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的故事:名震關中的“biangbiang”面
“biang”字的全貌
“biangbiang”面在陜西的地位:
“biang biang(現代漢語字典上沒有這個字)面”,陜西八大怪之一。正宗的關中人所做的biangbiang面俗稱:“面條像褲帶”,可薄如蟬翼、也可厚如硬幣。用臊子,或油潑辣子一澆,香氣撲鼻,口舌生津,吃起來光滑、柔軟、熱火、筋道。既可口又耐饑,是彰顯西北人豪放陽剛的美味佳品。去陜西的人,不吃一碗這様的面,誰敢說他去過陜西。一碗面就是一個地域文化的象征!
biang biang面是陜西名特小吃,這段彎彎曲曲巧妙幽默的“biang”字組合,概括biang biang面的產地特性,食者感受、制作工藝要領,原料、調料、做面人辛勤操作,秦人性格氣質,心底寬長,有棱有角,大苦大樂的爽快精神,引出陜西人為之自豪的飲食文化。
這個字,不是圖案,而是文字。字筆畫繁多,結構復雜,文化味濃,這個字確切字型正規字典里查不到,辭海里也沒有,外地人更不認識,他是陜西人食的一種面的稱謂:叫油潑辣子biangbiang面。biangbiang二字是代用而已。這個字像武則天自己起的號叫“曌”一樣。除了在她的號上,別的地方用不上(日月明空)。
“biangbiang”面
有趣傳說一:
在秦朝時,咸陽街頭有人賣biang biang 面;常有一位老翁推車沿街叫賣,有時在路邊或渭河邊架鍋劈柴生火并從渭河里舀水和面、給鍋里添水煮面。如遇食客,將和好的面一扯二扯三四扯,五拉六拉七八拉,扯九拉十的,像變戲法似的將面拉成又長又寬褲帶面,并揪成寬面片狀,仍向空中,面片準確回落在滾開的鍋里,煮熟后撈到大老碗里,老翁從掛在車子杠桿上的布袋里,取出各種調料,調入面碗中,然后將半鐵勺燒焦熱的清油猛的“呲啦”往上一潑,遞給食客。因為做功奇特,香氣四溢,筋軟滑溜,味道地道,口感爽快的biang biang 面,令圍觀者饞的大流口水,個個食欲大開,紛紛爭嘗,頓時一片嘖嘖。
有一天秦宮內載歌載舞、鑼鼓喧天,歡慶戰爭取得勝利。秦始皇卻在宮中愁眉不展悶悶不樂,為國家還不安寧,不時要受匈奴的外族入侵,還為籌劃修筑萬里長城之事勞累過度,平日又是日里萬機,龍體受病臥榻不起,御膳房做出各種山珍海味,始皇連看都懶得看一眼。這樣一來,急壞了宮內所有宦官,他們像熱鍋上的螞蟻,紛紛想方設法,其中一名宦官靈機一動,竟跑到集市上給皇上端來一碗biang biang面,秦始皇一聞到這濃烈的辣子、蔥味,就胃口大開了,端起來一頓猛嚼。不想一吃大發而不可收拾,大聲贊嘆:民間竟有比山珍海味還香的食物!忙問這是何物?答曰:biang biang 面。biang biang 面還成為秦始皇御宴必備品。
有詩為證:推車咸陽街頭轉,遇見官府老爺漢,稟告君王好御膳,君王知曉要接見,端來一碗biang biang 面。
秦始皇病好轉后,傳來侍從速備車輦,到咸陽街頭視察老翁面食做法。皇上視察完biang biang 面的全過程,突然高聲道:“啊!大秦人民偉大,大秦要統一,大秦要團結,要勇敢騎馬打勝仗,保我大秦江山!盼望大秦人民天天吃biang biang 面,月月逛我朝咸陽。”圍觀民眾忙跪倒,磕頭作揖,高呼萬歲。為了鼓舞大秦人民,牢記大秦大好江山不受外侵,保衛國家,秦始皇忙叫侍從端來文房四寶,并揮筆寫下一個古樸蒼勁的字,從此biang biang 面就名正言順,被當朝皇上造出來了。
“biangbiang”面
有趣傳說二:
一位集懷才不遇憤世疾俗貧困潦倒饑寒交迫于一身的秀才來到咸陽,他路過一家面館時,聽見里面“biang——biang——”之聲不絕,一時饑腸轆轆,不由得踱將進去。只見白案上擺滿了和好的長條狀面塊兒,師傅拎過一塊兒,扯住兩頭,頃刻間摔打成褲帶般寬厚扔進鍋里,頃刻間摔打了好幾塊兒,頃刻間從鍋里撈出一大海碗,碗底事先盛著作料和一些豆芽青菜,自然要澆上一大勺油潑辣子,熱騰騰端上來。秀才看得興起,大叫:“好啊!店家來一碗!”“這位客官一碗……”店小二一聲長長的吆喝,頃刻間一碗面擺到面前,頃刻間碗中罄凈,直吃得秀才大汗淋漓。“店家,結賬!”秀才喝道。一摸兜,壞了,一時忘形,竟忘了囊中早已空空如洗,頓時窘住,剛才的熱汗頃刻間冷冰冰刷在臉上。一旁,店小二斜著眼聳著肩,一臉壞笑。“小二……”秀才訕訕,話剛出口便被店小二堵住:“客官,本店小本經營,概不賒賬。”見店小二不通融的模樣,秀才又向身上摸去,左一摸,右一摸,上一摸,下一摸,好像早晚能摸出幾文錢來似的。
店小二心想:“你個窮秀才,看你摸出什么來。”天呀,這不是有辱斯文么?秀才一面摸,一面思量脫身之計。他與店小二答訕:“小二,你家這面何名?”“何名?”店小二學著秀才的腔調說:“biang、biang面。”秀才問:“biang、biang面?biang、biang字咋寫?”這家面店可是遠近聞名的老字號,其面做得特殊,面與面板摔打撞擊,“biang、biang”也,故稱“biang、biang面”。“biang、biang”二字咋寫,店家做面,客人吃面,誰也沒去想過。見店小二答不上來,秀才頓時有了主意,他說:“小二,你與老板商量過,本人今天沒錢,可否寫出‘biang、biang’二字,換這碗面吃?”店小二頃刻間回來,說:“成。”店家心想:“古來就沒有‘biang、biang’二字,看你窮秀才怎么賴賬。”
秀才讀書,也最認書,古往今來偏偏沒有這“biang、biang”二字。“書上沒有,豈可生造乎?”皇上可以造字為名,秀才豈敢與之比肩?秀才滿腹心酸,一腔惆悵;寒窗苦讀,功不成,名不就,眾目睽睽下,落到賴賬這般田地,天理不公啊!
他一急,心里罵皇上:“什么‘日月當空照’?民間疾苦,哀鴻遍野;宮闈傾軋,豺狼當道;貪官污吏,橫行鄉里;我秀才寒窗苦讀,就因無錢無人,打不通關節,獲不取功名……日月何照之有!罷罷罷,你皇上能造字,我秀才何嘗不能?”秀才一聲大喝:“筆墨伺候!”只見他筆走龍蛇,大大地寫了一個□!他一面寫一而歌道:“一點飛上大,黃河兩邊彎;八字大張口,言字往里走,左一扭,右一扭;西一長,東一長,中間加個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個勾搭掛麻糖;推了車車走咸陽。”一個字,寫盡了山川地理,世態炎涼。
關鍵字: 八大怪 陜西 面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