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風情——太平車舞
“太平車舞”是集民間音樂、舞蹈、戲曲為一體的一種獨特的民間音樂舞蹈藝術形式。由山丹東樂鄉城西村的村民們在封閉保守的條件下世代傳承下來,其歷史淵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明太祖洪武年間(1368年-1398年)。
東樂鄉城西村歷來民間文藝活動就比較活躍,有自己的一整套社火班子。表演的社火種類大約有8套以上,如龍燈、舞獅、太平車、鐵芯子、旱船、高蹺、竹馬子、風火車等。其中“太平車”可謂獨此一家。
“太平車舞”,主要道具叫“太平車子”,這一舞蹈形式因此得名。太平車舞表演的內容為西廂記中《長亭送別》一段。唱詞、道具文雅清秀,當源于文人之手。音樂曲調為當地民歌、民間小調組成。曲調優美動聽,節奏明快,與舞蹈、唱詞和諧統一,且能滿足劇情喜怒哀樂的各種感情表現需要。太平車舞有歌、有舞,有故事情節,表演時文武樂隊伴奏齊全,推車的老翁,坐轎的鶯鶯,其表演功夫均在車舞上,車子前進、后退、輾轉起伏輕盈飄逸,配合默契,騎馬的張生,挑擔的書僮,舞扇伺侯在轎車左右的丫環紅娘,舞步情態各異,與轎車相互應,組成了一幅完美的送別行路圖。
“山丹太平車”曾于解放初的1953年參加過省上的民間文藝調演。1985年,經加工改編后,以新的內容參加全省民間民族音樂舞蹈選拔賽。近年來,又被改編為大型群體廣場舞蹈,多次參加(地)市調演、慶典活動并獲獎。2000年春節,中央電視臺和甘肅省電視臺組成的《新春走河西》專題報道組來山丹做采訪,“太平車舞”作為該活動的主要內容被攝像錄制,在中央電視臺和甘肅電視臺宣傳報道。
關鍵字: 太平車舞 民風民俗 甘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