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梳過的中原3洛陽篇
再游洛陽,前一天還在暗暗想著,去龍門最好是有陽光的晴天。早晨起來,薄霧里開上了高速。 依稀憶起上次來這里已是20多年前了,也是秋日。還記得是第一次當全陪,第一次陪同美國旅游團。基本自學的我,剛通過全國首次外語初級職稱統考,和那個50多人的美國大團一起走了多日。最初在工作中使用口語,不免有幾分生澀、怯陣,但竟然能與素未謀面的美國人用英語在一起談天說地,又感到幾分驚喜。哈哈,原來自己跟著電視學的英語說起來美國人也能聽懂!這是當時最新銳的體驗。至于唐詩宋詞、文化歷史,是游客們經常的話題,也是我平日的興趣領域,所以聊起來如魚得水。美國人也很了得,他們居然知道唐高宗李治是唐朝開國后的第幾位皇帝、安史之亂叛將的首領叫安祿山、還知道白居易的墓在哪里。后來才發現,原來他們當時來中國時每人就有一本關于中國的guide book, 晚上讀讀,白天現燒熱賣,馬上就可以拿來考我們。 但是,最難忘的還是和那些當時比我們父輩年紀還要大的美國人談起他們親身經歷過的戰爭。有一位退役的美軍上校,一路和我聊到洛陽龍門。他參加過所有美國與中國對陣的戰爭,車上,隨便抓起一張餐巾紙就能熟練地勾勒出二次大戰、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的軍事形勢地圖…… 以往從書本上讀到的鐵血戰史,眼下都在這位優雅的白發老人口中娓娓道來,一一顯現…… 陽光出來了,我舉起了相機。深秋的龍門石窟, 20年后再來,仍能記起當年初見時的震撼。今日再品,情懷已如秋光一般充盈。盧舍那大佛俯瞰塵世的迷人微笑,似乎更能撥動心弦的共鳴,那一座座洞窟頂部密密鋪展開來精雕的蓮花,似乎也次第催開了心底的通靈之花。 “大家知道為什么龍門石窟的佛教造像大都是面帶微笑的嗎?”耳邊不斷響著帶團導游的講解:“因為北魏的外族統治者深知,雖然他們入主了洛陽和整個中原地區,但要真正贏得百姓的民心,是需要溫柔一點的…….”。鮮卑族曾被余秋雨先生稱為歷史上“可愛的蠻族”,這個游牧民族在公元5世紀時曾征服了北中國、控制了漢民族,但很快就被博大精深的漢文化所深深吸引、同化,穿漢服、說漢語,篤信佛教,甚至毫不吝惜地丟棄了自己原有的文化,今天給我們留下的,只有哪些精美的佛像與洞窟。 我又憶起20年前的洛陽之旅,車窗外掠過的也是這片秋日中原。一個曾經參戰的退役美軍上校和一個無緣經歷戰爭的中國軍隊的退役士兵,曾在這個中國歷史上兵家必爭的逐鹿之地,熱烈討論著這兩個國家軍隊曾經有過的直接相撞的大戰。上校對我能就此話題與他對話,顯然很興奮,當知道我是朝鮮戰爭結束后才出生的,他豎起了拇指。晨霧中的洛陽龍門石窟。 安詳和善的石佛造像。 洞窟外的力士造像,肌肉線條畢現。 沒有虔誠、靜密的心態,如何能完成如此工程。 陽光出來了,給寒冷的洞窟投來一抹暖色。 魏碑唐字,儲遂良的書法今已不再能辨。 山崖上小佛龕,雕來亦須多少功夫。衣飾的線條纖美柔和。 佛像頭頂的蓮花千百年來色彩依然。 多么精美的觀音菩薩造像,凈瓶居然是倒提著的。 最為精美壯觀的盧舍那大佛。這里力士巨像雖然也是孔武有力,但面容卻也真有幾分溫柔。 與如此靜美安詳的盧舍那大佛對視,足以凈化心靈!
關鍵字: 全陪 初級職稱 晴天 洛陽 美國旅游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