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永村落冶艷小花淡淡青草味
未及近前,大龍潭瀑布的飛沫就已經沾染在身上。瀑布不算高,約50米,可是瀑流傾瀉,直灌潭心,激起迷蒙水煙。可以想見,都龐嶺內水源何其豐沛。
瀑底深潭,幽碧清澈,飛瀑奔涌的氣流帶來涼風席卷,心間的浮躁焦熱,早被蕩去,唯一的想法就是設法深入瀑底的潭面,掬一捧清冽,洗卻臉上的浮塵。
雙足立在潭底的碩大卵石上感受沁骨的冰涼,渾身上下沐浴著奔瀑飛濺的水花,不愿再拔足起身,只愿時間能永遠凝刻在這通透洞明的一瞬。
青草的味道和驛路的陽光
縣城西南去約30公里,抵達近年來廣為人知的上甘棠村。招牌式景觀文昌閣、步瀛橋、昂山、龜山,此刻在朝晨的陽光下,以最好的影調,出現在眼前。仿佛,它們從圖片上悄然移到了實地。究竟是在讀圖還是在觀景,此刻的自己獨立村邊,卻竟然恍惚了。
上甘棠村的動人處,太多。佇立村口,真覺不知所措了。如果不是事先預約了村中向導引路,還真會在諸多的精彩中迷亂。謝沐河動蕩歡快,悠然從容,繞著村莊流淌。向導引著我們逆流而上,去看謝沐河會流前的沐河。沐河水穿山而過,在上甘棠村前一公里處形成了千余米長的地下溶洞和暗河。走在沐河邊,一邊水流湍急,一邊沃野平川。陽光在水波上躍動,禾苗在良田中泛青。綠野、白水、紅蜻蜓,四下里彌漫著初夏的青草的味道。沐河水流至村北百余米處,與來自另一方向的謝水匯合形成謝沐河。兩河匯流處,河水清亮、亂石阻流,水鴨嬉戲,躍動的水花籠罩著透明的光暈。
水流引路,步入村莊。村莊順著河灣的弧度偎依河邊。據縣志記載,漢武帝元鼎6元(公元前111年),在上甘棠設置謝沐縣治歸屬蒼梧郡,歷經700年,至隋文帝開皇9年(589年),撒謝沐縣與其北面的營浦縣合并設永陽縣,縣治撤離上甘棠村。據說,村名在千余年的發展過程中始終不變,村莊的位置始終不變,居住的家族也始終不變,這在全國罕見的。謝沐河,歷經1200多年流淌,帶走古老村莊的滯重,在河灣處閃現著村莊的靈動。
在村中200多棟的明清民居間徘徊,宅子、窄巷、屋檐、門環、風火墻,光斑和陰影恰到好處地打點著古村的細枝末節,像耐看的容顏,讓人不忍輕易移步。就連檐下、門邊結下的蛛網,都精致得驚人,仿佛是處心積慮的工藝品。
太陽已近中天,正午的陽光照耀得謝沐河溢彩流金,步瀛橋的橋孔漂蕩著藤蘿條蔓,掩映著水牛和鳧水的頑童。站在水邊癡想,這座史載建于宋靖康元年(1126年)的古橋,橋孔下穿越過多少代上甘棠的子孫?橋邊的文昌閣正在整飭。
所幸,還能看到整修期間的文昌閣。不敢想像,整修一新的文昌閣會是怎樣的面貌?
村外,令人神往的是那條與步瀛橋相連、由湘南通往桂北的古驛道。放眼周遭的田野,耀眼的綠觸動神經末梢的興奮。驛道古風,卻清新愜意。踏上驛道,不再愿意有任何羈絆,任由正午的陽光暴曬赤裸的皮膚,任由自己吹拂這曠古的夏風,任由雙足肆意在悠長寂寥的古道……裸曬和快意的行走,在后頸和雙臂上烙了下陽光深色的印記。直到后來,當腳背上的涼鞋印痕漸漸淡去、手臂上深褐色的死皮層層蛻去,鼻翼仍彌散著初夏曠野間的青草的味道。
關鍵字: 50 大龍潭 江永 米 都龐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