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山游記
7月12日,終日為工作而忙碌的我,終于有幸過了一個禮拜天。 說實話,平常很少休息,所以如何安排這珍貴的一天,倒成了一個令我頭痛的問題,思來想去,最后決定召集幾個朋友一塊找個地方做一次短暫的旅行。 早上很早便起身了,先找到戰友丁三,決定到桐柏山一行。爾后又同大偉、青勇聯系,上午九時左右,乘大偉的“小面包”我們四人朝桐柏山方向出發。一路上四人談天說地、縱情高歌,毫不避諱路人耳目。想想這些年來,幾個朋友各自為工作和生活而忙碌,已經很少有這樣歡聚的場面了,心下不禁又生幾分興奮和欣慰。 中午12時左右,終于抵達桐柏山了。從西山門進山,沿盤山公路蜿蜒而上,從車窗向外看,乍見幾座山峰相連,綿延好似一個人正仰天沉睡,原來這就是桐柏山有名的臥佛了。車行至一標有“盤古洞”的石碑之旁,我們決定在此稍事休息吃完午飯再走。從車上取下自備的酒菜,三幾分鐘便被我們一掃而空。這時候,青勇的一個提議倒令我們的這次行程增添了一大笑料。原來,路邊石碑上刻著向下260米便是所謂的“盤古洞”,青勇便提議下去一看,我和大偉自告奮勇爭做先鋒,于是我倆一道便開始了此趟桐柏山之行的第一次尋幽探奇。山路極陡峭,沒有行人走過的痕跡。若非路旁茂盛的藤蔓,想順利走下去,還頗有幾分難度呢!走至中途,我和大偉已是疲憊不堪,兩人細一研究,感覺這“盤古洞”絕非什么好去處,否則,豈不早被開發出來了?于是決定上去開一個玩笑。沿原路返回,經我倆一番鼓動,終令二人心下大動,待到二人疲憊不堪地上來之時,我們四人不禁相視大笑,暢快的笑聲在山路上飄蕩,仿佛在傳頌著彼此純真的輕易。 離“盤古洞”沒多遠,便是素有桐柏山第一峰之稱的著名的“太白頂”了。將車停在路邊的停車場,我們一行四人便開始沿著陡峭的石階朝峰頂進發。此時,老天似要考驗我們的意志一般,天空竟飄起了雨絲,但這又怎能阻撓我們“一覽眾山小”的豪情呢?道路兩旁林木茂盛,經過雨水的滋潤更顯得郁郁蔥蔥,令人賞心悅目。也許是天氣的影響吧,除我們外幾乎沒什么游客,空谷鳥鳴聲此起彼伏,倒更顯得山谷的幽靜。至“太白頂”,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峨眉臨濟宗的重地:云臺禪寺。古代風格的建筑配合著隨風而來的風鈴聲,再加上因雨而彌漫整個太白頂的濃霧,恍惚間竟使人疑為仙境。站在峰頂,山風凜冽,使人搖搖欲墜,在這盛夏的季節,竟使人感到一股徹骨的寒意。據寺廟邊上賣香表的小販介紹,太白頂的風光變幻莫測,確是一奇。惜下雨霧濃而無緣親見,實此趟桐柏山之行的一大憾事也! 雨越下越大,但卻絲毫未能影響我們游山玩水的興致。距太白頂大約二十公里便是有名的“水簾洞”了,也是我們此趟桐柏山之行的最后一站。終于抵達水簾洞了,抑制不住心中的雀躍,我率先跳下了車,回頭一望,只見一道“白練”飛撲而下,煞是壯觀,此情此景更使我急不可待,匆匆地向路邊小販租了一個相機,四人便邁步向“水簾寺”走去,在寺內匆匆轉了一圈,便朝寺廟后山的“水簾洞”奔去了。此時才發現,我所見到的“白練”原來是自山頂直瀉而下的一道“飛瀑”,“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此時此刻我才真正明白了這首詩句的意義。隨瀑布而生的小溪,溪水清澈見底,入手清冽,使人忍不住想喝上兩口,以解一路旅途的困乏和饑渴。沿石階而上,不高處有一山洞,便是所謂的水簾洞。此洞所處位置恰被飛瀑所遮,可稱一絕。洞中正中央有一石猴,正是《西游記》中美猴王的造型,兩邊幾只小猴,仿似在向大王訴說著什么似的,整個雕像生動逼真,活靈活現,令人嘆為觀止`````` 一天的行程終于宣告結束,離開水簾洞,我心中竟生出一絲不舍,只因為這風光如畫的靈山秀水``````
關鍵字: 如何 工作 左右 旅行 桐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