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梳過的中原1中岳篇
在全國各地電視臺連續熱播一部具有河南元素的電視劇《士兵突擊》的時候,有幸再次踏入中原大地,很有些感慨。河南和安徽一樣,過去省域形象并不太輝煌,反倒是負面新聞常常纏身。傳統上的農業大省、文史大省,積淀深厚,背負往往沉重。然而這里畢竟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幾千年來,多少真正的中國人正是從這里走出去的。電視劇中那個河南籍士兵許三多,樸拙、堅忍、執著、忠誠、善良、勇武,正是書寫華夏幾千年血火青史的農民軍人的典型寫照。對于雖然在南北交匯之地長大,少年曾在北方從軍,基本屬于北方人的我,這個省份厚重的文史遺存、河南口音、豫劇、尚武風氣等等、很是有幾分親切。 嵩山是中國五岳之一的中岳,位于河南登封市,山體綿延奇絕,“華山如立,泰山如坐,恒山如走、嵩山如臥”,僅從自然風光品位角度,第一眼看去,感覺山景就比赫赫有名的東岳泰山漂亮得多。加上獨特的山體地質斷層奇觀,還有包容少林、禪宗、儒釋道三教九流等豐厚的文化承載,歷史上大禹、漢武帝、武則天、康熙、乾隆等著名帝王又留下了許多精彩的傳說故事和史跡,比以往《少林寺》電影主題曲中僅僅一句“日出嵩山凹,晨鐘驚飛鳥”精彩多了。但大多游客并不了解,匆匆看了少林寺一個景點后即趕往洛陽或回到鄭州,實在可惜。天下中岳、文史嵩山的牌子打出去,才能擴大登封的文史張力,嵩山方能走出少林寺巨大光環的屏蔽。 有意思的是,一家來自京城的規劃單位卻把登封旅游業發展的重點放在開辟休閑旅游、農家樂,在一個缺水的城市竭力營造親水休閑環境等方面,還說那些歷史文化的東西老說有什么意思。另有一家河南本地的規劃單位,闡述本土文化時侃侃而談,不厭其詳,但在設計登封旅游形象主題時竟然主張扔掉“中岳”和“中”這一珍貴的概念,理由竟是“現在科學發達了,地球是園的,從宇宙中看,地球的哪一點都是中”。我問他,甘愿拋棄這樣一個唯我獨有、沿用千年的地域文化傳統識別標志,是否覺得可惜,他諾諾不能作答。 我的問難無疑激起當地人的認同和共鳴。中岳、中州、中原、中國、中庸、“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問鼎中原、中原逐鹿…… 祖國的文化遺產中,多少美好的意念都和“中”有關,都與河南有關。旅游人,安可輕言棄之! 我愛中原、我愛中岳! 車窗里看到的嵩山少室山主峰。傳說太室山、少室山是大禹的兩個妻子所化。 匆匆一過,雖難細賞,山勢卻有獨立中天、穩鎮中州之格局。嵩山三皇寨地質奇觀景區就在少林寺后邊,一張通票乘纜車上去便可游覽,但游人卻不多。 壯哉中岳! 壁立千仭,無欲則剛。 號稱登嵩山可觀賞到5個地質年代并存的地質奇觀。 登山道上的祖與孫。 深山藏古寺 山崖間的雛菊,秋風里,不因無人而不芳。 秋光萬里,秋風梳過的中原山野。 虛空與堅實。 秋思、相思,深幾許!
關鍵字: 中國人 傳統 士兵突擊 新聞 電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