灘歌古鎮
初到灘歌,首先映入視野的是雄踞鎮西雙龍山東麓的千年古堡威遠寨。作為歷史風云的見證者,威遠寨橫跨時代長空,以古樸的雄姿迓迎著來來往往的八方賓客。與威遠寨隔水相望的坪頭山隋唐名剎萬花寺遺跡尤其引人入勝,過去萬花寺的建筑氣勢十分宏偉,山路蜿蜒曲折、殿宇深沉肅穆,樹木參天,流水潺潺,充分體現了建筑師企圖通過時間的流動,對參拜者進行潛移默化的心理轉移和心理強化的建筑意趣,同時展示佛教莊嚴的旨趣。寺廟建筑在解放后遭罹滅頂之災,毀壞殆盡,今天經過杜學文等先生的籌建,開始漸次恢復。今天的山寺依然花木掩映,樹木蔥蘢,夜半鐘聲,梵唄嘹亮。一寨一寺負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構成了灘歌獨具魅力的一道人文景觀。
萬花寺的山下,坐落著我們的母校灘歌中學,婆娑的樹影,裊裊娜娜的垂柳,清香的菱貝花,瑯瑯的書聲,譜成了一曲絕妙的人間天籟。
在灘歌圈子闔北山的石碑灣南麓,隱藏著一窟北宋摩崖石刻,千年來“養在深閨人未知。1965年秋天,漆榮老師攀在崖前的松樹上,抄錄了全文。2001年中秋,筆者系以漆榮老師抄文為底本,逐字進行了核對。石刻共16行,共計276字。碑刻十分精美,書藝異常精湛,具有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和文物鑒賞價值。
石刻記述了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下詔重修皇宮宣德樓、集英殿,由熙河路(治所在今臨洮縣)轉運司、提刑司、常平司出資,轉運使張孝純、防御使王子夕、提舉木伐司葉蒙正具體負責在青竹平(分灘歌清水坪)采伐木材的事跡。據宋史專家、西北師范大學陳守忠、王宗元教授考訂,宋初從今寶雞到臨洮抹邦山一帶是茂密的原始森林。我們翻閱有關資料,發現宋代修建東西帝京皇宮府第時,多次取材秦隴,“春秋二時聯巨筏,自渭達河,歷砥柱以集于京。集歲之間,良材山積(《宋史》)。朝廷大肆采伐,又加朝官和戌邊軍官互相勾結走私木材,沿渭水一帶的巨木,經過百余年砍伐基本告馨,此次木料不得不到遠離渭河的灘歌鎮青竹平采伐。
關鍵字: 古鎮 武山縣 灘歌鎮 羊皮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