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青海湖美在不言中
“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劇作家、詩人莎士比亞的名著《哈姆雷特》,留給世人無盡的遐想和審美沖撞,沒有哪位讀者的想象不激蕩靈魂,沒有哪位讀者的共鳴不發自肺腑,就像青海湖的美,“眼前有景道不得,早有澎湃在心頭”一樣,有萬千個“讀者”就有萬千個青海湖,它奔涌剛烈,孤絕清冷也好;恬適安寧,不染纖塵也罷,青海湖的氣質與神韻,只在“讀”它的人心中,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因為大美無言。
邂逅青海湖一生不了情
面對青海湖,才知道文字是蒼白的,慨嘆是多余的。但心有千千結,越是無言越是有傾訴的沖動,借助網絡的便利快捷,青海湖一言難以蔽之之美,在網絡卻盡情揮灑:“原來想象的夢永遠沒有真正的夢美麗,當我真正入夢,才品嘗到美夢成真的喜悅。我的夢中裝進了一面湖水——青海湖,那是從天堂滴落的一顆淚,永遠地留在了我的枕畔……”網名為“藍色心石”夜夜夢回青海湖。
曾經領略過西湖的嫵媚、東湖的清麗、南湖的遼闊,以及鄱陽湖的帆影、玄武湖的槳聲、昆明湖燈影的“馬踢水”,來到青海湖,“被青海湖的質樸所震懾,原先那些華麗的感慨被一股大自然的魅力所推翻了。誰能相信這是大自然的現實,而不是大膽的夢幻呢?我便驚異的連語言都忘了。站在湖邊,這海邊,只能目不轉睛,只能目眩神迷,只能目瞪口呆……就那樣怔怔地望著,望著,渾不知身在何處,全不管今夕何夕。在這天堂里,我根本找不到自己。如果說西湖媚如西子的話,那青海湖便雅如洛神。對于西子,人們可以親近,可以欣賞;但對于洛神,我們只有頂禮膜拜。”
“幕天席地的碧藍色青海湖,純凈的就如一面日月寶鏡。心靈交融的水天相依,迎風飄香的詩情畫意,蒼茫大地的遼闊神奇,隨風而舞的心曠神怡,這么生動真實的風光旖旎,豈能是那些無聲的油畫色彩所能詮釋的美麗?”“幽夢逸韻”心醉青海湖。
“著南方九月的單薄衣衫在零下五度的凌晨咬牙看青海湖日出,心里想著凍死也是甘愿的。魂魄化海鳥,朝著太陽飛。能有來世,就做青海湖的一枚砂石瓦礫也好,天地曠達中潔靜精微,無我無他而萬物諧存。”講不出再見,一步三回頭惜別青海湖的“光照下的城堡”。閉上眼就是那海天一色的純凈蔚藍,能把人溶化掉的一派純藍。
也許正是青海湖的純粹、質樸、寧靜撥動了人們的心弦,觸動了人們的心靈,它不事雕琢、不張揚的性格及集中的自然和人文景觀打動許多人。
青海湖——大美青海的代言者
青海湖是大自然賜予青藏高原的瑰麗珍寶,被譽為“高原明珠”和“雪域圣湖”。因其特殊的生態地位,豐富的自然資源,獨特的景觀構成,成為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寶庫、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國家4a級景區,被聯合國列為《國際重要濕地手冊》,先后被《中國國家地理雜志》、亞洲博鰲論壇、人民網等評為“中國最美的湖泊”、“國家旅游名片”、“2008最受關注旅游目的地”等榮譽和稱號。同時,青海湖是我國西部干旱區、東部季風區和青藏高原區三大交匯地帶,是維系青藏高原東北部生態安全的重要水體,是阻擋西部荒漠化向東蔓延、保護我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西寧的重要生態屏障和中西部交通的重要通道。難怪《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執行總編單之薔感嘆:“你要想認識我們中國,認識我們偉大祖國,要想知道我們中國特點,在青海轉一下,等于說你上了一趟新疆,上了一趟內蒙西部,上了一趟甘肅,上了一趟陜西,又上了一趟西藏,你花了最少的錢,看到了更多的景觀,看到了更多不同性質的景觀,這是青海很重要的特點。”觀鳥、考察、旅游、探險、繪畫、攝影、背包客、自駕游……從春潮開湖的第一聲驚雷到冰封大地的銀裝素裹,青海湖一年四季都讓人心動、迷戀甚至癡狂。為濕地,為高寒草甸、草原,為沙丘,為鳥、獸等珍稀野生動植物,更為放飛心靈,世界各地的人,情動青海湖,心系青海湖、尋夢青海湖。
青海湖,以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為契機,從來沒有像近年來這樣,在歷史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生態文化、品牌文化等多角度、大范圍進行挖掘整理,一個自然的、生態的、民族的、鮮活的青海湖跨越時空阻隔,清晰地展現在世人面前,吸引著世界的目光。青海湖正朝著“世界遺產型高原湖泊生態旅游勝地”的既定方向前行,是我省實施“生態立省”和建設“高原旅游名省”戰略決策的重要支撐及打造品牌景區的突破口。
青海湖——生態第一保護第一
隨著青海湖聲名遠播、美譽度提升,青海湖周邊脆弱的生態環境也備受外界關注,水位下降、沙漠化擴大、草地退化、漁業資源瀕臨枯竭、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瀕臨滅絕五大因素及青海湖面廣、線長,點多,造成青海湖景區條塊分割、多頭管理,低水平重復建設突出,影響了青海湖生態環境保護和旅游業的健康發展。為了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狀況,整合環湖旅游資源,提升青海湖在國際國內的形象,青海省委、省政府2007年決定改革現有管理體制,成立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對青海湖景區進行統一保護、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利用。
天降大任與斯人。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被推向了歷史的風口浪尖,青海湖景區的自然美、人文美和神韻美是否可以傳承、延續?在我省實施“生態立省”和建設“高原旅游名省”戰略框架下,在注重生態與環境的保護和建設、注重經濟發展方式的改變的大背景、大趨勢下,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以什么樣經營韜略,探索出一條我省生態環境保護和旅游業發展共生共榮的新路子、新局面?畢竟,青海湖景區不僅是青海人民的,也是全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財富,景區脆弱的生態環境容不得半點閃失。
對青海湖景區而言,保護永遠是第一要務,當務之急。為此,省委省政府要求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一年樹形象,三年見規模,五年成品牌”。
時不我待。青海湖未來前景和生態恢復狀況,考驗著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新班子的智慧和勇氣。
站在對社會負責、對歷史負責、對國家負責的高度,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臨危受命、不辱使命,在理順體制機制運轉、明確發展思路、有效整合資源、整治市場秩序、旅游宣傳營銷、項目建設穩步實施及提升企業形象等方面,細致扎實穩妥地推進。一方面,對有礙觀瞻,破壞、污染青海湖景區生態環境的項目建設及在景區亂搭濫建行為,堅決叫停,一切旅游建設項目,必須依照《青海湖景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法制化、規范化、科學化實施運行,嚴格實施可行性論證,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落實國土相關審批程序,任何影響生態環保的項目一律不得進入景區、落戶景區;任何影響生態環境的既有建筑項目一律拆除,恢復自然狀態;任何有悖景區保護的大小經營活動一律不得入區進行。一方面,以二郎劍景區和鳥島景區為重點,對在湖岸碼頭、景區出入口和道路上擺攤設點的問題進行清理,劃出場地,制作統一攤位,集中經營、集中管理,清除了影響景區形象的堆放物及懸掛物、大型圍欄和廣告架等,制止了尾隨兜售、質價不符等行為,設立了3個工商維權崗。協調共和縣有關政府及相關部門,規范了景區內牧民旅游馬隊及利用油菜花照相、亂設攤、亂收費等行為。
三年前,在青海湖被尾隨兜售糾結過的甘肅人王先生,曾經在網上對青海湖景區的軟硬件設施、服務質量等問題公開批評,以至于擔心青海湖的未來。今年中秋節期間,他經不住青海湖的誘惑,再度驅車舊地重游,“青海湖,讀你千遍也不厭倦。”青海湖的美在他意料之中,意料之外的收獲,則是景區全體員工統一著裝上崗,禮貌熱情服務,景區免費導游,顯然經過了專業培訓,增加了許多神話故事、傳說等內容,而且,各個環節,各個景點的工作人員,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透著自信,他們的服務理念,服務水品敬業精神令他刮目相看。“細節決定出路,我相信,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和細致入微的工作,完全可以闖出一條保護至上,兼顧旅游業發展的成功之路,在新的更高的起點上推動青海湖景區科學發展,把一個自然的、生態的、民族的青海湖景區展現在世人面前。”王先生說。(作者: 張均)
關鍵字: 英國 莎士比亞 青海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