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方言講述的湖北評書
湖北評書
20 世紀20 年代,打鼓說書部分藝人丟下銅鐮和鼓槌,專事評講,于是評、鼓分流而形成評書,其報字發音均變為武漢方言,其評書書目受蘇州評話、安徽懷書的影響,不斷豐富。當時,武漢評書藝人江云卿拜四川評話藝人魯明階為師,并將川江路子書《燕王掃北》改成《走馬建國》,而成為當地保留書目。
湖北評書書目
湖北評書在發展過程中,形成兩類書目:一是根據演義小說講述的“底子書”和在這種基礎上加工發展的“雨夾雪”,如《三國》、《水滸》、《隋唐》、《岳飛傳》等;一是藝人自編自演的“路子書”,如《王莽忠孝圖》、《八門斗智》等。只求情節驚險熱鬧的“路子書”的崛起,妨礙了對一些名著的加工鉆研,說“底子書”的也逐漸減少。但由于“路子書”是自編自演,藝人可以揚長避短,發揮自如,促進了藝術流派的形成和發展。湖北評書善于塑造玩弄權貴豪強于股掌之間的草莽英雄形象,每部書中都有一個或幾個這種類型的重要人物。湖北評書講述風格幽默酣暢,語言流暢、華麗,描繪景物時常用韻律回旋有致的駢體,與敘述、對話時使用的生動口語輝映成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湖北評書逐步整理了一些傳統書目,并上演了《鐵道游擊隊》、《烈火金鋼》、《林海雪原》等一批新書,也出現了一些優秀短篇書目,如《智闖鄱陽》、《芒種喂馬》、《掛牌成親》等,使湖北評書得到發展。
湖北評書名家
湖北評書藝人眾多,名家輩出,各流派自懷絕技,各有代表書目,這正是城市化促進評書藝術成熟的標志。建國后吸收知識分子加入,使其別開生面。自1958年后,不斷有作品和演員在全國獲獎,并有人被列入“中國評書評話十大名家”。
湖北評書早期著名民間藝人童雪松、王丹普、劉維舟、夏秀峰被稱為評書“四桿旗”,孝感何玉山、天門蔣春山、應城徐振山被稱為評書“三大山”。20 世紀30 年代,出現了以榮忠圣、陳樹堂、江云卿為代表的榮、陳、江三大流派。李少霆吸取三派之長成為武漢著名評書藝人,沈邦壽的評書則善于營造舞臺效果而深受歡迎。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著名湖北評書表演藝術家何祚歡師承李少霆,他博采眾長,將湖北評書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
關鍵字: 故事 湖北 荊州 表演 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