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貢藝術節
每年農歷六月,青海黃南藏族自治州熱貢地區的廣大藏族農牧民都要舉辦盛大的群眾藝術活動。活動持續10天之久。藏族群眾習慣地稱這項藝術活動為“周貝勒柔”,意思就是六月歌舞。熱貢藝術節就是在“六月歌舞”的基礎上,整合各種文化旅游資源,由黃南藏族自治州政府舉辦的民間藝術節慶活動。
熱貢藝術大約自十三世紀以后,在青海同仁縣的隆務河流域孕育、發展形成,經過數百年的傳承、提煉,在傳統藏傳佛教藝術表現風格的基礎上,形成了獨特的文化藝術流派。藏語稱同仁一帶為“熱貢”,故稱這種藝術節品種為“熱貢藝術”。吾屯寺的雕塑、壁畫、刺繡、堆繡等是熱貢藝術的代表作,故又稱“熱貢藝術”為“吾屯藝術”。它的主要特點是著色鮮艷,對比強烈,人物形象生動,世俗氣息濃郁。除甘青地區外,在整個藏傳佛教地區亦廣有影響,并遠播至印度、尼泊爾等地,深受廣大僧俗民眾的歡迎。
熱貢藝術節大約在每年的農歷六月十五舉辦。內容主要有熱貢藝術展示,如雕塑、繪畫、刺繡、堆繡技能表演,進行曬大佛儀式等,人們在觀賞熱貢藝術的同時,還可以欣賞到寺院娛神舞蹈表演——跳欠,僧人頭戴各式面具,翩翩起舞,場面異常莊重。在藝術節期間,一些藏族、土族村莊還要進行儺祭活動,一般有五、六天之久,全村老幼不分男女都參與活動。除請神、煙祭、獻祭、獻供、放“風馬”、誦經等一些祭祀儀式外,群眾每天都要跳“於菟”和群體性的儺舞“拉什則”(藏語:神舞)、“莫合則”(藏語:軍舞)、“勒什則”(藏語:龍舞)向神獻祭,取悅神靈,求得神靈加持,逐除疫鬼,消災納福,祈求人畜興旺、莊稼豐收。而在獻祭中的“腮插鋼釬”、“額開山紅”儀式,以血祭神,最為動魄驚心。
藝術節期間,各地還舉行賽馬會、射箭表演等,連續數日,歌舞歡騰,熱鬧非凡。
關鍵字: 熱貢 節日慶典 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