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一日游
當天計劃游覽清明上河園、龍亭、鐵塔和昨天未能成行的山陜甘會館。早餐后,我們沿中山路、西門大街前行,于08:40趕到號稱古代迪斯尼的清明上河園,目的是為了趕上早09:00的開園儀式。因為二期工程已開放,門票已經漲到60元。入口前廣場上,已經沿著標志線站滿了等著觀看開園儀式的游人,而一些旅行社團隊,可能由于趕行程,早早入園游覽了。在等候的過程中,大家普遍感到開園儀式有點晚,應該早半小時為宜。08:50左右升旗,09:00開園儀式正式開始,包拯輕車熟路地致了歡迎詞,王朝、馬漢左右相伴,前有步兵,后有馬隊,10分鐘左右儀式結束,游客也蜂擁入園。進門左側,有一踩著高蹺的小丑發放導游圖,上面有各種表演的時間和地點。順時針方向游覽,可依次觀看盤鼓、高蹺、漕運、古代幻術、民間絕活、氣功噴火、王員外招婿、女子馬球、斗雞等表演,而汴河大戰、雜技晚會等節目由于安排在下午和晚上,只得留待今后再來玩一個整天的了。園內所有工作人員、演員、以及商販、清潔工均著古裝,本人覺得最好看的節目是高蹺、古代幻術和斗雞。能把高蹺表演得如此精彩的,我是第一次看到,猶如一臺雜技表演。那古代幻術其實就是魔術,近在咫尺,就是搞不明白箱子內外的男女是如何在瞬間更換的。那斗雞更是勇猛,給人的感覺就象輕量級的拳擊手,豎著頸后的彩色羽毛,一雙粗壯有力的大腿敏捷地跳躍著,從臺上斗到臺下,博得觀眾的陣陣歡呼。 結論:清明上河園是仿造的,若是體驗古韻,不值得一去,但若是為了感受宋代生活,在里面從早呆到晚也是休閑度假的一個好選擇。 從清明上河園出來,已經到了中午12:40,沿龍亭路東南行,在前往龍亭的途中午餐,沿途還經過天波楊府和翰園碑林,同清明上河園一樣,也是新建景點,就在園外瀏覽一番,直接趕到龍亭公園,途中能夠看到修建一半的斷橋。從南門到龍亭有好長一段距離,西側是可以見到劃船和游泳的楊家湖,東側是無人問津的潘家湖。據說,潘家湖中有不少旋渦和暗流,曾經淹死過不少人,漸漸地就沒有人敢在潘家湖游泳了。要通過混清辨別兩個湖,目前已經無法實現了。在通往龍亭的路上,布滿了風鈴、風車和風箏,原來那兒正在進行風鈴風車風箏展,而在十一期間舉辦菊花展。穿過午門之后,就是高高在上的龍亭了,西側小廣場上,開封電視臺正在現場攝制一臺家庭才藝表演的節目。登上72級臺階,來到龍亭大殿,不免讓人失望,里面只有一個仿造的御座,照相收費30—70元不等。不過,從龍亭環顧開封市容,感覺還是不錯的。隨后,我們又觀看了一下側殿內的蠟像展,感覺相當一般。 結論:龍亭也沒什么好玩的,門票也高達40元,而且是清代建筑,只是覺得來到開封,不去看一下實在遺憾,屬于那種典型的“不去遺憾,去了后悔”的景點。所謂各種展覽,個人認為只是怕游客感覺門票價格高而設置的借口。 從龍亭西門出來后,大小ld對游覽鐵塔失去了興趣,于是穿宋都御街接中山路南下,直奔位于徐府街上的山陜甘會館。在預習功課時,就知會館的精妙之處,來到會館(門票15),才真正體驗到它的精致。在導游的介紹下,你可以看到精美的磚雕、木雕和石雕,個人感覺比山西王家和喬家大院的要精致。最吸引人的龍口含的珠子與龍口之間只有丁點接觸,是整個鑿出來的,歷經數百年完好無損。再就是雕刻的葡萄和牡丹,個個形似加神似,不得不佩服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藝。會館內還有六爪牌坊,可免費敲擊的鐘樓、鼓樓,還有清明上河圖的模型。院落不大,游人也不多,當時還不超過10人,可見旅行社一般不會安排游人去這種門票價格不算高、地方不算大的景點的。在這種地方游玩,還是要請導游的,可以增長不少見識。否則,如果不是專家,再好的景致也會給錯過的。 結論:開封市尚存的為數不多的真正古跡之一,非常值得游覽,細細品位,一個小時也足夠了。 從會館出來,由于時間還早,我們決定前往大相國寺。步行穿過一個熙熙攘攘的鼓樓市場,便來到位于自由路、宋代汴梁最大的寺院——大相國寺(門票30)。進入寺廟后,首先感到驚奇的不是寺廟建筑,而是在里面到處穿行的汽車,真是不可思議,能把汽車開進寺廟停放,我是第一次見到,估計是寺廟距離馬路太近,馬路又太窄,門口無法停車的緣故吧。再感到驚奇的是,賣各種紀念品的竟然也身著僧服。沿著寺廟的中軸線,依次布置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八角琉璃殿、藏經樓等,其鎮寺之寶為八角琉璃殿內的一座千手千眼四面觀音像,用一根木頭雕刻而成(好象是銀杏,記不清楚了),外覆包金,金碧輝煌,據導游介紹,金子是由一位香港香客捐獻的。可惜,不同的導游介紹了不同的捐贈數量。 結論:視個人喜好選擇去的景點,名氣在當地蠻大的,只不過給人管理不善的感覺。 從大相國寺出來不遠,便是著名的鼓樓夜市。聽當地人介紹,鼓樓夜市一般是為外地人服務的,優點是品種齊全,缺點是價格比較貴,開封的夜市很多,本地人一般都在其他夜市就餐。品種再多,一個晚上能吃多少?于是,直接來到包公祠附近、可順便游覽包公湖夜景的位于西司門街西側街心廣場的夜市。夜市于18:30正式開張,小吃品種繁多,味道相當不錯,只是擔心衛生狀況。圍著街心花壇吃了一圈,3人吃了個肚皮滾圓,才花了30多元。隨后,又在西司門街西頭路南的一家店里購買了開封特產——花生糕和包公豆(黑皮花生),觀賞了包公湖夜景,才心滿意足地打道回府。 一天來,開封給我的感覺越來越象我的故鄉——號稱“江北水城”,同樣是歷史文化古城的聊城。因為,在開封市區,有同聊城古城區一樣狹窄的街道,一樣仿古的建筑,聊城也有一個山陜會館,一切都感覺好似回到故鄉。相比較而言,開封的小吃要比聊城豐富,多了個清明上河園;但聊城的東昌湖水域面積要比開封大得多,水也要清澈得多,還有個運河觀光公園。另外,開封也太臟了,一天下來,鞋上全是土,在包公湖附近溜達時,只看到一個垃圾桶,而且在賣冷飲的地方,也沒發現攤主應該準備的垃圾桶,拿著雪糕包裝袋問攤主仍在何處,攤主接過來后竟然順手仍在了地上。但開封還有一點不錯的地方,就是地熱資源,地下水是熱的,不少賓館、住家都有專門的熱水管道,打開就是滾燙的熱水,必須添兌涼水后才能洗浴。沖完馬桶后,馬桶竟然也是熱的。在平原地帶有地熱資源,真是不可思議。(山陜甘會館木雕之二龍戲珠)(山陜甘會館木雕之葡萄)當天計劃游覽清明上河園、龍亭、鐵塔和昨天未能成行的山陜甘會館。早餐后,我們沿中山路、西門大街前行,于08:40趕到號稱古代迪斯尼的清明上河園,目的是為了趕上早09:00的開園儀式。因為二期工程已開放,門票已經漲到60元。入口前廣場上,已經沿著標志線站滿了等著觀看開園儀式的游人,而一些旅行社團隊,可能由于趕行程,早早入園游覽了。在等候的過程中,大家普遍感到開園儀式有點晚,應該早半小時為宜。08:50左右升旗,09:00開園儀式正式開始,包拯輕車熟路地致了歡迎詞,王朝、馬漢左右相伴,前有步兵,后有馬隊,10分鐘左右儀式結束,游客也蜂擁入園。進門左側,有一踩著高蹺的小丑發放導游圖,上面有各種表演的時間和地點。順時針方向游覽,可依次觀看盤鼓、高蹺、漕運、古代幻術、民間絕活、氣功噴火、王員外招婿、女子馬球、斗雞等表演,而汴河大戰、雜技晚會等節目由于安排在下午和晚上,只得留待今后再來玩一個整天的了。園內所有工作人員、演員、以及商販、清潔工均著古裝,本人覺得最好看的節目是高蹺、古代幻術和斗雞。能把高蹺表演得如此精彩的,我是第一次看到,猶如一臺雜技表演。那古代幻術其實就是魔術,近在咫尺,就是搞不明白箱子內外的男女是如何在瞬間更換的。那斗雞更是勇猛,給人的感覺就象輕量級的拳擊手,豎著頸后的彩色羽毛,一雙粗壯有力的大腿敏捷地跳躍著,從臺上斗到臺下,博得觀眾的陣陣歡呼。 結論:清明上河園是仿造的,若是體驗古韻,不值得一去,但若是為了感受宋代生活,在里面從早呆到晚也是休閑度假的一個好選擇。 從清明上河園出來,已經到了中午12:40,沿龍亭路東南行,在前往龍亭的途中午餐,沿途還經過天波楊府和翰園碑林,同清明上河園一樣,也是新建景點,就在園外瀏覽一番,直接趕到龍亭公園,途中能夠看到修建一半的斷橋。從南門到龍亭有好長一段距離,西側是可以見到劃船和游泳的楊家湖,東側是無人問津的潘家湖。據說,潘家湖中有不少旋渦和暗流,曾經淹死過不少人,漸漸地就沒有人敢在潘家湖游泳了。要通過混清辨別兩個湖,目前已經無法實現了。在通往龍亭的路上,布滿了風鈴、風車和風箏,原來那兒正在進行風鈴風車風箏展,而在十一期間舉辦菊花展。穿過午門之后,就是高高在上的龍亭了,西側小廣場上,開封電視臺正在現場攝制一臺家庭才藝表演的節目。登上72級臺階,來到龍亭大殿,不免讓人失望,里面只有一個仿造的御座,照相收費30—70元不等。不過,從龍亭環顧開封市容,感覺還是不錯的。隨后,我們又觀看了一下側殿內的蠟像展,感覺相當一般。 結論:龍亭也沒什么好玩的,門票也高達40元,而且是清代建筑,只是覺得來到開封,不去看一下實在遺憾,屬于那種典型的“不去遺憾,去了后悔”的景點。所謂各種展覽,個人認為只是怕游客感覺門票價格高而設置的借口。 從龍亭西門出來后,大小ld對游覽鐵塔失去了興趣,于是穿宋都御街接中山路南下,直奔位于徐府街上的山陜甘會館。在預習功課時,就知會館的精妙之處,來到會館(門票15),才真正體驗到它的精致。在導游的介紹下,你可以看到精美的磚雕、木雕和石雕,個人感覺比山西王家和喬家大院的要精致。最吸引人的龍口含的珠子與龍口之間只有丁點接觸,是整個鑿出來的,歷經數百年完好無損。再就是雕刻的葡萄和牡丹,個個形似加神似,不得不佩服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藝。會館內還有六爪牌坊,可免費敲擊的鐘樓、鼓樓,還有清明上河圖的模型。院落不大,游人也不多,當時還不超過10人,可見旅行社一般不會安排游人去這種門票價格不算高、地方不算大的景點的。在這種地方游玩,還是要請導游的,可以增長不少見識。否則,如果不是專家,再好的景致也會給錯過的。 結論:開封市尚存的為數不多的真正古跡之一,非常值得游覽,細細品位,一個小時也足夠了。 從會館出來,由于時間還早,我們決定前往大相國寺。步行穿過一個熙熙攘攘的鼓樓市場,便來到位于自由路、宋代汴梁最大的寺院——大相國寺(門票30)。進入寺廟后,首先感到驚奇的不是寺廟建筑,而是在里面到處穿行的汽車,真是不可思議,能把汽車開進寺廟停放,我是第一次見到,估計是寺廟距離馬路太近,馬路又太窄,門口無法停車的緣故吧。再感到驚奇的是,賣各種紀念品的竟然也身著僧服。沿著寺廟的中軸線,依次布置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八角琉璃殿、藏經樓等,其鎮寺之寶為八角琉璃殿內的一座千手千眼四面觀音像,用一根木頭雕刻而成(好象是銀杏,記不清楚了),外覆包金,金碧輝煌,據導游介紹,金子是由一位香港香客捐獻的。可惜,不同的導游介紹了不同的捐贈數量。 結論:視個人喜好選擇去的景點,名氣在當地蠻大的,只不過給人管理不善的感覺。 從大相國寺出來不遠,便是著名的鼓樓夜市。聽當地人介紹,鼓樓夜市一般是為外地人服務的,優點是品種齊全,缺點是價格比較貴,開封的夜市很多,本地人一般都在其他夜市就餐。品種再多,一個晚上能吃多少?于是,直接來到包公祠附近、可順便游覽包公湖夜景的位于西司門街西側街心廣場的夜市。夜市于18:30正式開張,小吃品種繁多,味道相當不錯,只是擔心衛生狀況。圍著街心花壇吃了一圈,3人吃了個肚皮滾圓,才花了30多元。隨后,又在西司門街西頭路南的一家店里購買了開封特產——花生糕和包公豆(黑皮花生),觀賞了包公湖夜景,才心滿意足地打道回府。 一天來,開封給我的感覺越來越象我的故鄉——號稱“江北水城”,同樣是歷史文化古城的聊城。因為,在開封市區,有同聊城古城區一樣狹窄的街道,一樣仿古的建筑,聊城也有一個山陜會館,一切都感覺好似回到故鄉。相比較而言,開封的小吃要比聊城豐富,多了個清明上河園;但聊城的東昌湖水域面積要比開封大得多,水也要清澈得多,還有個運河觀光公園。另外,開封也太臟了,一天下來,鞋上全是土,在包公湖附近溜達時,只看到一個垃圾桶,而且在賣冷飲的地方,也沒發現攤主應該準備的垃圾桶,拿著雪糕包裝袋問攤主仍在何處,攤主接過來后竟然順手仍在了地上。但開封還有一點不錯的地方,就是地熱資源,地下水是熱的,不少賓館、住家都有專門的熱水管道,打開就是滾燙的熱水,必須添兌涼水后才能洗浴。沖完馬桶后,馬桶竟然也是熱的。在平原地帶有地熱資源,真是不可思議。(山陜甘會館木雕之二龍戲珠)(山陜甘會館木雕之葡萄)(大相國寺之千手千眼四面觀音像)
關鍵字: 中山路 旅行社 清明上河園 計劃 迪斯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