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明長城保護我們的歷史
寧夏自古就被稱為“長城博物館”,但遺憾的是長城在寧夏仍難逃被破壞的命運。水洞溝遺址保護區內的一段長城,目前就面臨著原貌被破壞問題,數公里長的范圍內高壓線和古長城比肩而行。
明長城邊的高架線
明長城是我國歷史上修筑的最后一道長城,也是修建規模最大、歷時最長、工程最堅固、設備最為完善的長城。它東起遼東的鴨綠江畔,西至甘肅的嘉峪關旁,橫貫今遼寧、河北、天津、北京、內蒙、山西、陜西、寧夏、甘肅等九省、市、自治區,全長6300多公里。
滿是創傷的明長城
有人計算過,若將明代修筑長城的磚石、上方,用來修筑一道5米高、1米厚的大墻,可繞地球一周有余。它翻越千山萬水,穿過莽莽荒原,騰飛茫茫沙漠,奔向皚皚雪山,猶如一條巨龍舞動在中國北方遼闊的大地上。由于明長城離我們時代較近,且又修筑得雄偉堅固,所以保存下來的遺跡較多,人為和自然損害較少,迄今面目還較為清晰。
冬天的明長城
不過如果我們仍沒有保護的意識,那古老的明長城將會被破壞的失去原貌的宏偉,淪為現代工業的受害群。
關鍵字: 博物館 明長城 水洞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