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遍地“花兒開”
花兒歌手演唱臨夏花兒
花兒是流行于甘肅省臨夏、甘南、岷縣等地的獨具風格的民歌,具有高亢嘹亮、挺拔明快、激越動聽的特色。
在甘肅,不論是草原上的牧民、田野里的婦女,或是河里的筏工、行路的腳戶哥,都會信口漫上幾首心上的花兒。和洮泯花兒的歌手們一樣,每年在夏、秋收割之前,自發地舉行盛大的民間花兒歌手賽歌大會,時間有長有短。如甘肅省蓮花山等地花兒盛會比較有名,不僅本地的歌手參加,臨近省縣的花兒唱家也打擂獻歌。
“花兒”最早是起源于甘、寧、青一帶少數民族的情歌。早在清乾隆時代就負有盛名。清代臨洮詩人吳鎮曾有“花兒饒比興,番女亦風流”的贊語。“花兒”由于流行地區的不同,被分為臨夏“花兒”和洮岷“花兒”兩大派,兩派又根據其結構、格調、唱法的不同分為諸多分支。
臨夏花兒主要流傳于甘肅河州(今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一帶。它是花兒兩大派系中流傳范圍最廣、影響最大、音像出版物最多的一派,極受漢、回、東鄉、土、撒拉、保安、藏、裕固等八個民族廣大群眾的喜愛。
臨夏花兒的特點是曲調豐富,以抒情見長,文詞優美、樸實、生動、形象,結構嚴謹。行段分為四句、六句兩種。演唱也比較自由,并且以獨唱為主,也有對唱和聯唱。其曲調悠揚、高亢、奔放。 其中的曲譜(民間稱為“令兒”)有百種之多,廣為流傳也不下四十余種。比如“河州令”、“尕馬令”、“腳戶令”、“大眼睛令”、“倉啷啷令”、“尕阿姐令”、“撒拉令”、“保安令”等,在流傳地區的家喻戶曉的。
關鍵字: 民風民俗 甘肅 蓮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