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日
700) {this.height= 700/this.width*this.height; this.width=700;}">(地王大廈--深圳之窗)廣東拾零(1)深圳一日吃罷早茶,乘朋友的車上路。天上罩著一層薄云,空氣濕度、溫度舒適。偶爾會從空中掉下幾朵很細小的雨花,在擋風玻璃上稀疏地綻開,又迅速蒸發,若有若無。▲地王大廈 這里素有“八十年代看國貿,九十年代看地王”之說,被稱為“深港之窗” 地王大廈高384米,現在是深圳第一高樓,也是亞洲第一高的主題觀光旅游景點。乘電梯先到40層樓,再轉梯至69層,進入具有360度視野的觀景臺,深港兩地的無限風光即在眼下展現。香港在南,深圳在北。雖然有霧色阻隔,但深圳羅湖口岸的鑲紫邊的粉黃色樓和香港新界的建筑群還是可以看得很清楚,從羅湖乘火車40分鐘可以到尖沙嘴。在北京蘋果園上地鐵,40分鐘能到國貿還是四惠呢?我沒測算過。一位侃侃而談的導游給幾位新加坡老年游客介紹著眼下最突出的本城的知名建筑和建設用時,顯然令他們刮目相看、嗔目結舌,贊嘆不絕。曾幾何時,在老人們心里,中國大陸哪里是這個樣子,也許他們中有人是在那個貧困的年代背井離鄉下南洋的吧。朋友給我指看深南大道、書城、電腦城、鹽田港、深發展銀行什么的,還有新的工程剛剛破土,很快又會拔地而起。我在頻頻點頭的同時,自知記不住多少,下次來又一問三不知了。隨便看看罷了。粗覽了旋轉廳里的歷史回盼展,簡潔地記載著深港昨天和今天的傳奇,百年的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深圳這座現代化城市以高效驚人的速度屹立起來,它是我們這片土地上的一個開拓創新的奇跡,卻有先鋒城市的風采。雖然我來過多次,但一直不走腦子、不用心,還是照舊找不到北,什么都不了解。印象深的是令深圳人自豪的幾個第一:中國改革開放后第一張股票、第一家證券交易所、第一座公寓式酒店...導游如數家珍。特定的環境令我想起了一些往事,好像是83年吧,我從祖國首都第一次來到鵬城,請朋友幫忙辦了個“過角證”,我被一條臨界資本主義的小街物資極大的豐富震懾了!用換得的港幣在沙頭角充當購物狂,買了化纖布料、味精、雀巢咖啡、奶粉還有塑料手紙桶和涼水杯、電子表,花折傘,背大包拎小包地抒發著我的貪欲,要不是體積大,就要背一個兒童洗澡盆了。真是人窮志短,丟首都的臉、泄社會主義的氣呀!后來弄得周圍同事都穿上了各色沙頭角花布裙子。現在想來那是商機呀,怎么沒借機撈第一桶金呢?就靠賺那個差價,愚公移山,不干壞事,如今當上富婆也說不定啊!沒眼光、沒智慧,發財的機會錯過啦,不堪回首啊,哈哈。這些老話,在年輕人看來簡直莫名其妙。(觀光門票60元,還可購物、看多維動感電影、品嘗美食等。貴,不值。)▲大鵬所城這是一個保存完整的沿海所城,位于深圳東部大鵬半島,始建于1394年。這樣規模的明清建筑群在嶺南地區很少見,是珠江口地區古文化的代表建筑之一。深圳被稱“鵬城”就源于此。相對于深圳人,大鵬人真是“古人類”了。600年前,所城的建筑揭開了大鵬人反對外來侵略的序幕。明清兩代大鵬人以軍事要塞中的官兵為主。60年前大鵬人投身抗日。進城,踏青石穿古巷而行,覺得一個小城的故事即在身邊娓娓道來。城門 只有一個門洞。先上小城門樓,從城垛的間隙中可以直望大海,似乎可以感到一點關轄之地的特別,海灣顯得狹窄,可能是好守難攻讓它成為了南疆要塞?身邊有旌旗、火藥桶,當然是現在制的,但這里還真是駐扎過精銳的部隊吧,也曾勇猛地出城抵御過強敵?在短兵相接的的激戰中扼守過此地嗎?還是一個方面軍的指揮所或總后大院兒呢?所城僅是后方兵站嗎?還是前線指揮部?除了看到介紹上說賴恩爵(城中賴家第三代)清道光十九年,率中國水師在香港九龍擊退英軍,令鴉片戰爭首戰告捷。我沒搞清楚這里的軍人還打過什么大仗?另外對城中各位將軍的戰功更是不甚了了。 老井 是生活的源泉,掘井的過往早已消失在歲月的流逝中。那么久了,井,居然至今還能不倦、不疲、不盡地奉獻著那瓊漿之液,被后人取之不竭。吃水不忘打井人,所城人至今還能對井說出道道來,有良心呀。糧倉 始建于清康熙年間。先是屯倉兩間,后續建為三間、六間...歷經數代,到人民公社時,又做了加固擴建。在那樣的歲月里,恐怕再也沒有比看著糧食滿囤滿倉更加安慰和踏實的事了。名將故里,城中的將軍院兒當然是大宅門,數賴氏家族的最為氣派。他家在清嘉慶,道光年代可是出了五位將軍。(賴世超、賴英揚、賴信揚、賴恩爵、賴恩希)三代五將的牌匾高懸,檐板雕花,窗欞精美。深深的庭院里清清靜靜,只有我一個人。向里走、再向里走,邁過一道道將門,在深宅洞天中,好奇地想到這里曾經有過幾世同堂的喧鬧?其實,記憶就是在自豪的后代中也會消失的吧?他們聽到的和我們一樣,屬于傳于說了,血液中的基因密碼解讀不易。只有這些硬件似的廳堂天井證據如山,顯示著將軍們曾經的不凡與輝煌。還該有一些文字如記載靈魂的畫像留下來嗎?(我要把我寫的這些破字兒留給外孫,他肯定沒工夫看這些陳谷子爛芝麻,何況我又一文莫名,哎,嘆息吧。)石獅 即便在衙署、在名將宅邸,也扭著細瘦的身軀,活波、俏皮,哪里像是在當班執勤,簡直是在走神玩耍,更像討巧的小寵物。全然不像我經常見到的它們的北方兄弟,五大三粗,壯碩強悍,兇狠狠地獅仗人勢!一對對門房獅保安,都訓練有素,一幅克隆了的表情,眉頭緊鎖,立目瞪眼,齜牙咧嘴,危懾人,嚇唬人,是它們的天職。神態好像也比它們的南方弟兄老成許多。 民居 格局還存留著舊有結構的痕跡,十分完整。可貴的是,大鵬城里人依舊過著平靜如常的日子,該干嗎干嗎,沒出來作秀,也沒弄出無數小商品攤子和偽民俗的影視布景。雖也少不了個把情景雕塑、民俗展,可還不算太鬧,太濫。個別馬賽克、水泥建筑等不協調之處,難免啦。他們的家居在古火藥局、軍裝局、守備署、警鋪、舊城墻中穿插著,青石窄巷、廣場,還有關帝廟、侯王廟、天后廟坐落其間,大院里(小城里)應有盡有,很完善。遙想當年,就算是城中居民小卒,也比城外地方百姓來得優越啦。學府 就是部隊大院中的子弟學校,雖然早已廢棄,但站在院中的我依舊可以聽到瑯瑯書聲,看到當下課的鐘聲響起時,孩子們從教室里歡快涌出戲耍的熱鬧。他們和軍人們要殊死保護的國土、家園一樣,學校也是軍人們要駐守的重地,是明天和未來。有家的地方就會有孩子,有孩子的地方當然有學校,它叫什么工程倒也無所謂。(學府距今年頭并不遠,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字痕還在。)
關鍵字: 地王大廈 廣東 擋風玻璃 深圳 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