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解“女書”的三時態
永州市江永縣上江圩鎮。一江環繞的小島,樹木蔥蘢、田舍錯落,這里就是“女書村”,聞名遐邇的女性文字的發祥地和保護區。11月初,記者隨同省社會科學院永州古文化課題組的專家一行來到這里“訪古尋根”。置身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女書”又一次勾起人們對它的追問和思考。
過去:是女性文字還是遠古地方文字?
對于流傳于江永一帶現在處于搶救狀態的“女書”的起源,有著各種莫衷一是的傳說。最近,在江永鄰地東安縣發現的石刻“女書”打破了這種混沌的平靜。以往,“女書”的存在和傳說都是基于少量民間的紙質物或者布上的“女書”文字,而這次石刻“女書”的發現具有突破性的貢獻。“女書”銘刻于石碑之上,且字跡漫漶,說明它存在的時間已經相當久遠。鐫刻女書的石碑在公眾場所出現,向人們有了新的提示:在女書流行之日,它可能并不是女性的專利,而是在當地被普遍使用的文字。永州古文化課題組組長、社科院研究員梁紹輝甚至大膽指出:“女書”歷史可能追溯數千年,是秦始皇統一中國文字之前存在的一種地方文字,因為后來使用統一了以后的官方文字,這種“女書”文字逐漸“邊緣化”,而女性處于社會底層,一般人沒有接受正規教育的機會,于是把這種遭到“淘汰”或是“廢棄”了的文字作為她們的交流工具。還有,從“女書”的構字方式來看,它屬于一種簡易的“刻劃文字”,作為先人記事傳意的字符,有可能早于一直視為中國文字鼻祖的“甲骨文”。梁紹輝先生曾經從永州地區業已考古證實擁有的人類最早經濟形態文明象征物———最早的稻作、最早的陶器,以及最早的政治文明化身———舜帝陵廟出發,從而得出“中華文明永州起源”的論斷。“如果女書是中國最早的文字”得以確證的話,它又將從文化形態強有力地支撐“中華文明永州起源”的命題。對于梁紹輝來說,這當然是一個完美的狀態,但是,主觀的想象永遠不能取代科學的考證。人們期待新的有力物證的出現。
現在:“女書”怎樣得以原生態保護和傳承?
盡管“女書”的重要性已經得到公認,但是人們不得不面對日益嚴峻的局面。去年,隨著90多歲的“女書老人”陽煥宜的逝去,人們再也沒有機會接近原汁原味的“女書”自然傳人。而從目前對“女書”的研究和保護現狀看來,熱鬧之外,難掩其失。一是比較零碎。對“女書”有興趣的人全國各地都有,據了解,各地專家學者前往江永一帶考察“女書”已經有數萬人次,但是,這些人分散在不同機構和地區,各自為政。其次,“女書”研究整體上停滯于資料的收集和整理階段,還沒有進入其文化意義的核心區域,關于“女書”的起源、背景等一系列基礎性問題沒有得以徹底的破譯。因此怎么樣把“女書”完整的保存,以供后來者研究,是當下的一個關鍵問題。江永縣近年來提出建設女書生態博物館的構想,也就是說,把收集整理“女書”作品、培養“女書”傳人和地方民俗、自然環境等聯系起來作為一個整體加以保護。這項工作無疑比原來的簡單的作品、實物保護有了巨大的進步。在普美村“女書園”,記者看到,“女書”作品展示,“女書”教學有了一個比較好的環境。最近美國的福特基金會也帶來了一筆資金參與到“女書”的保護工作中來。其要旨就是讓“女書”信息借助現代化的手段保存下來。
應該說,“女書”的外界保護條件遠勝于過去,江永的保護工作力度也很大。但是,在保護工作的諸多環節中,能夠識別、熟練掌握“女書”的人的培養恐怕是尤為重要的一環。本來,能夠運用“女書”的本地人已寥寥無幾,目前“女書”學堂的教學是一種比較松散的方式,因而“女書”傳承人才很難說有保障,需要有更加有效的手段使得“女書”鏈接不致變形。
將來:“女書”的價值應該給以什么樣的定位?
在“女書”引起關注的一個階段,我們曾聽到一種充滿激情的聲音———“發展女書,弘揚文化”。這個問題關聯到一個基本的判斷:“女書”的價值應該給以什么樣的定位?這是追問目前人們所有關于“女書”所作工作的意義時不能不回答的一個問題,它也在宏觀地指示著“女書”工作的方向和標準。
顯然,作為一種社會交流的符號工具,“女書”的價值不再存在。無論如何,去發揚一個被歷史淘汰了的東西是毫無價值的。但是,它作為中華文化或者人類文化生態系統中的一個“物種”,理所當然地充當了文明人接近自身歷史和祖先創造的文明的重要線索和橋梁。我們有必要追索這種文化產生和存在的年代,解剖其時華夏民族的社會狀態,它的這種文化研究可以說是難以估量的。
現在,“女書”派生了一重新的意義。江永縣目前把“女書”作為一種旅游資源在開發,記者有一種感受:區別于一般的旅游區的文物保護單位,作為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旅游,對“女書”有益無害。通過旅游吸引人們來認識、關注它,這樣其實達成了一種良性互動,讓“死去”了的“女書”在現代生活中得以鮮活地存在,盡管它不一定是原真的價值體現,但是,人們熱鬧的探究中,有利于形成一種有益于學術“在保護中開發和在開發中保護”的外部氛圍。
一種古老文化也像我們身邊的普通物種一樣,有它自己的生命規律和存活的形式,順之活之,逆之亡之。
關鍵字: 上江圩鎮 書 永州市 江永縣 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