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旅游概況
武威地區地處黃土、青藏、蒙新三大高原交匯地帶,地勢南高北低,由西南向東北傾斜,依次形成南部祁連山山地、中部走廊平原和北部荒漠三個地貌單元,海拔介于1020—4874米之間。
武威是一個充滿生機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對外開放城市,也是中國旅游標志“銅奔馬”的出土地。武威自古就是“人煙撲地桑拓稠”的富撓之地,素有“銀武威”之美稱。
武威農業條件優越,市內地勢平坦,光、熱、土資源豐富,是國家商品糧基地,甘肅省糧、油、肉、瓜、萊重要產區。武威是中國葡萄酒的故鄉,武威以其特有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成為釀造葡萄的最佳產地,著名詩句“葡萄美酒夜光杯”就是武威盛產葡萄酒的歷史寫照。工業初具規模,經過多年的發展,已形成釀造、食品加工、建材、紡織、機械、冶金、化工、醫藥、煤炭等重點產業。
旅游資源豐富,武威悠久的歷史留下了許多聞名遐邇的文物古跡和文化藝術珍品,或:旅游資源豐富。武威悠久的歷史留下了許多聞名遐邇的文物古跡和文化藝術珍品,目前有出土文物3萬多件,文物保護點54處。其中比較知名的有被國家指定為中國旅游標志的“銅奔馬”及其出土的“雷臺漢墓”;有元太子闊瑞與西藏宗教領袖薩班舉行“涼州會盟”,見證西藏正式納入中國版圖的“涼州百塔寺”;有舉世無雙,具有較高研究價值的國家級珍貴文物“西夏碑”;有建于明正統四年,氣勢恢弘、“隴右學宮之冠”的武威文廟和被譽為中國石窟之祖的天梯山石窟:還有古長城遺址、絲綢之路名剎海藏寺、古鐘樓、羅什寺塔等大量珍貴歷史文物古跡,有亞洲第一的沙漠水庫、沙漠公園、沙生植物園,還有景色秀麗的天祝“三峽”,這些都是觀光旅游的理想境地。 1986年,涼州市被國務院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同年涼州區和民勤縣被國務院批準為對外開放城市。
武威市概況:
位置:武威地區地處甘肅省河西走廊東端,位于東經101度49分至104度43分,北緯36度29分至39度27分之間,南依祁連山,北靠內蒙古,東南與蘭州市、白銀市接壤,西北和金昌、張掖毗鄰
面積:總面積3.3平方公里。
人口:人口200萬左右。
行政區劃分:現轄現轄涼州區、民勤縣、古浪縣、天祝藏族自治縣一區三縣.
武威旅游投訴電話:0935-2220757
甘肅省旅游投訴電話:0931-8411200
國家旅游投訴電話:010-65275315
涼州區位于甘肅省河西走廊東端,面積5081平方公里,總人口100多萬人,是甘肅省人口最多的縣級區,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全國優秀旅游城市。
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平均海拔1632米,地形分為三部分,西南部為祁連山地,中部為走廊平原,東北部為沙漠。屬冷溫帶干旱區,是典型的大陸性氣候,日照充足,溫差大,無霜期為150天,宜于糧油作物的生長。涼州區自然資源比較豐富,素有“銀武威”之稱,有水源林和天然草場3公頃。出產鹿茸、麝香以及羌活、大黃、秦艽、干草、麻黃等多種藥材。主要礦產有煤、石膏、螢石、花崗巖等。區內有四條內陸河,均發源于祁連山,年徑流量10億立方米,灌溉著本區綠洲的百萬畝良田。區東部和北部有比較豐富的地下水可供提灌。涼州是河西地區重要的商品糧油基地,也是全省瓜果蔬菜生產基地和肉類繁育基地,獨特的氣候和良好的水土,為全區農來生產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原的有利條件,全區涼州區耕地面積146萬畝,30萬畝天然水源林和80萬畝天然草場。農作物有小麥、谷子、玉米、高粱、洋芋、大豆等;經濟作物主要有葡萄、胡麻、油菜等。還有西瓜、白蘭瓜、蘋果瓜菜、大麻、纖維、亞麻、葵花籽、煙葉等。農作物和經濟作物品種多,品質優,久負盛名,遠銷省內外,部分產品還銷往東南亞和俄羅斯,特別是無殼瓜子為世界所獨有。葡萄酒更是以悠久的栽培歷史、科學的釀造工藝、上乘的產品質量享譽全國,涼州被稱為“中國葡萄酒的故鄉”。以豬、牛、羊等養殖為主的畜牧業和以小麥、玉米、蔬菜等作物為主的制種業,呈現出逢勃發展的景象。目前,蔬菜、畜牧、葡萄、制種已成為涼州區四大特色優勢產業得到長足發展。區內以皇臺、榮華、莫高三家上市公司為龍頭,已形成了酒類釀造、玉米淀粉、食品加工、輕工業造紙、建筑建材、醫藥化工、機械制造、印刷包裝等20多個搭類的地方工業體系,主要產品有白酒、葡萄酒、啤酒、熏醋、淀粉、糖類、藥品、水泥、機制紙、亞麻沙、裝飾材料、文物復制品等1000多種。其中的許多產品分別榮獲全省和全國同行業優質產品稱號。皇臺酒、莫高葡萄酒、榮華味精、云曉熏醋、西涼啤酒、紅太陽面粉等名牌產品暢銷全國。
涼州區是歷史悠久,古稱涼州,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隋唐以來,成為中國和西域經濟、文化交流的都會之一。武威正以日新月異的發展,振奮人心的成就,成為亞洲大陸橋上的一顆璀璨明珠。那奮碲疾馳,宛如天馬行空的中國旅游標志銅奔馬及其銅車馬儀仗俑,昭示著中華民族奮勇拼搏、自強不息的偉大精神;天梯山石窟開創的中國石窟“涼州模式”,是龍門、云崗等中原石窟的歷史源淵;著名佛教翻譯家鳩摩羅什的葬舌之地羅什寺,存儲著中外文化交流的歷史記憶;五涼文化、西涼樂、西涼伎、獅子舞、霓裳羽衣曲(舞)、涼州詞對我國古典文學、音樂、舞蹈等藝術的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被中外學者稱為“活字典”的西夏碑,記錄著神秘的西夏文化的興衰;象征著民族團結的白塔寺,見證著西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成員的一段不朽歷史;被譽為“隴右學宮之冠”的文廟及其館藏的近四萬件文物是涼州人民聰明才智和偉大創造的歷史記錄;體現多民族團結和睦的高昌王世勛碑、西寧王碑、弘化公主墓碑,以及雷臺、古鐘樓、海藏寺、古長城遺址等眾多的名勝古跡,為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今天的涼州以中國旅游標志“馬踏飛燕”出土地雷臺景區、西藏納入祖國版圖見證地百塔寺景區、中國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風景區、文廟、海藏寺院為主要景點的歷史文化景區的品牌效應逐步凸現;以高壩智能化溫室、林業科技示范基地、清源鎮王莊小康示范村、沙產業循環農業示范園區、黃羊河生態農業觀光區葡萄長廊、神州荒漠野生動物園為主的生態觀光旅游區已初具規模;以特色羊肉、果木烤土雞為特色的“農家樂”旅游方興未艾;以涼州攻鼓舞、永昌堡滾燈、高溝堡祭祖、民間社火、西涼樂舞、涼州賢孝為代表的民俗風情旅游倍受游客青睞;以高溝堡遺址、漢明長城為主的沙漠特色旅游已成為旅游以大漠風光、戈壁綠洲、田園雅趣為主要內容的沙漠特色旅游已成為旅游新亮點新亮點;以馬踏飛燕為代表的旅游商品日益豐富;交通、通訊設施不斷完善,城鎮建設日新月異,各項功能和服務設施日益健全,已形成“行、游、住、食、購、娛”六大要求基本完備的旅游綜合服務體系,為游客創造了良好的旅游環境。2005年,我市被國家旅游局評定為優秀旅游城市,雷臺、文廟景區被評定為4A級景區,武威城東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區評定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現在已開放旅游景點17處,推出精品旅游線四條,有三星級賓館5家,二星級賓館3家,具有一定規模的賓館、飯店30多家,旅游風味小吃廣場2家,國際旅行社1家,國內旅行社18家,旅游購物商店18家,旅游商品定點生產銷售單位6家,旅游汽車公司1家,旅游定點醫院5家。初步形成了一個以歷史文化游、生態觀光游、民俗風情游和休閑度假游為重點,集尋幽、訪古、探險、休閑、度假、會務與購物為一體的綜合旅游區。
關鍵字: 涼州 武威 民勤 甘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