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美食鳴山大棗
鳴山大棗系敦煌大棗的優變株系,是甘肅省農業大學經多年研究,利用棗組織試管培養的。1979年發現,1983年定名。果實特大,圓筒形,單果平均重23.9克,最大的42克。果皮厚,紅褐色,果肉綠白色,致密酥脆,汁多味濃甜。含可溶性固形物37.5%,總糖31.4%,酸0.54%,維生素c396.2毫克/百克。可食率96.7%,制干率52%,紅棗和鮮食品質均屬上等。
鳴山大棗以個大味甘、營養豐富著稱。成熟后外表光亮,紅中透黑,宛若紅寶石。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以及鈣、磷、鐵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藥用價值極高,是補血、益氣、養腎、安神之佳品。大棗宜制干棗和酒棗。敦煌酒棗風味獨特。酒棗的制法是秋后挑選個大飽滿的鮮棗,用酒拌攪,封存于瓦壇中,到冬春啟封,鮮活如初,棗香伴著酒香,確能使人饞涎頓溢,醺醺欲醉。
樹體較大,結果母枝較粗大,圓錐形,壽命10年,定植后2~3年始果,盛果期樹株可產60~65公斤,果實生育期80天左右,原產地9月上旬采收。
鳴山大棗體大肉厚,色艷味美,因產于鳴沙山下而得名。
七月成熟,色澤金黃,肉厚味甘汁多,含糖量高達百分之二十五。
九月成熟,無毛,色鮮味甘,軟而多汁紫中含綠。
產地:敦煌市楊家橋鄉鳴山村。
關鍵字: 楊家橋 生育期 維生素 鳴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