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公園
位于桂林城南郊,以穿山為軸心,占地面積約2平方公里,是桂林市山水旖旎的公園之一。穿山隔著漓江與象鼻山相望,與江西岸的龜山,形如兩只相斗的公雞,合稱斗雞山。穿山前有塔山,山頂有明代壽佛塔。小東江在兩山之間蜿蜒流過,山倒影江中,景色尤佳。穿山有月巖、穿巖。月巖位于山腰,洞穿山壁,高廣空明,宛如月宮仙境,站在洞中南北遠眺,但見漓水蜿蜒,風光無限。穿巖位于山底,長500余米,洞內除石鐘乳外,尚有罕見的透明結晶體--石枝、鵝管等,為巖溶地貌奇景。穿巖是桂林近年開放的第三個大型溶洞。穿山在市區東南、七星區西南的小東江東岸,距市中心3.5公里,海拔224米,相對高度94米,面積25.25公頃。穿山5峰逶迤,狀若雄雞,西東為首尾,南北為兩翼,中峰為背,西峰上的月巖,恰是雞的眼睛,與隔江的龜山,猶兩雞相斗,栩栩如生,合稱quot;斗雞山quot;。明孔鏞有quot;巧石如雞欲斗時,昂冠相距水東西。紅羅纏頸何曾見,老殺青山不敢啼quot;之句。又5峰聳立,形如筆架,亦有quot;筆架山quot;之謂。西峰上有洞,分上下兩層,下層南北貫通,高9米,寬13.3米,長31米,如當空皓月,宋稱月巖,或題為quot;空明quot;,故又有空明山之名。明俞安期詩云:quot;穿石映圓輝,明明月輪上,樹影掛橫斜,還如桂枝長。穿山之東有寶塔山。遠在100萬年前,兩山原為一體,地球造山運動把二者分離了。如今,小東江在兩山間緩緩南流,像一條帶子仍然把它們緊緊系在一起。初升的旭日,以金輝灑布穿山、塔山和象山之上,構成quot;三山晨曦quot;詩境,給一日之計以無限活力。穿山公園里的又一奇觀斗雞山位于漓江西岸,有1座兩個山峰相連的山。這座山,西邊高,東邊低,東峰活像一只公雞的頭,西峰卻像翹起的雞尾巴,那山拗就像公雞的脖子;這山和穿山對峙,穿山也像一只好斗的公雞。如果不是隔著漓江,這兩只公雞早就斗打起來了。斗雞山并不是一座山,它是桂林小東江東西兩岸的兩座山(穿山與雉山),因為兩座山造型酷似在斗雞,人就給它取了個名字叫斗雞山。所以它是兩座山的合稱。立于小東江東岸的睜大著眼睛的“雞是穿山,站在西岸的、聳起了高高的“雞冠的是雉山(龜山)。峰是頭,月巖是雞的眼睛,東峰是尾,南北是兩翼,中峰是雞背。龜山像一只昂冠振翅欲斗的雄雞。船過凈瓶山,到漓江鐵橋附近200米處往回看其形狀就象是正在打斗的場面。斗雞山是漓江十大奇觀之一,引起人們無窮的聯想。
關鍵字: 七星區 寶塔山 小東江 栩栩如生 筆架山 距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