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中壩大峽谷
在石泉縣中壩鄉境內有個罕見的大峽谷叫魚洞峽,峽谷位于中壩河上游,屬巴山脈系典型的喀斯特地質、地貌特征。方圓十里,被一座座高聳入云的奇峰異崖包裹著、封鎖著,周圍人叫它魚洞溝。
進入峽口,就會被這奇異的景色所吸引。一泓深不見底的湖水映著翠峰綠影,象塊碧藍而明澈的美玉,鑲嵌在兩座山崖之間,給峽谷憑添了幾分神秘。緣溪行,由沙灘和卵石鋪就的河床,平緩而規整,潺潺溪流時兒歡歌笑語,輕柔地拍打著巖石,濺起一束束潔白的浪花,時兒靜靜流淌,匯集成一處處、一汪汪清澈的潭水,如同一面面鏡子,把夾岸相互對應的青山映照的容光煥發、俊俏異常。一種峽谷里特有的黑色小魚兒和小蝌蚪,自由自在地在水里竄來竄去,悠閑而緊張,還有一些不知名的小水鳥,冷不丁地不時從你的眼前劃過,速度快極了。峽谷內除了悅耳的淙淙流水聲和鳥兒啼鳴聲,幾乎聽不見別的聲音,可謂萬籟此俱寂,唯聞溪鳥音。
愈前行,愈見景致,真有那么一股山重水復,曲徑通幽,別有洞天的情致。當你前面崖壁當道,不知路在何方的時候,突然峰回路轉,神不知鬼不覺地閃開一道壑口,展現在你面前的又是一番天地,或鳥語花香,蜂喧蝶舞,或兩岸青山競相爭高,形成一座座直插云霄的奇崖峭峰。而生長在峽谷里的各種植物更讓你感到新奇,感到物種的豐富與博大,絢麗與頑強。尤其是生長在那峭壁上巖柏,在幾乎沒有土壤、沒有它生存空間的情況下,它卻仍然把根爪緊緊地滲進巖縫中,雖不能直立生,它卻倒著長。
最為雄奇的要算鷹咀崖和圈崖了。河水突然在這里轉了彎,一道山峰拔地而起,如同刀砍斧削一般,壁高萬仞,直逼云天,崖壁半腰異峰凸起,如同一只巨大的鷹隼,凌空欲飛,俯視眈眈。而它的對面也有一道圓弧形的山峰拔地而起,象半邊巨大的水桶,面對鷹咀刀峰,欲成合圍之勢,形成一對天然的陰陽組合。就連雄鷹也只能在它的腰間盤旋,難以越過峰頂。距此不遠還有鷂子崖、羊圈崖、王子洞、天坑等奇峰絕壁和洞穴。據當地老人講,過去這個地方不僅麝香、豺狗、豹子、猴子、飛蝠、鷹隼等各種飛禽走獸應有盡有,也是狩獵、采藥的好地方,人們只要把野物趕進谷里便無路可逃了,山羊、羚羊到此就等于進了圈舍,所有便有了羊圈崖這樣的名稱了。至于鷹咀崖、鷂子崖,那是鷹類的天地,其他動物恐怕難以圖及。據說鷹咀崖壁之上生長有靈芝等名貴中藥材,這里有一種叫飛蝠的飛禽生著一對鋒利的翅膀,專門看守著崖壁上的靈芝,一旦發現有人侵入領地,它便俯沖下來用極其鋒利的翅膀割斷繩索,人們為了采得靈芝治病救人,想盡辦法,將竹筒一節一節地套在繩索外面,飛蝠來割繩的時候,竹筒旋轉保護繩索,這樣就可以避免繩斷人亡的危險了。
沿著峽谷西行數公里,河谷突然變得開闊起來,小橋飛渡,麻柳成行,農舍儼然,河谷向南分出道岔來。向南的岔河叫牛心峽,峽谷雖不長,風光可人,內有二十四個忘年潭、牛心石,百步梯等景觀。
順主河道繼續西行約一公里,豁然開朗,眼前便出現另一番景象,青山環抱,阡陌交錯,田肥水美,鴨鵝嬉戲,插秧耘田,農耕忙忙,院落依山而建,次第排開,一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田園風光,這里還象陶淵明所描述的世外桃源。此處便是遠近聞名的黃村壩。與陶淵明所描述的世外桃源所不同的是,這里的人們正在以他們的勤勞和智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這個村子方圓不到兩公里,人口千余人 。 在村中熊氏院落旁,有一棵世間十分罕見千年古木銀杏樹,高數十米,樹干粗壯如塔,須七人牽手才能合圍。從它斑駁軀干上,人們仿佛讀到了歷史的變遷與滄桑。
最為神奇的要算三處汩汩噴涌龍泉了。相傳,原先此處田闊水少,年年欠收,每遇大旱良田絕收,農人困苦不堪。后有一黃一青兩條蛇,在此修練得天地自然之靈氣終成正果,經仙人點化,黃、青二蛇感念蒼生,在村前溪流上游一左一右分別化作兩股噴涌不息的清泉,灌溉農田,造福人間。后來它們結為夫妻,生下一子,名曰麻龍。就這樣形成了黃龍洞、青龍洞和麻龍洞三股龍泉。它匯成溪流穿過峽谷,灌溉和哺育著中壩河沿岸數千畝農田和父老鄉親。
關鍵字: 大峽谷 旅行網 石泉縣 魚洞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