
太極村太極地貌奇觀
太極方位
湖村入口處,人們多半會在一幅名為《績溪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湖村村落整治規劃圖》緣溪河呈反“s”型繞村南流,彎彎的河水,把地塊截然分割成村落民居和耕作田地不同的兩塊。人們不禁會浮想起民間“太極圖”。
在《績溪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湖村村落整治規劃圖》上畫一個圓圈,不難發現,彎曲的緣溪河水象一條神奇的“太極”曲線,把湖村分成村落和田地兩塊,如果我們在功能不同的兩種地塊中分別畫上“陰陽魚”眼的話。一幅活脫的民間“陰陽魚太極圖”立即躍然眼前。
章氏宗祠
章氏宗祠
走進太極湖村,一座高大巍峨的祠堂坐落于村的西頭――章氏宗祠,祠堂門前的照壁上赫然地繪著一幅彩繪:瑞獸圖。祠秋千抬閣堂中有一座明代的蟠龍香亭,圓柱上雕有六條搖搖欲飛的蟠龍,代表了徽派木雕的最高水準,堪稱木雕一絕。這是太極湖村的一項傳統文化秋千抬閣的道具。太極湖村凡男子到了40歲,須“做場”,即開展“秋千、抬閣”大型游藝活動。 秋千為風車形,由少女彩旦,著古服,縛坐在椅止,唱徽調,伴以吹奏。抬閣為木棉方箱,四周鏤花,架幼童二三名,扮戲文,用鋼筋按人物分次把演員固定在閣上,不露痕跡,驚險奇觀,堪稱江南絕活。吟泉街
出了祠堂,沿著石板路曲曲折折,就到了水街――吟泉街。吟泉街建于明代,全長300余米,水來自石金山,穿村而過,注入石門河。一年四季溪流終年不竭,水聲淙淙,如琴聲悅耳,即使春季漲水,水也不上街面,嘩啦啦水聲更是動聽,故名吟泉街。吟泉街與南北兩條主街形成“丁”字形,清一色青石板鋪墊,街上架設兩座石橋,稱大小石橋。沿溪兩岸相對建造白墻青瓦馬頭墻的徽派建筑一百余幢,有民居、店鋪、藥鋪、油坊等,大多為明清建筑,古樸雅致,錯落有致,鱗次櫛比。并有石階通向河面,供村民浣洗之用。“小橋、流水、人家”,呈現眼前的酷似一幅清新明麗的村居山水圖。
磚雕牌樓
中華門樓第一村
太極湖村門樓磚雕堪稱徽州之最,每一幅磚雕都是一件稀世珍寶,具有奇異變形的浪漫美。磚雕數量多,雕刻面積大,有20處之多,最大雕飾面積達4.2平方米;門罩形制豐富,有書卷式、城樓式、垂花柱式等;雕刻技法嫻熟,具有很強的立體感和質感效果,雕刻技藝登峰造極;雕刻內容豐富,物象生動,構圖疏密得當,主題突出;湖村磚雕門罩時跨300余年,是極為難得的文史資料。因此,太極湖村也譽稱“中華門樓第一村”。
南屏晚霞
南屏概覽
南屏位于黟縣西南,是一座有千年歷史、規模宏大的古村落,至今仍完整保存近300棟明清古建筑,“奎光堂”、“敘秩堂”等祠堂結構龐大、氣勢恢宏;“慎思堂”、“冰凌閣”等民居端莊典雅、風格各異;水口“萬松林”古樹參天、古橋靜臥;72條古蒼縱橫向聯合交錯于高墻深院之間,如同迷宮,充滿神秘色彩。南屏、宏村等地還是《臥虎藏龍》、《風月》、《菊豆》等多部著名影片拍攝地。
南屏看點
1.半春園:又名“梅園”,建于清光緒年間,是村中富商葉自璋為子女讀書而營造的私塾庭院。園內有三大間書屋及半月形的庭院,還有對聯曰:“靜樂可忘軒冕貴,清游端勝綺羅塵”。因清代著名散文家、桐城派代表人物姚鼐的《西園記》而遐邇聞名的“西園”,坐落在葉氏宗祠前,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占地近1公頃,內設牡丹園、梅竹園、山水園、松柏園四大部分,是當時村人葉君華為孩子們讀書養性而修建的。惜西園現已毀壞,今只留下石雕“西園”兩字大門額緊及西園溪、西園橋及古樟等遺跡。村中還有“培闌書屋”、“陪玉山房”、“梅園家塾”等。
2.序秩堂:南屏村大姓葉氏宗祠“序秩堂”就是一座占地2000平方米,歇山重檐、端莊軒敞的古祠。大門上端懸掛著“欽點翰林”、“欽賜翰林”、“欽取知縣”的金字匾額,顯示著先祖的勛業,也使子孫蒙受榮光。祠堂門前照壁矗立,門樓高大,一對一人多高的大石鼓,雕刻十分精致。4根大石柱托著額枋,上面雕刻著古鼎寶瓶類的祭器。序秩堂分上、中、下三廳。一進大門,就見有80根碩大的木柱支撐著這座宏偉的建筑,柱子上掛著“石林派衍家聲遠,武水瀾回氣象新”等木制對聯。橫枋上懸有“貢元”、“進士”、“經魁”和“松筠操節”、“津逮后生”等功名、褒獎之類的橫匾。下廳是吹奏鼓樂的地方,也可以搭臺演戲。中廳為禮堂,是舉行祭祀儀式的大廳,上廳為享堂,樓上放置本族的祖宗牌位。中廳和上廳可容納數百人舉行儀式。序秩堂大門以往只在重大節慶才開,平時走邊門進出。其大門的高度比其余7座祠堂都要高,同姓的一切支祠、家祠均不可逾越。
南屏古鎮
3.南屏村:南屏村,原名叫葉村,后因村西南北倚南屏山,更名南屏村至今。它原來只是個很不起眼的小山村,自元朝末年有一位葉姓從祁門白馬山遷來后,才有了較快的發展。到明代,南屏村已有相當規模,全村逐漸形成葉、程、李三大姓。現在,仍擁有縱橫交錯的72條深巷、36眼井和300多幢明清古民居。
4.南屏祠堂群
南屏最具特色的建筑應屬祠堂群。“邑俗舊重宗法,姓各有祠,支分派別,復為支祠。”南屏至今還保留著8座祠堂,大多座落在村前橫店街長約200米的一條中軸線上。其中有屬于全族所有的“宗祠”,也有屬于某一分支所有的“支祠”,還有屬于一家或幾家所有的“家祠”。宗祠規模宏偉,家祠小巧玲瓏,形成一個風格古雅頗具神秘色彩的祠堂群。
5.慎思堂:“慎思堂”整幢房子坐西朝東、前后二進,廊步三間結構,從砌有青磚門罩的大門進去,是約半畝大小的庭院,院內石凳、石幾齊全。左側套有小園,有一條石板鋪成的小道曲曲折折通向正廳,取“歪有福來斜有壽”之意。
正屋前廳完全按當年的格局布置,中堂上方的黑漆匾額上有斗大的“慎思堂”金色楷書,是當時著名書法家黃天壁所書。中堂畫面錯落有致地繪有紅碩的南天竹,曲虬古松,崢嶸牡丹及點點梅花,并配有蘭、百合、靈芝、柿子等。寓意“富貴平安”,落款為:“光緒庚夏六月中伏,客人王友德定生”,至今已有百余年的歷史。前廳里是宴請賓客的場所,設有八仙桌、太師椅、方茶幾、羅漢椅等,是典型的徽派民居擺設。
女眷活動的地方在后進,后進的場地比前進小。后進的木雕保存得完好,上面的人物活靈活現,均為岳飛傳里的人物。在文革期間破四舊的時候,這家主人比較聰明,用黃泥巴將木雕糊起來,上面貼了毛主席語錄,所以當時造反派沒敢破壞,很幸運地被保留下來了。這幅“月夜行舟圖”,無論造型、意境上均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深刻的啟迪。值得一提的是主人家的廚房,內有清朝、民國及現在使用的土灶、節能灶,還有方便簡單的煤氣灶,從這里,可以看到百年以來農村的巨大變化。慎思堂的家祠就是尚素堂。
6.步步高升巷:在南屏村共有72條巷弄,所以南屏村又有“迷宮式村落”的美稱。步步高升巷即“長房弄”,是72條巷弄中最長、層次感最強的一條,盡頭有23級臺階,一級高過一級,所以村中人叫它“步步高升巷”。
在十字路口或西字路口的墻上常有刻著“泰山石敢當”的石碑,有三層意思:一是作為路標,告訴大家,這里是一處丁字或十字路口;二是保護墻體,提醒村人此處是一個路口,搬運貨物時要小心、慢行,防止轉彎處搬運木頭、石塊時碰撞墻體;三是村里人認為在路口處立“石敢當”碑石可起到辟邪的作用。另外,在每家屋角都有凹進去的長條石塊,意思是作退一步想,徽商是儒商,他們在造房時就考慮到了鄰里關系,“退一步海闊天空,讓三分心平氣和”,表現了他們寬廣的胸襟和以和為貴的處世哲理。
關鍵字: 世外桃源 古村落 太極 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