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九宮山石匾“阿彌陀佛”四字的來歷
九宮山云關上,有一塊平整整的大石頭,五尺多寬,六尺多長,人們都叫它仙人床。仙人床下面,鑲著一塊石匾,上面刻有“阿彌陀佛”四個字。就是這石匾和石床,述說了一件陳年舊事。
相傳,古時候有個名叫阿彌的人,在九宮山下一個員外家打長工。他為人忠厚老實,遇事肯下力,吃得虧,加之生相愚笨,一直被人看不起。
俗話說:馬善被人騎,人善被人欺。員外見阿彌容易呼喝,就老是指派他干苦活累活臟活,一刻也不讓閑。阿彌也怪,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滿口答應,別人勸他偷點懶,他總是搖頭不肯,心想:力氣是奴才,去了又有來。既然員外派了活,那就要有人去干。我要是不做,就會落到別的長工頭上,不如讓別人多歇一歇。阿的想法,不為人知,連窮伙計們都誤解了,罵他是賊骨頭,是大傻瓜,時常拿他取笑開心。每逢這時,阿彌既不作惱,也不發氣,反而陪著大伙笑。他心里這樣想,大伙都是苦命人,一天到黑面朝黃土背朝天,難得有個高興的時候。只要大伙能夠樂一樂,笑一笑,自己受點氣值得。久而久之,阿彌吃得苦受得氣就在附近一帶出了名。
有一次,員外家的銀子被人偷了一砣。員外是個愛財如命的人,丟了一砣銀子,如同剮了他身上一塊肉。第二天,他把長工們一齊喝到堂前,說:“偷銀子的人不是外賊,昨夜晚本院前門鎖冇撬,后門閂冇動,墻頭冇得人翻,生人不曾進屋,肯定是出了家賊。”員外罵了半天,不見有人做聲,便喊來家丁,要一個個捉去過關。這時候,阿彌站出來說:“銀子是我拿了,與他們無干。”其實,偷銀子的是長工阿茍,阿彌半夜起來小解時看見的。他把做賊往自己身上拉,這是何苦呢?大伙要是都不招,不就無事了?不行。員外心狠手辣,要是把長工一個個拷打一頓,大家皮肉受苦不說,說不定還會屈打成招,冤枉無辜。那就讓阿茍招了吧?也不行。俗話說:富貴思淫欲,饑寒起盜心。阿茍素來老實本份,腳手干凈。不是萬不得已,決不會做出這等事的。他家上有老,下有小,全靠他支撐。他要是招了,員外必定要又打又罰。象阿茍那種薄身體,如何受得了!阿茍又是個顧臉面的人。要是一時想不開,尋了短見,他一家老小就毀了。阿彌想來想去,不如自己背個過,大不了被員外趕出門。好在自己孤身一人,四海為家。就這樣,阿彌替阿茍背了黑鍋,免了大伙一頓皮鞭,自己落得個被員外罰一年工錢的結果。
后來,阿彌來到阿茍的家里,一看,唉,真叫人寒心,老娘病在床上奄奄一息,老婆正在坐月子,屋里鍋冷灶冷的,一家人大的哭小的叫,個個長得黃皮寡瘦。阿彌頓時一包眼淚涌出眶外,當即拿出自己賣長工的全部積蓄,捺在阿茍手上。阿茍磕頭作揖感激不盡。過不多久,長工們都曉得這件事的實情,個個都說:“阿彌原來不傷,是生了一副菩薩心腸。”
又有一次,員外家里來了一個叫化子,這人又駝背又拐腳,七眼流膿,八眼流血,邋遢得象是糞堆里爬出來的。員外捂著鼻子,忙叫人拿了些殘菜剩飯,趕他出門。可這叫化子也怪,飯他不吃,東西他不要,卻偏偏要員外派人背他上九宮山,說是要去求神拜佛,了一樁心愿。員外指派了十幾個長工,都不肯背,最后喊來阿彌。阿彌二話不說,背起就走。他想叫化子也是人,難得他也有一顆虔誠的心。一路上,兩人談天說地,有講有笑,一口氣來到云關,叫化子見阿彌累得滿頭大汗,忙叫阿彌放下他,歇一會兒,阿彌找了一塊平整的石頭,先扶叫化子坐好,然后自己才挨著他坐了下來。就是這一坐,阿彌坐出瞌睡來了,不知不覺倒在石頭上打起鼾來。等阿彌醒來一看,這才發覺自己早已離開了凡間,來到了天界。原來,那個叫化子就是佛祖釋迦牟尼,特意下凡招阿彌上天成仙的。從此,人們把阿彌在上面睡過覺的那塊石頭,稱之為“仙人床”。
員外見阿彌一去不返,很覺奇怪,派人一打聽,頓時后悔得捶胸跺腳。心想:早知是這樣,當初我背那個叫他子上山就好了。但轉念一想,也還不遲。雖說如今阿彌成了仙,可他以前是我的長工。我去向他認個錯,求他托點福給我,這點面子總該給吧?他連忙到外地請來了個上好的石匠,讓他到仙人床那里鑿一塊石匾,刻上“阿彌托福”四個字。冇想到石匠聽不清本地話,以為員外是要積德行善,就把“阿彌陀佛”四個字恭恭敬敬地刻在石匾上。字一刻好,石匠請來員外驗看。員外一看,翻了白眼,大叫“錯了”。可一想,喊不得。“阿彌陀佛”這四個字,是唐僧從西天取回來的真經。若說他錯了,豈不得罪了佛爺。弄不好求福不得,反要惹出禍來。他連忙改口,說:“阿彌陀佛,好,好,阿——彌——陀——佛!”還對著石匾,膽顫心驚地叩了三個響頭。
關鍵字: 九宮山 多 字的來歷 床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