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惠寺
廣惠寺,原名郭莽寺,藏語叫“賽科合官巴,意為“贊波具喜圣教洲。位于大通縣東峽鄉衙門莊村北側,距縣城橋頭鎮30余華里。它背靠自東向西連綿起伏的黃伯埡山麓;面對郁郁蔥蔥、四季常青的鷂子溝松林。周圍土地開闊平坦,良田沃野相間。過去,一寺的左側是“大拉浪花園,占地20余畝,對面是“布拉浪花園,占地10余畝。園內蒼松翠柏,白楊雜柳、虬枝橫出,疏密相間,覆蓋其上;涓涓細流,潺潺泉水,滾珠濺玉, 時隱時現,迂回其間。造型奇特,別具匠心的“麻尼磨端然肅立。
五光十色、萬紫千紅的奇花異草,爭芳斗艷,香氣撲鼻。鵲鳴疏枝,燕舞 晴空,置身其間,猶如在畫圖之中。右側是平地兀起,氣勢雄偉的三層碉樓,直插云霄,使人頓生“壁壘森嚴之感。對面的東峽河,碧波滾滾,直瀉峽口。過河就是上下兩層的千畝平臺,群眾稱其為“鶴子溝臺,與寺門遙遙相對。靜觀碧水東流去,喜聽松濤盈耳來,別有一番風味。寺后一段山巒,奇峰對列,溝壑縱橫,千姿百態,各具風韻。既有遮天蔽日,陰 料森肅穆的千年老林,也有刀削斧劈,怪石嶙峋的懸崖峭壁,當你在云燕霞蔚,雋秀婀娜,色彩繽紛的林間曲徑草地漫步時,那颯颯的天風,呼呼韻松濤,叮咚的泉水,猶如一曲不歇的旋律,讓你若癡若醉,遐想萬端。古人選此地建一寺,實是獨具慧眼。據史記載,廣惠寺創建于清順治七年。
建寺者是西藏哲蚌寺喇嘛端智嘉措,法號稱隆巴端智布。當時名為郭莽寺(郭莽,藏語是“多門的意思)屬于西藏哲蚌寺郭莽扎倉系統。建寺初,只有顯宗經院,康熙初又設密宗院,遂成了顯、密雙備的寺院。當時和塔爾寺、佑寧寺、隆務寺、夏群寺等齊名,為青海著名黃教寺院,是敏珠爾呼圖克圖的駐寺,在甘肅、內蒙等地頗有影響。康熙末年有喇嘛700余名,經堂、僧舍600余間。雍正元年(1723),青海蒙古和碩特部羅布藏丹津附同準噶爾部策旺阿拉布坦反清,寺僧在個別上層喇嘛唆使下,援助叛兵遂“使修行之區,轉為藏奸之藪。
年底,清將年羹堯、岳鐘琪收復西寧、大通,破廣惠寺,殺廣惠寺法臺卻藏活佛等大小僧眾700余,毀圣塔,焚燒佛殿、經堂。雍正十年(1732)清政府撥銀10萬兩,令其修復,并賜題“廣惠寺。這樣,一度衰落的廣惠寺又恢復興旺。乾隆年間,敕賜“法海寺匾額一面。乾隆四十七年,敕賜“大利進殿匾額一面。同治五年(1866),又遭到第二次劫難,和卻(朝)
關鍵字: 哲蚌寺 大通縣 清順治七年 郭莽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