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山褐馬雞自然保護區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褐馬雞終于有了屬于自己的棲息天堂陜西省韓城黃龍山褐馬雞自然保護區。褐馬雞是世界珍禽,屬瀕危物種,已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保護國際貿易公約》。這種鳥在我國分布范圍小,種群數量少,僅在華北有少量的分布。1998年,韓城發現大批褐馬雞出沒。當年10月,英國、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國家的鳥類專家到韓城考察,證實褐馬雞在該市雷寺莊林區有數千只的分布。有關專家在考察中發現,褐馬雞棲息的地方有許多農田,農民在農田里投放農藥,對褐馬雞的生存造成危害。為此,有關專家建議國家和陜西省相關部門盡早籌備建立“褐馬雞自然保護區。
新設立的黃龍山褐馬雞自然保護區北依秦晉大峽谷,南靠黃河、居河、芝水這三河濕地,占地6萬余公頃。據了解,保護區除棲息著褐馬雞外,還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錢豹及黑鸛、金雕等動物。
珍禽國寶褐馬雞褐馬雞為我國特產鳥類,中國鳥類學會的會標就是用它作為標志,許多動物學工作者也紛紛推薦把褐馬雞作為我國國鳥。褐馬雞被人們譽為“東方寶石,列為我國一級保護動物,是當之無愧的。
褐馬雞羽毛光艷華美,姿態雄俊,是一種十分漂亮的觀賞鳥。其形似家雞而比家雞大,成雞高約60厘米,體長1米左右,體重約3~5 公斤。全身呈深褐色,嘴粉紅色,腳與趾均呈珊瑚紅色,特別是它的頭部兩邊,各有一叢白色的耳羽向上豎起,與紅色無羽的頰及帶絨黑色短羽的頭頂相配,顯得十分醒目,酷似兩只角,所以又稱其為“角雞。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尾羽,共22片,長羽成雙排列,其尾部中央的兩對尾羽,既長又披散下垂,稱為“馬雞翎,平時高翹于其它尾羽之上,狀如馬尾,故又得名“褐馬雞。其整個尾羽向后翹起,形似豎琴,十分美觀,尾部羽毛較黑且有紫藍色反光,非常顯眼。褐馬雞雌雞稍小,羽毛顏色與雄雞相似。其兩腿粗壯有力,善于奔跑。
褐馬雞性情暴烈,健勇善斗,有至死不避的性格。冬去春來之際,雄雞之間經常在剛返青的草木間,展開十分激烈的爭雌戰爭。一對對褐馬雞分別占領一塊“領地,不時地
發出“呱呱呱連續、急促、單調的叫聲,向同類宣告它已占領了這一地域。如果這時遇到別的褐馬雞侵入領地,就將發生一場“決斗。決斗場上沒有一只雄鳥甘于失敗而退卻,即使輸了,也要戰死沙場,決不當“逃兵。戰斗是血淋淋的,那艷美華貴的羽毛,被鮮血玷污了也在所不惜。當殊死決斗之后,一對對“情侶便分別占領一塊“領地,在灌木叢中的低凹處營造窩巢。它們的巢非常簡單,僅鋪些雜草和樹葉即可。
由于褐馬雞英勇好斗,人們把它看作是勇敢無畏的象征。早在漢代,古人就用它的尾羽來裝飾武將的頭盔,稱為“冠。
褐馬雞喜奔跑,不擅飛翔,它們常常從山坡下向高處疾走,且邊走邊吃地奔向山頂,然后滑翔至山谷間,甚至越谷而至對峙的山坡上,再邊走邊吃地上山去。它們疾走的速度,人是追趕不上的。褐馬雞遇到猛禽時,常蹲伏在樹叢間不動,但若遇到野獸或人們的追趕,它們大多向山上狂奔至潛匿處。在情況危急時,褐馬雞也會奮力飛出1~3 公里。
平時,褐馬雞群棲在一起,有時多達50只,其叫聲有如家雞的咯咯聲。每當清晨,只見它們昂首引頸,尾毛高高豎起,發出粗獷而高昂的鳴聲,其叫聲可遠播數百米以外。
關鍵字: 深褐色 粉紅色 褐馬雞 黃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