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臺烈士陵園
為紀念在高臺英勇犧牲的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第五軍指戰員,經省人民政府批準于1957年正式建成,并于1989年8月經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建國以來,朱德、彭德懷、葉劍英、徐向前、李先念、鄧穎超、王光美、王震、洪學智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及胡耀邦、傅全有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后到園悼念,并賦詩留墨。
烈士陵園位于高臺縣城東南角,座東向西,總面積六萬多平方米。整體規劃結構呈“樹型,采取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建筑手法,象征著革命火種植根西北高臺大地,革命事業繁榮昌盛、蓬勃向上。陵園正門橫聯為朱德同志親筆所題“烈士陵園,中幅對聯為“碧血丹心血沃神州兆大地,壯志豪情志屹華夏貫長空,邊幅對聯為“血濺沙場威武不屈,志光中華浩氣長存。正門北面鐫刻著郭沫若同志親筆所題“浩氣長存四個大字。園內亭、堂、室、碑、雕塑等建筑物和鮮花、綠草、果樹、柏樹相互穿插環繞,布局合理,使歷史的回顧和現實的創新融為一體,渾然不可分割,表達了高臺人民不忘先烈,創業奮進的精神風貌。
進入陵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由甘肅著名雕塑家何鄂創作的花崗巖大型英雄群雕“血戰高臺。群雕東面為烈士紀念堂。紀念堂正面是洪學智同志親筆題寫的“烈士紀念堂五個大字。堂內南北兩側,座落著紅五軍軍長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楊克明兩位烈士的漢白玉半身雕像。穿過烈士紀念堂,是紅五軍陣亡將士墓碑和公墓,公墓周圍松柏青翠挺拔,莊嚴肅穆。烈士紀念亭位于紀念堂南北兩側。南側為董振堂烈士紀念亭,正中立“董振堂同志紀念碑,碑背面琢“永垂不朽四字,楹聯為“寧郁豪氣千秋在,高臺雄風萬古傳;北側為楊克明烈士紀念亭,正中立“楊克明同志紀念碑,碑背面琢“浩氣長存四字,楹聯為“三過草地心猶壯,一死高臺志未移。
陳列館在陵園內北側。館內大廳正面為毛澤東同志手書“共產主義是不可抗御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死難烈士萬歲。東西兩側由朱德、李先念、徐向前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親筆題詞。館內西側設有“紅軍西征展室,包括“奉命西征、“一條山大捷、“苦戰四十里堡、“三進三出倪家營、“梨園口白刃交加、“浴備鏖戰兵敗祁連、“紅石窩三條決定、“敵軍酷刑、“黨群營救、“人民懷念,萬古千秋等10個部分。東側為“血戰高臺展室,包括“攻占高臺城、“發動群眾,組建新兵營、“血戰高臺、“敵軍暴行、“紅軍遺物、“營救親人、“高臺為你著榮光、“夢魂五十載、“高臺祭英魂、“政通人和念英雄10個部分。展室通過翔實的材料、生動的畫面,真實地再現了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為擴大革命根據地,建立人民政權,冒著敵人的炮火,克服千難萬險,一路西進,最終兵敗祁連山的悲壯歷程;和紅五軍將士攻克高臺后人民踴躍參軍參戰、軍民團結同仇敵愾、保衛新生政權、與反動派血戰到底的英勇無畏的斗爭精神;揭露了馬匪殘酷刑訊拷打殺害紅軍戰士的令人發指的罪行;反映了黨和人民群眾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為營救西路軍將士所做出的巨大努力hellip;hellip;。歲月的河流無情地磨損著生活的軌跡,暗淡著記憶的蹤影,但是這用鮮血凝成的文字,這用生命繪出的畫圖,卻在時光不息的流逝中,越發閃爍出熠熠耀人的光彩。
西路軍雖然失敗了,但他們英勇頑強、不畏艱險、堅貞不屈、不怕犧牲、視死如歸的崇高革命精神,將永垂千古,永載史冊!
革命先烈永垂不朽!
關鍵字: 烈士陵園 紀念亭 紀念堂 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