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艦
“一代名艦中山艦陳列館正式選址于距離城區11公里的江夏金口。中山艦陳列館建在江夏金口的中山艦旅游區總面積2811.6畝,劃分成核心、拓展、發展3大功能區。1938年10月24日,“中山艦在武昌金口赤磯山一帶江面巡防時,被日本飛機擊沉。“中山艦原名為“永豐艦,且910年由清政府向日本三菱造船廠訂造,1913年建成下水。艦長62.1米,寬8.9米,排水量836噸,航速每小時135海里,有主副炮8門,屬鋼木結構艦體。艦尾鑲嵌著鐫書“中山兩個大字的銅牌,滿員編制138人。1925年4月13日,廣州革命政府為紀念孫中山先生,將其正式命名為中山艦。1938年10月24日15時,中山艦正在長江巡防時,在武昌金口水域與6架日機遭遇激戰,不料一架敵機中彈后留著烏煙直沖下來,撞碎中山艦,敵機與艦體同時爆炸,薩師俊艦長及艦上25名官兵以身殉國。二中山艦在其25年的服役中,先后經過了護法運動、孫中山先生廣州蒙難、中山艦事件和武漢保衛戰等四大歷史事件。它在孫中山先生的護法運動中發揮過重要作用;在孫中山先生處于困境時給予全力幫助;在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大革命時期,成為“中山艦事件的歷史見證;在第二次國共合作的抗日戰爭時期,為抵抗外敵入侵作出了卓越貢獻。它不僅記載了孫中山先生的不朽功績,同時也體現了中華民族不畏強暴、抗擊侵略、英勇獻身的偉大愛國主義精神。它是世界人民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是華夏炎黃子孫心目中的一座歷史豐碑。1997年1月28日,沉沒江底59年之久的中山艦在金口水域打撈出水,重見天日。修復后的中山艦,將恢復其動力功能,將中山艦建成流動的歷史博物館,不定期到外地水上巡回展出,并采用現代高科技手段,建立“聲、光、電、像景畫館,形象地展現一代名艦25年的鐵血征程。廣州、南京、上海、廈門、澳門、香港、臺灣。東南亞乃至日本和美國等,凡是與中山艦或孫中山先生有關的地方都可巡回展出,借以振奮民族精神,推動祖國和平統一大業早日實現,對加強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字: 不畏強暴 中山艦事件 歷史文化 炎黃子孫 愛國主義 陳列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