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鳳凰古城!!
人說鳳凰是中國最美麗的兩個小城之一,這評價我不知道貼不貼切,但就我的感覺,鳳凰真是一個好地方。 在石板街上徘徊、在古城樓前駐足、在接瓦連椽的木屋前吁嘆,我最喜歡鳳凰的石板街道。我甚至有這樣的想法:鳳凰舊城區與新城區的分水嶺,不應該是其他,而應該是水泥路面與石板街道的分界。當你的右腳還踩在水泥路上,右腳邁入石板街道,你便進入了半個“古代”。這里的街道石板鋪得很平整,很講究,全選用質地好而方正的石料,上面還鏨著細細的斜條花紋。真的,我長這么大,從沒見過這么講究的石板街道。我的家鄉雖說也是個古鎮,小時候也還見過幾處石板街,但如果要和鳳凰的石板街道比起來,簡直太暗淡,太粗糙,太寒磣了……鳳凰人太追求美,他們連下水道的滲水洞都要鏨成銅錢狀,實用而有美感。在這樣的街道上走者,身旁是帶有風火墻的木屋,店鋪,當街擺著風味小吃以及各式各樣的玩意兒,真難以說出內心是多么的舒坦,輕松,覺得連迎面而來的風,都是那么的清新。特別的是,這里的店鋪招牌,都是木質的或者蠟染扎染的,有一種古氣。我甚至看到一家網吧的招牌,就是木的,上面用藝術字寫著:某某網吧。沿著石板街道走著,穿過一家家裝飾各異而又共透著苗家風情的店鋪,直走到東城門,在折到北門。鳳凰和別地不同,她還大體是原樣,這像沈從文筆下的湘西小鎮,不像那些后人夸張重建起的景點,像羼水的酒。我如果把鳳凰比做酒,那她就是一壇色香味俱全的陳年釀。 鳳凰的東門和北門是兩個保存比較完整的古城門,旁邊還有殘存的城墻。二門形勢大體相仿,均為三層,一層為門座,石質,門座以上為磚瓦結構,有箭垛,了望口,整體密封而嚴實,這與我們平時從電視里看到的城門不同,電視那趨向于“美感”,而這城門完全出于實用。除了硬山斗抬梁式屋頂與翹檐給古城門以幾分陰柔,給人的印象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感。就東門與北門比較而言,北門更雄壯,而且更完整,還有城門,巨大的木門,用鐵皮包起來,釘著手指粗的鐵釘。現在已經是銹跡斑斑了。鳳凰的美麗,不只有因為她有這些古房古街和古城樓,更重要的是她有一條沱水。可以說,鳳凰的靈性,全在這條水上了。鳳凰因為有了這條沱水,真不知頓時增添了多少色彩。出了北城門,就是一串河碼頭,走下去,就可以在沱江里洗手了。沱江的水很清。游魚細石,可直視無礙。河邊有一架水車,河中有一副“跳巖”(隔一步一塊的石柱,昔日鳳凰人過河賴此),可通對岸。《湘西剿匪記》拍攝時據說曾取景于此。站在跳巖上望,那景色真可以醉人!沱江如同一條綠飄帶飄遠,直到目光為遠處的一座風雨橋所隔。沱江兩岸都是吊腳樓,那倒影鋪于水中,活脫脫一幅水墨畫。江上有載客的舟子,偶爾傳來緲緲的歌聲。由跳巖走過對岸,依舊是石板街,但這邊少了寫店鋪,多了些民居;少了些喧鬧。多了些寧靜;少了些游客,多了些寫生的畫師。那些畫師是鳳凰真正的膜拜者,他們有的在白描,有是在速寫,有的在畫油畫;一筆一筆的去描著山,水,行人,吊腳樓,很多人圍著看他們畫,他們毫不分心,沒聽下手中的筆。
關鍵字: 鳳凰 鳳凰古城 分水嶺 新城區 水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