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人熱衷“看影子”
青海燈影戲是集民間美術、音樂、戲曲為一體的、有獨立音樂聲腔系統的地方劇種。它以其濃厚的鄉土氣息和藝術魅力深受當地群眾的喜愛。燈影戲精巧細膩的雕刻制作,是構成其藝術感染力的重要方面。青海燈影戲,皮影戲劇種,俗稱“影子”。唱燈影戲叫“唱影子”,看燈影叫“看影子”,燈影戲唱腔也叫“影子腔”。
燈影戲的道具都是用加工的黃牛皮革雕制而成的。人物臉譜神態各異,服裝花紋細膩,色彩鮮明,對比清晰。
燈影戲是由演員操縱皮影表演,透過燈光投影于銀幕,讓觀眾看影像的一種戲曲表演形式。
青海燈影戲
皮影戲班由半農半藝的民間藝人組成,農忙務農,農閑演出。其中演員一人稱“前臺”,也稱“把式”,樂隊四人,俗稱“后臺”,承擔伴奏、幫腔和雜務的工作。樂器有弦樂、管樂、打擊樂三種。
燈影戲劇目可分為“大傳戲”和“單本戲”兩大類。大傳戲是根據歷史長篇小說改編,單本戲是根據民間口頭文學改編。過去燈影戲沒有文字腳本,全靠師傅口傳身授或藝人自編自演。因此同一臺戲各藝人唱法不同,藝人本人每次表演也大同小異,但主要內容、道白、及唱詞較固定。
青海燈影戲之傳統劇目
《鍘美案》、《狀元媒》、《黃鶴樓》、《斬秦英》、《滿園春》、《百子圖》、《北國盜甲》等。
關鍵字: 民風民俗 皮影戲 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