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云寺及壁畫《五戒本生》
大云寺坐落商洛市城中,原有上寺、下寺,上寺在城北金鳳山,后被毀,下寺即現址。大云寺始建唐代,公元690年,武則天借《大云經》中“彌勒下生作女王,威伏天下等語,改唐為周,做了中國封建社會第一個女皇帝,嗣后,詔兩京各州修大云寺,誦《大云經》,宣揚“君權天授。詔令即出,全國各地紛紛修建大云寺。公元705年,唐中宗李顯登基復唐,詔毀大云寺,其時,全國各地大云寺大多盡毀。商州大云寺因被地方官改名“西巖院得以幸存。元代至正年間(13411368)復修時改回原名。現存大云寺面積8000平方米,4座大殿,基本保持歷史原貌,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云寺壁畫《五戒本生》是描寫佛教“五戒(戒殺生、戒偷盜、戒邪淫、戒妄語、戒飲酒)緣起的五個故事。壁畫繪于大云寺大雄寶殿東墻,五組畫自右向左,從上到下依次排列。
第一組畫面名《鹿野林》,畫的是戒殺生的緣起。故事梗概是:鹿野林原有一千多頭鹿,自由自在地生活著。后來屢遭國王行獵,鹿群不斷減小。鹿王與國王商議,愿意每天向國王獻送一頭鹿,既讓國王吃到新鮮鹿肉,又能延續鹿群的生命。有頭懷孕的母鹿,依次將要被輸獻送死,它想到未出世的孩子,便對鹿王說:“我雖然應該去死,但我的孩子不應輪到死啊!鹿王為難了,它想了想說:“那就讓我去代替你吧。鹿王的舉動感動了國王。國王對鹿王說:“我是人,卻和獸一樣;你是獸,卻和人一樣。于是下令不再殺鹿,并把鹿野林作為鹿永久棲息的地方。據說佛也從這個故事中得到啟迪,于是規定佛家戒律首要一條就是要戒殺生。
關鍵字: 壁畫 大雄寶殿 無底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