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浪游敦煌,告訴你一個平實的敦煌和百姓的敦煌
老浪在國慶節前去了敦煌,在那兒呆了一個星期,雖然莫高窟和鳴沙山老玩遍了,但我的興趣不在那兒,在于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于是老浪和當地百姓交流了不少,也拍了許多百姓的照片。
在下面的照片中,除了景點的照片,老浪也拍了不少與老百姓生活有關的東西
先來一張敦煌火車站的照片吧,畢竟到敦煌的第一站就是火車站嘛,2008年才通的,算是比較新的火車站了。
敦煌離羅布泊很近,已經被戈壁灘包圍,打的十分鐘就能從縣城進入鳴沙山了,再來一張鳴沙山的照片,真是寸草不少,雖然景美,但也讓人心寒。
該發一張百姓生活的照片了,畢竟老浪關注的是民生嘛,敦煌因為風沙大,所以房子蓋得都不高,如果太高了可能房頂就會被掀了,這里的房子不但不高,還是平頂房,全是土坯做材料,節省還環保,冬暖夏涼。
敦煌并不神秘,只是一個普通的小縣城,人口才20萬,神秘的是莫高窟,這個謎一樣的地方有好多事情沒法破解。
但這個小城有自己的特色,他地處新疆與甘肅的交界處,雖然屬于甘肅,但她有更多的新疆特色,當然是指物產上,以葡萄和棉花為典型。
我們現在覺得敦煌是一個內地城市,但很難想象她在古代屬于西域,她東面的瓜州就是唐朝安西都護府的駐地,疏勒河在小學地理和歷史上學過的,沒想到它在更遠處的玉門。
剛才說過敦煌有很多地方和新疆很像,其中就包括棉花,敦煌日照時間很長,國慶節前敦煌每天早上七點十分左右天亮出太陽,到晚上八點半天黑,日照時間達十三個小時,據說夏天十點左右黑天,日照時間更長,所以這里的棉花因為日光好而長得特別好,棉花是當地的主要農作物之一,一個阿姨告訴老浪棉花畝產600多斤,一斤去年是3.6元,一畝收入在2000元左右,算是可觀了。棉花田也是當地的一景。
再發一個景點的吧,景點首推莫高窟了。
莫高窟是在鳴沙山東側的涯壁上開鑿的一組洞窟。后來洞窟都被沙子堵上了,因為窟內不讓照相,并且洞壁也不讓摸,國慶時那個被稱做最牛團長夫人的黑絲肥肥在洞壁上摸了一把釀出如此大的事來。老浪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沒敢把相機帶進去,照片都是出來后在外面補的,先發一張整體照,如果想看更漂亮的照片就從網上找吧,這兒補一些不容易看到的。
敦煌的壁畫中飛天最為有名,老浪也買了幾個飛天木刻回來,我在這里發一個洞外的飛天。
敦煌研究院的院長樊錦詩說,敦煌的壁畫中宋朝的最珍貴,因為壁畫主要是在宋以前畫的,宋朝的壁畫基本上沒有。但在洞外,老浪問導游洞外墻壁上的畫是哪朝的,導游告訴我說是宋朝的,看來這幅畫最珍貴了。
得到一家人的允許后,我去他家拍了一張照片,女主人正在洗衣服,男主人正在哄孫子,我當時還以為是他的兒子,敦煌人挺顯年青的。
敦煌令人神往主要是有莫高窟和鳴沙山,還有陽關,雅丹等,這些地方確實很美,但感覺他們與敦煌與現實的敦煌是兩種樣子,遙遠的敦煌很神秘,但百姓的生活又很實在,究竟哪一個才是真正的敦煌?
轉自:老浪
關鍵字: 敦煌 羅布泊 莫高窟 鳴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