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云夢山游記
說實話,從云夢山回來后我一直不敢提筆寫游記,或許越是沉重的東西越需要時間去沉淀和過濾。之所以寫下這些粗鄙的文字,是怕敢辜負眾多網友的期盼。只得徹夜不眠,在尼古丁的作用下強自振作,但愿這些文字不是搪塞友人,也不是搪塞自己。我們居住的城市,注定是一個允許偽裝合法化的華麗容器,強大的社會主流文化所形成的作用力使人失去了迥異于他人的勇氣,而一旦脫離這慣性的漩渦,人性的真實紅暈得以在陽光暴曬下滲露,人由此而變得質樸和可愛。我一直以為自己在試圖逃離這種慣性的漩渦,而遠足是最好的方式——我們在更多的時候將遠足冠以動人的昵稱——旅游。遠足無疑是一個并不輕松的事情,其沉重并不是源于體力上的充分準備,而是要去親近自然,親近歷史,歷史和自然是嚴酷的,容不得虛擬和假設,也無法復制與克隆。終于遠離了網絡,真切地感覺自己是個人,開始用腳走路,用手寫字,用眼睛看東西,最重要的是開始用嘴說話。人與人之間有一道“柏林墻”,人們對安全距離的尋求,反映的正是人們心理上的距離。物理具象的距離帶來精神上的安全感,使網絡上的意識得以自由和放縱。每一次出游,我總保持一種不好的習慣,那就是強迫自己忘記時間。手表、計算器、傳呼、手機,這些都是人們給時間制造的精美的外套,用以遮掩它猙獰的殘忍面目。從本質上講,我們是懼怕時間的,但卻又以一切能顯示時間刻度的精密儀器去重復和強調。生命中的快樂和痛苦的情緒,不過是對時間刻度的片段記錄。一切記憶都是徒勞的,沒有任何一種容器可以對歲月實施保鮮。云夢山本是鬼谷子開壇授業之所,不知何時有遠游僧人至此,在逼仄山谷中建寺修行。寺院供出家人苦行修煉,但佛法之目的卻在于普渡眾生,寺廟建于深山之中,著意標榜有異于常人,似與佛法相悖。記得陶淵明有詩云“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更將其心態歸結為“大隱隱于市,小隱隱于林”,一個田園詩客,一個得道高僧,其道行深淺似乎不言爾喻。
關鍵字: 云夢 尼古丁 徹夜不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