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云臺山4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大自然的鬼斧神功,造就了鐘靈毓秀的云臺山水,祖祖輩輩生活在這里的山區人民,民風淳樸,向往真、善、美,對云臺山有著深厚的情感。一道泉流,一塊石頭,在他們眼里都成了有血、有肉、有活潑生命的東西,并把他們溶進自己的思想情感,編織出許多神奇美妙的故事。這些傳說故事,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應了當地的風土人情,也寄托了云臺山人民對社會生活現象的愛憎情感與追求美好理想的信念。 園區內山地走向為北東—南西向,地貌復雜,地勢起伏大,自北而南,由中山逐步過渡到低山丘陵和山前緩傾斜沖洪積平原,山地由于受強烈的侵蝕切割,地形破碎,多具深溝峽谷、懸崖峭壁,且連綿起伏,為典型的構造剝蝕地貌。園區內,群峰聳峙、直插云端,山勢雄特、拔地通天,斷崖飛瀑、幽谷清泉,潭池輝映、峰異石奇,生態植被、點綴群山,人文景觀、歷史久遠,古生物化石、競相爭艷,地質遺跡、豐富多樣,礦產資源、種類齊全。 這里有形成于距今約14億年~3億年間的中元古界薊縣系云夢山組—上石炭統太原組地層,出露系統而完整;有太古界—早元古界基底,還有典型的構造遺跡,諸如基底太古界片麻雜巖構造,早元古界表殼巖的底僻穹窿構造,蓋層的超覆構造,韌性剪切帶構造,韌-脆性變形構造,脆性斷裂構造,單面山構造,以及蓋層中的垮塌構造,滑坡構造等。尤其是新構造運動遺跡,遍布園區各處,十分典型。 始于2300萬年前的喜馬拉雅運動使得云臺山區進一步抬升,形成現今的地貌景觀。 園區內已開發的各類自然景觀共有7種170余處,有山峰100余座,陡崖10余處,峽谷中保留大量的地質遺跡,其中較為重要的有系統獨特的地層、巖石、礦物旅游資源,典型特征的地質構造旅游資源、險峻秀麗的構造剝蝕地旅游資源、奇異多樣的洞府旅游資源、得天獨厚的生態旅游資源及歷史悠久的人文旅游資源。
關鍵字: 云臺山 大自然 情感 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