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之旅連載四魔鬼城
day 3
第二站 魔鬼城
沿絲綢之路古道駕車西行,出敦煌約100公里路,便到達了古玉門關。再經漢長城、河倉城,還有一些烽燧等古跡,行約80公里,只見大漠深處,一列列“古堡”長城橫陳,在其周圍,一座座聳立的赭黃色風蝕土丘千姿百態。這就是中國西部地區典型的雅丹地貌群落,敦煌人俗稱“魔鬼城”。
#formatimgid_0#
19世紀末,瑞典的探險家赫文—斯定到我國的新疆探險考察,他從羅布泊前往樓蘭的途中,發現了大面積土丘地貌。他就向維吾爾族向導尋問這是什么地方?向導回答:這是雅爾丹。在維吾爾語中雅爾丹是險峻陡峭的意思,于是他把這一名稱寫進了他的書中。以后中國學者再由英語翻譯過來,“雅爾丹”變成了“雅丹”。從此,雅丹就成為這一類地貌的名稱。
#formatimgid_1#
據有關資料,雅丹地貌面積約兩萬多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青海柴達木盆地西北部,疏勒河中下游和新疆羅布泊周圍。而甘肅敦煌雅丹地貌屬于中大型雅丹群,而且風蝕谷狹窄,造型豐富多彩,高密集型為世界所少見。
#formatimgid_2#
在我國被稱為“魔鬼城”的雅丹地貌有三處:一處是烏禾爾“魔鬼城”。位于準噶爾盆地西北邊緣佳木河下游烏爾禾礦區,西南距克拉瑪依市100公里。此處“魔鬼城”面積約10平方公里。一處是諾敏風城“魔鬼城”。位于將軍戈壁西北邊緣卡拉麥里山地諾敏地帶。這處“魔鬼城”周圍面積100多平方公里。第三處就是敦煌“魔鬼城”。
#formatimgid_3#
“魔鬼城”是地貌學上對風蝕城堡或風城的俗稱。它是在產狀近似水平的基巖裸露的地形隆起區,由于巖性軟硬不一,垂直節理發育不均,在強勁風力的長期吹蝕作用下,被分割殘留的平頂山丘,遠看宛如荒廢的城堡矗立在地面上。這些雅丹地貌群之所以被人們稱為“魔鬼城”。究其原因,一是地貌形態異常詭秘,道路方向難以辨認;二是地勢低矮的古河道中風特別大,每當夜幕降臨之后,尖厲的沙漠之風發出恐怖的呼嘯,猶如千萬只野獸在怒吼,令人毛骨悚然。
#formatimgid_4#
對于我這等亡命之徒,魔鬼城是必須要去的。司機把我們送到雅丹公園門口,然后換乘景區的旅行車(每車一位導游)在園內觀光,門票70元一張。
旅行車在大漠中穿行,在無垠的沙海戈壁中,矗立著一座座突兀的土丘。沙漠表層的顏色不是黃色,而是非常獨特的黑色,也叫黑色植被。仔細觀察所謂黑色植被實際上是一顆顆黑色(兼有其他顏色)為主的小石子,這些石子將荒漠覆蓋,風起時沒有塵土,陽光下閃爍異彩。那些土丘孤獨地屹立在那里,經過億萬年的風雨滄桑,形成了各式各樣的形態,有的像獅子,有的像孔雀,有的像龐大的艦隊出航。在碧藍天空的映襯之下,這些沉寂于沙漠中的生靈似乎鮮活起來,與人共舞。而在遠方,陽光下望不到盡頭的一座座城池、野獸、山川盡收眼前,博大壯觀到沒有達意的語言可以形容。
#formatimgid_5#
#formatimgid_6#
#formatimgid_7#
#formatimgid_8#
#formatimgid_9#
#formatimgid_10#
#formatimgid_11#
#formatimgid_12#
因為已經到了羅布泊的邊緣,這個稱為魔鬼城的荒蕪之地除了游人根本沒有任何動物存在,再往里走就是無人區了。要是在這里迷失,大約只能與彭佳木為伍了。
我們的車經過的一個地段因成龍和李連杰在拍戲而禁止下車。后來到了青海湖時聽一個紹興的女孩說她們車上的兩個北京男孩拍到了李連杰的大照,頗為自豪。
車上的導游對景區的介紹很簡約,她的職責似乎就是“催命”。每到一個景點就只給幾分鐘時間,你還沒聚好焦她就開始催著上車,弄得我不勝其煩。我懶得跟她理論,根本不搭理她隨意規定的時間,啥時拍好了啥時上車,為此沒少遭白眼。70元的門票總不能連照都不讓拍塌實吧?再說一共也沒多少人,根本不存在擁擠排隊的問題。真不明白那導游猴急個啥?
關鍵字: 漢長城 羅布泊 西域 魔鬼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