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梁園
佛山市位于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東倚廣州,南鄰港澳,地理環境優越。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足,四季常綠。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22.1°c,降雨量1600-2000毫米。自然資源主要有陶土 、巖石、玻璃砂、稀有金屬和塘魚、水稻、甘蔗及品種繁多的水果、花卉等。 梁園位于佛山松風路先鋒古道,是佛山梁氏宅園的總稱,主要由“十二石齋”、“群星草堂“、“汾江草蘆”、“寒香館“等不同地點的多個群體組成,規模宏大。梁園素以湖水縈回、奇石巧布著稱嶺南;并珍藏著歷代書家法貼。秀水、奇石、名貼堪稱梁園“三寶”。 梁園由當地詩書畫名家梁藹如、梁九章、梁九華及梁九圖叔侄四人,于清嘉慶、道光年間(1796-1850)陸續建成,歷時四十余年。 在清代,與清暉園、可園、余蔭山房并稱為廣東四大名園的梁園,原本指的是梁園中的“十二石齋”,它位于松桂里內。 據有關資料介紹,“十二石齋”是梁九圖最初在松桂里興建的園林,其名稱叫做“紫藤(花)館”。后來,梁九圖在游覽衡山湘水,南歸之時,船過清遠,購得十二奇石,紋絡嶙峋,晶瑩剔透,潤滑如脂的大小黃臘石十二塊,運返佛山,以石盆乘之,羅列在館里。其中,最大一座名叫“千多窿”,梁九圖視若性命,因而將原館名改為“十二山石齋”,簡稱“十二石齋”。梁九圖曾《自題十二石齋》,詩云:“衡岳歸來興未闌,壺中蓄石當煙鬟。登高腰腳輸人健,不看真山看假山。” 梁園是清代嶺南文人園林的典型代表之一,其布局精妙,宅第、祠堂與園林渾然一體,嶺南式的“庭園”空間變化迭出,格調高雅;造園組景 不拘一格,追求雅淡自然,如詩如畫的田園風韻;富于地方特色的園林建筑式式俱全、輕盈通透;園內果木成蔭、繁花似錦,加上曲水回環、松堤柳岸,形成特有的嶺南水鄉韻味;尤以大小奇石之千姿百態、設置組合之巧妙脫俗而獨樹一幟,是聞名遐邇的粵中四大名園之一。時至民初,一代名園已瀕于湮沒。鑒于其歷史、藝術和觀賞價值,1982年,佛山市委、市政府首先對現存的群星草堂群體進行了搶救保護,1990年被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繼而于1994年開始大規模的全面修復,總面積達21260平方米,依文物修復“修舊如舊”的原則,重現名園的精髓。 祠堂、宅第、園林建筑渾然一體 來到梁園,經過部曹第、佛堂、客堂、宅第,進入二道門,就是群星草堂了。它分前廳、后廳,中間以棚廊連接。前廳、后廳均為屏風門,開敞通透。開門迎客,主人“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之意不言自明。 群星草堂入口至秋爽軒船廳,穿井過廊,三個圓門貫列,增加景深,讓人隱約感到“庭園深深深幾許”;秋爽軒前至群星草堂后廳側,狹窄的石庭中古木參天,如果在炎熱的夏日來到石庭,則涼氣襲人,正是“藹藹堂前木,中夏貯清陰。” 梁園鼎盛時期,規模宏大,建筑眾多,造園藝術別具一格,融園林藝術和中國文化傳統于一體,具有豐富的文化藝術內涵,立意清雅脫俗,園內祠堂、宅第與園林建筑渾然一體,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園內亭廊橋榭、室閣軒廬,層次分明,輕盈通透,與大面積綠水荷池,松堤柳岸相映成趣,各種奇花異卉、蒼松翠柏、嶺南佳果,倍添庭園毓秀,整個園林布局精妙,聚散得宜、優雅別致。群星草堂為梁九華所建,位于松風路先鋒古道,占地數千平方米。它的園林建筑寬敞通透,四周回廊穿引,有步移景異之效。園中有一 亭,李可瓊題之“壺亭”。園西有小湖,湖畔植水松,天井置之石臺,設花基,種植各種時花。窗外搭棚架,架下種植蘭花。 梁園的園林建筑精巧別致,引人入勝。雖體量不大,但卻小巧精致。群星草堂群體的“半邊亭”,結構奇特,首層六角半邊,二層四方完整,屋頂平緩,飛檐斗拱,可稱是“求拙”之作。“船廳”三面為大型滿洲窗,四周景物盡收眼底,真是斗室容環宇。更為突出的是“荷香小榭”,精美纖巧、四周通透、里外交匯,把天、地、人完全融為一體。 梁園“積石比書多” 走進群星草堂,最吸引人的莫過于“石庭”。它講究一石成形、獨石成景,在嶺南私園中獨樹一幟。相傳梁園奇石達四百多塊,有“積石比書多”的美譽。 記者見到,園內巧布太湖、靈璧、英德等地奇石,大者高逾丈,闊逾仞,小者不過百斤。在庭園之中或立或臥、或俯或仰,極具情趣,其中的名石有“蘇武牧羊”、“童子拜觀音”、“美人照鏡”、“宮舞”、“追月”、“倚云”等。景石大都修臺飾欄,間以竹木、繞以池沼。 梁園的山都不是“疊”出來的,而是與整個造園質樸的風格是相統一的,不求恢宏的氣勢而求石的神態韻味,以小代大,表現山川之奇。梁九圖在詩中描述到,“衡岳歸來意未闌,壺中蓄石當煙鬟。”這種以石代山取代“疊山”的方法,摒棄了石塊的積壓堆砌,省卻了石頭紋理及形狀的比照磨合,可以更靈活自由地表達不同思想情感。 梁園的主人通過對獨石、孤石的整理,突顯個體特性,在壺中天地中表達了對人的個性和自由人格的追求。 梁園用“水”到達理想彼岸 剛完看“群星草堂”群體的精巧玲瓏,忽然間 “汾江草廬”群體的疏朗開闊,層次分明,以及嶺南古園少有的寬闊水面,展現在眼前。從而使人感覺到:古園之中自然是“水”不可少。 “汾江草廬”為梁九圖所營建。汾江草廬是“半畝池塘幾畝坡,一泓清澈即滄波。橋通曲徑依林轉,屋似漁舟得水多。”只見,汾江草廬綠水如鏡,兩岸花竹環繞,有韻橋、石舫、個軒、笠亭、種紙處、水蓊塢、鎖翠灣諸勝,此處曲徑、亭臺錯落,縛柴作門,列柳成岸,修篁萬束,蒼松百株。 立足在池邊,池內片植荷花,參差錯疊,碧蓋千莖,丹葩幾色。湖中心有巨石屹立,含岈峭角,莫可言狀。石旁有小軒,謂之“石舫”,長約七八米,有如紫洞艇,浪接花津,路逼蓊塢。亭西有韻橋,若彩虹高懸明鏡之上。橋北有芭蕉數叢,設有石幾案,如果你有閑情逸致,在蕉下談詩論畫,怡情養性,有如進入世外桃源,寵辱皆忘。 看來,梁園的水都是因地就勢,宜小則小,宜大則大,只要有水便有“公瀑”、“滄波”。古人對天地的認識是九州之外便是滄海了,便是凡人無法渡越的仙境。但,天上銀河有“鵲橋”,地上便有園林中的流水小橋。梁園的水都是用來“載屋”、“載舟”、“載橋”的,以到達理想的彼岸。 梁園古木別致庭園幽深 在梁園,值得一提的是:植物的配置很講究。梁九華的好友岑征在詩句中道出:梁園“兩處園林都入畫,滿庭蘭玉盡能詩”。原來植物要講究能入詩入畫,能詩能畫的自然是傳統文人士大夫暢詠而表達思想情感的植物品種了。 梁園四季常青、佳果盈枝、鳥語花香,園中有荔枝、龍眼、菠蘿蜜、番石榴、水蒲萄、楊桃、芭蕉等數十種嶺南佳果,通過樹形的選擇、剪裁,與建筑物及湖池相互呼應,形成“漏日無隙”的綠蔭,古木蘊秀,庭園幽深。 高近20米的呂宋芒果,樹齡已逾百年,蔥郁依然;桂花、九里香、米蘭、含笑、鷹爪、美人蕉等灌叢花卉,與高大樹木形成高矮錯落有致,視覺空間層次分明,或分隔空間,使人在綠樹掩映之中,感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詩意。 由此可見,梁園的造園者對植物的選擇是借其性,言己志的,借助植物表達他們清新脫俗的人格理想和超然灑逸的精神追求。 推薦線路 佛山一日游 a線:佛山祖廟、梁園、民間藝術社、南風古灶、石灣美術陶瓷廠 美食信息 佛山柱侯食品、盲公餅、扎蹄,大良野雞卷、炸牛奶、蹦沙、雙皮奶、小鳳餅,南海魚生、大福餅、九江煎堆、三水狗仔鴨 交通信息 外地游客可乘大中巴到佛山的禪城區后,在火車站、汽車站有5路公共汽車到梁園。 購物信息 □ 石灣陶藝 由于佛山歷來手工業和商業的發達,造就了不少能工巧匠,所以這里工藝品很多也很出名。如石灣美術陶瓷。石灣陶器享有“石灣瓦、甲天下”之稱。石灣陶塑歷史久遠,代代藝人承先啟后,佳作不絕、形神兼備、栩栩如生 □ 佛山剪紙 已有500多年歷史。其風格蒼勁雄渾、剔透秀麗、明媚清雅、嚴謹工整。 □ 佛山片畫 原名佛山工藝,始于明代,清代為全盛時期。其特點是線條明朗有力、色彩絢麗、造型健美,洋溢著吉祥、喜悅、和平的氣氛。
關鍵字: 廣東省 玻璃砂 珠江三角洲 稀有金屬 花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