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鼓樂唐風遺韻活化石
西安鼓樂介紹
西安鼓樂是千百年來流傳在西安(古長安)及周邊地區的民間大型鼓樂。
在古長安及周邊地區,尤其是秦嶺北麓的眾多寺廟和道觀,這些廟、觀的廟會活動和多家民間樂社是西安鼓樂得以生存的基礎。
西安鼓樂的民間班子
西安鼓樂:也叫陜西鼓樂,是流行在西安一帶的大型吹打音樂,其樂曲在結構上與唐大曲有相近之處,所用的樂譜與唐宋時流行的燕樂半字譜也有承繼關系。
西安鼓樂,是迄今為止在我國境內發現并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間樂種之一,脫胎于唐代燕樂,后融于宮廷音樂,安史之亂期間隨宮廷樂師的流亡而流入民間。
西安鼓樂的 歷史溯源
追溯其歷史淵源,從結構、樂譜、曲名、使用樂器等方面分析,與唐代燕樂中的大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根據資料的分析考察,西安鼓樂有可能源于唐,起于宋而興于元、明,盛于清,經過幾千年的實踐與發展,特別是明、清以來戲曲音樂的影響,逐漸形成丁一套完整的大型民族古典音樂形式。
長安鼓樂至今保存著最傳統的鼓樂演奏形式、結構、樂器、曲牌及譜式。現今各長安鼓樂社使用的樂譜,依然是古代的半字譜,全為手抄傳本,依然保留有明代的傳本。有的音符,與敦煌莫高窟發掘的唐樂譜相同。綜觀整個樂曲名稱,保留著唐、宋、元、明、清各種曲牌,可以說是一部中國音樂發展史。自唐、宋已降,中國音樂許多音樂因素(律、調、曲、詞、樂譜、樂器、結構、旋法等)都在這個古老樂種中留下了遺跡殘痕,稱長安鼓樂為我國古代音樂的"活化石"是一點也不過分的。
鼓樂樂譜手抄版的印刷體
據音樂史家考證,在唐朝安史之亂期間,宮廷的樂師流落民間,唐代燕樂也隨之流傳民間。長安鼓樂脫胎于唐代燕樂,大氣、莊重、高雅,曲目豐富,結構完整、曲調優美,具備宮廷音樂的特征,與一般的民間音樂大相徑庭。
現存清乾隆二十八年西安鼓樂手抄譜珍藏本的譜字與宋代姜夔十七首自度曲所用的譜字基本相同,由此證明這一珍藏本歷史久遠,是明清以來已漸在全國失傳的俗字樂譜。
鼓樂巨著歷經20年曲折才問世
耗費李石根一生心力編纂的300余萬字的《西安鼓樂全書》,收錄了729首(套)唐代流傳下來的各類曲目(牌)。前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呂驥當年為其作序時寫道:“它的出版,可說是我國音樂界一樁令人矚目的喜事,更是近幾十年有意義的大事之一!”但就是這樣一套被學界奉為珍寶、西安鼓樂研究里程碑式的著作,卻在此前長達20年里由于缺乏資金難以出版,中間經歷許多波折。直到今年,才在西安音樂學院、陜西省音協和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共同資助下問世。
香港中樂團首席指揮閻惠昌表示,被世界音樂學界譽為中國古代音樂“活化石”的西安鼓樂,在自己心中一直有著崇高地位,“我多年前曾得到李老關于西安鼓樂的油印版本著作,簡直是如獲至寶。”
西安鼓樂氣勢恢宏
在日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舉行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22個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項目中,源于唐代燕樂的西安鼓樂赫然入列。也正因為此,昨日在西安音樂學院舉行的、由91歲高齡的中國音樂史學家、西安鼓樂研究泰斗級人物李石根所著《西安鼓樂全書》首發式,再度引發了西安乃至全國音樂學界對西安鼓樂保護繼承問題的探討。
西安音樂學院副院長羅藝峰教授告訴記者,西安鼓樂又稱長安古樂,主要流傳于西安城區及長安、周至、藍田等地。它脫胎于唐代燕樂,至今仍完整地保存著傳統古樂演奏的形式、結構、曲牌及譜式。“國際上曾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認為,研究唐代音樂只能借助于日本的雅樂。但從上世紀五十年代起,在參觀和聆聽了西安鼓樂后,學界才確信在中國找到了正宗的唐樂! ”
前不久,西安音樂學院“長安古樂演出團”的師生們為來到西安音樂學院參加“漢唐音樂史首屆國際研討會”的中外學者奉獻了一場專場音樂會,演奏了《滿園春》等八首西安鼓樂。大氣、莊重、高雅、純正的表演,令來自日本、韓國、法國等國家的70多位知名音樂專家嘖嘖盛贊。
“活化石”生存現狀不容樂觀
李石根老人的兒子李孟秋在近幾十年里,一直幫助父親搜集、整理西安鼓樂的有關資料,他告訴記者,全西安如今只有200多名樂手,傳承人更只有6位,“后繼無人是西安鼓樂面臨的最大問題,鼓樂社的許多成員如今為了生存,都要外出打工,剩下的人則是憑借自身熱愛苦苦支撐,但又能維系多久呢?”
唐風遺韻莊重高雅
羅教授則感慨,西安鼓樂自古以自娛自樂的清雅演出為一大特點,但如今一些社團為了生存,將表演帶上了商業性質,讓它變了味道。
專家觀點:先保護再傳承
2006年,國務院將“西安鼓樂”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如今,西安鼓樂又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西安人,該為“西安鼓樂”做些什么?
西安鼓樂現狀不容樂觀
羅教授認為,與傳承相比,保護是更加迫切的事。“學界需要積極研究、挖掘、整理關于西安鼓樂歷史淵源、藝術形態、學術價值方面的資料。”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西安音樂學院院長、著名作曲家趙季平昨天表示,將西安鼓樂的研究成果應用到創作中,也不失為一劑良方,“我省作曲家饒余燕教授等人早已開始這方面的嘗試”。
而經常與西安鼓樂藝人“嘮嗑”的李孟秋則說出了來自民間的期待,“希望政府在經濟上給不以盈利為目的的鼓樂社一些支持,社會各界能對西安鼓樂在民間的生存土壤進行有益的維護,讓作為世界‘非遺’項目的西安鼓樂重新煥發蓬勃生機! ”
關鍵字: 民間 活化石 西安 鼓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