灃西車馬坑
西周最有名的是開國之君周文王、周武王和開國元勛周公巨。 據唐代《括地志》載:“周文王墓在雍州萬年縣(原咸寧縣)西南二十八里原(畢原)上。“武王墓在雍州萬年縣西南二十八里畢原上。 《皇覽》載:“文王、武王、周公冢皆在長安鎬聚東甘中。《史記》載:“周肥既卒,成王亦讓葬周公于畢,從文王《竹書紀年》注:“畢西于豐三十里。從上述記載可知文王、武王、周公三人之墓皆在畢原上。畢原在灃河之東,即今鎬京鄉一帶。
在長安縣灃河西岸馬王鎮的客省莊、張家坡兩地,經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勘查發掘,清理出182座百周墓和171座東周墓。同時,在張家坡村還發掘清理出了十幾處西周車馬坑,現保存了其中最完好的一處.
這座坑是長方形,南北長56米,深約2米。坑內有兩輛馬車, 南北并列,車轅向東,車為木質。車廂呈長方形,前后長68厘米,左右為138厘米,四角均有一根立柱,高約45厘米以上。車廂的前面有用木條做的較矮的欄干,車廂兩側也有欄干的痕跡,可能比車廂前面的欄干還要高些。車門在車廂的后面,寬約40厘米。門兩邊也有欄干,高約32厘米,也用小木條制成。兩車各有車轅一根壓在車軸上.伸出車廂前面的車轅微向上,馬駕在車轅的兩旁,和今日的馬車形制大不相同。南面的車毛匹馬駕著,有車夫1人,馬上下都有席子的痕跡,4匹馬頭都放在車壁小龕里。南邊的車西服(轅 馬)正臥,稍馬側臥。北邊的車兩匹馬駕著。馬蟋屈正臥,上下鋪著席子。6匹馬的頭排成弧形,很整齊,顯然是將馬用某種方法致死后由人擺置的。馬的頭部和身部都有很多銅制的貝制的裝飾品。戴在南車馬頭部的獸面銀飾共4件,這些銀飾制作精細,正面的獸面紋飾濃眉圓眼,巨鼻大口,一對獠牙伸出口外,使人望而生畏。每個馬身上都有成套的馬具,包括絡頭、籠嘴和挽具等。還發現一具殉葬人的骨架壓在車底下。發掘時為使車子完整。未將人骨架全部利剔出來。從車馬的裝飾和車的形制著,這兩輛車都是戰車。
按西周社會的風俗,奴隸主死后,他生前乘坐的馬車及給他駕車的車夫都要隨主人殉葬。這里的車馬是西周康平時奴隸主死后的殉葬品。車馬坑人殉情況,為研究西周社會歷史和經濟結構提供了可貴的資料。
關鍵字: 萬年縣 奴隸主 張家坡 車馬坑 長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