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壽山公園
仁壽亭位于凌云閣西100米,此處原為建于明弘治年間(1488~1505)后歷代重修的財神廟。1984年拆除財神廟,建仁壽亭。為了使整個亭子顯得高挺,亭建于2米高的方形臺基之上,采用浮雕、透雕、木塑的手法,雕梁畫棟,彩繪山水、花烏;鏤空柱間花欞配浮雕橫額。兩柱上為林草撰聯:
桃花映紅黃河水,柳絲拂綠仁壽山。
最高處有建于明代,歷代重修的磚木結構的天尊廟,祀太上老君。其下方同一時期的建筑祖師廟,為一庭院式古典建筑,現存建筑為1986年重建。正中大殿3間,供奉玄武帝君。玄武為古神話中的北方主神,后道教奉為玄武大帝,在道教中地位僅次于三清和玉皇大帝,稱玄武為凈樂國王太子,且為元始天尊或玉皇大帝的化身。在古神話中玄武為龜蛇合體, “玄武謂龜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鱗甲故曰武hellip;hellip;其法相黑衣、披發、仗劍、踏龜蛇。正殿有裴慎撰聯:
物阜民康三隴同歌仁壽;河清海晏九州同慶安寧。
左右廂房有回廊相連。院中有移自朱家祠堂的百年牡丹一株。門前偏東石碑為刻于明嘉靖元年(1522)的《安寧堡神廟碑記》,記述安寧堡建城始末。此碑原豎于安寧堡中的祖師廟,1958年移到仁壽山。
山上游覽區東有道教三清殿,西為佛教十方寺,旅居緬甸華僑付鳳英捐贈的三尊玉佛蒞位。“隴西堂陳設東院大殿,為研究甘肅省四大文化之一的隴西李氏戀戀不舍架起了聯誼橋梁。中院為曲徑游廊,雄居仁壽山巔的八角樓,古樸典雅,登上樓頂,東西兩川盡收眼底,鞏昌古城一覽無余。5萬株側柏、云杉、國槐把仁壽山裝扮得香氧氤,風景宜人,牡丹、芍藥、月季、菊花、大麗花、唐菖蒲、荷花、盆景,競相吐艷,吸引著萬千游客。
關鍵字: 仁壽山 靈官廟 玉皇大帝 祖師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