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天龍屯堡--青巖游記
貴州可住逸都青年旅館0851-8649777,8631799(文昌南路56號,火車站24,1,2均達)上下鋪6間,60$/床,3星貴州級有的設施都有,很凈,住著很舒服,我是5.10日入住,就我一個人,哈哈,運氣真好,站在10多樓的窗前看貴州夜色,萬家燈火,感受城市的脈搏,那感覺,真舒服呀:),別的標間也貴,在200多$.網上在還查了小家園旅館(距火車站500米,沙津中路9號)沒去過.但應該很實惠,貴陽一日游:黔靈公園-甲秀樓-陽明祠-弘福寺-森林公園.安順-(往返20)$黃果樹-(距6公里)天生橋-龍宮,(旺季在火車站邊有8點發的旅游車,只出車費30$,全包260$很合算)重點推薦:天龍屯堡.青巖安順6$-天龍屯堡票價35(含茶水,看儺戲),可從正街小道免票進入,,天龍旅館是小鎮最好的,淡季標間50$(帶衛),別的旅館沒衛生間,10-20$天龍屯堡-平壩-紅楓湖貴陽-3$花溪-4$天河潭-花溪-3$青巖天河潭(45$)是一個天然公園和溶洞(50$),溶洞分水路游1小時,旱路1小時,是92年正式開放,挺天然的洞內很窄處只容一小船,玩著還不錯,景區內的小儺燒烤吃著別有風味.進門還坐了一次羊拉車,3歲.身披紅綢挺可愛的:)花溪公園對面好相有表演儺戲的.屯堡人,他們的語音、服飾、民居建筑及娛樂方式與周圍村寨截然迥異,這一獨特的漢族文化現象被人們稱之為“屯堡文化”。600多年前,明洪武帝朱元璋為加強連疆地區的統治,在江浙招幕士兵,讓他們攜妻帶子進入貴州,居住在設置的衛所里,戰時出征,閑時屯墾。當時衛所廣布貴州省各地軍戶達數萬人之多。滄海桑田,如今這些衛所的遺跡大多散落到了歷史的時空中,但在“黔之腹,滇之喉”的安順,依然還保存著一些衛所舊址及當時人們生活的遺風,天龍屯就是其中代表之一。地戲中精彩的上刀山表演 神奇的地戲表演 地戲,顧名思義就是以平地為舞臺圍場演出的戲劇。它源于明代的軍儺,是由征南大軍帶人黔中的。屯堡人的祖先跳軍儺不是娛人,更多的成分是娛神,用這一種儺儀作為出征祭典,振奮軍威,恐嚇敵人。世界上最大的地戲臉譜 石頭建筑的代表天臺山伍龍寺 (三教并存,內有吳三桂居處和朝服)天龍鎮九道坎 天龍人服飾是已經流傳了六百年前的明朝朱元璋老家漢族婦女的正統裝束"鳳陽漢裝",她們的頭飾發型"三綹頭"也同樣保持著古老的習俗,"三綹頭"是一種"前發高束,形似鳳凰頭"的發型,所以屯堡人又被稱為"鳳頭笄、鳳頭雞、鳳頭苗"。屯堡人其實是正統的漢族,女人們的正統裝束是"三綹頭"、戴銀耳環、年青的已婚婦女包白帕,老年婦女包青帕。屯堡婦女的繡花鞋 屯堡婦女們延續著六百年前的裝扮 屯堡中的老人們 驛茶站 (是土茶,金銀花,桅子,生姜等6種配方)中國戲曲的活化石 青巖是2005cctv評選出的全國25個美麗小鎮之一,距貴陽正南29公里,小鎮游玩3小時,鎮內農家不住宿,在南,北城墻外有家庭旅館都可宿可食,如驛站20$,新開的塘上皇30$(13511965730李小姐),我住的那家正對著城墻第一家,風景最好,小院開滿了玫瑰和薔薇花,可惜只有2間可住宿.主營飯館.推薦:青巖古鎮客棧0851-3200400,3200031,13885085061,即壽佛寺院內,18個標間,32個床位,公家經營統一價124$,淡季8折,窗里窗外都是風景歷史,住這里是一種享受,值!店內經理陸海力還是一位旅游通.專家,聽他講講貴州的景點歷史如遇點撥,嚯然開悟,,勝讀10本書!還看過其拍的相片,在東南不遠一處山體上有幾十萬年前的珊瑚蟲拼成的自然字體"中國共產黨"很神奇!鎮上的<有名堂>里"百苗衣妝,貴州苗族傳統服飾展"有苗,侗,水,革盛裝200多件(www.100miao.com),私人收藏家蘭澤湘是一位美麗而和善的女士,一頭驚艷的銀發,陽光下閃著智慧的光澤,她還有木雕,銀飾,很漂亮的蠟染,不少寶貝,讓人賞了賞,舍不得離開,買了幾個手工能吹響的黑底彩陶動物,價格合適.5$/個,很漂亮的民族手工娃娃10-30/個,她的貓叫高手,是跳高能手.還有一只剛丟失的狗,夠她心疼很久.鎮上萬壽宮內木雕非常精美,一定要去,宮旁邊小道正是姜文的電影《尋槍》拍攝地.有時間還可包車東南方向的高坡苗族,萬畝草場(滑草),洞葬(有1000多大小棺頗為壯觀),懸棺,大約4個多小時,聽說古夜郎國就在那里,青巖古鎮歷史悠久,自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設青巖堡至今已有600多年了。明初,中央王朝為了控制西南邊陲,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置貴州衛指揮使司,以控制川、滇、湘、桂驛道,因青巖位于廣西入貴陽門戶的貴(陽)番(定番,今惠水縣)主驛道之中段,在驛道上設傳遞公文日“鋪”和傳遞軍情的“塘”。駐軍于雙獅峰下驛道旁建屯,史稱“青巖屯”。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派30尢大軍遠征滇黔,大批軍隊進入黔中腹地后駐下屯田,“屯“逐漸發展成軍民同駐的村寨,“青巖屯”演變為“青巖堡”。天啟四年至七年(公元1624-1627年)時領青巖土守備,領72寨,控制八番十二司的班麟貴在離青巖堡約1公里的“四只把”坡(地名)建土城,時人稱為“王城”音譯漢語為“兵城”或“營盤”之意,這是今青巖城的雛形。土城居高踞險,原青巖堡內寨民為避兵禍,多搬入土城居住,使土城漸具規模,成了南下定番(今惠水),此上貴陽,西入平壩(縣),東走龍里(縣)的十字交通要寨。經數百年歷史滄桑,多次整修擴建,由土城而至石砌城墻、石砌街巷。于今青巖城成了一卒座明清風格的文化古鎮。作為貴州省歷史文化古鎮,青巖的文物點多達百處,其中23處已收入<<中國文物地圖集.貴州分冊>>。在那亙古不變的獅子山下,古鎮勝跡隨處可見。交錯密布于鎮內的明清古建筑,計有九寺、八廟、五閣、三洞、二祠、 一宮、一院等共37處,其中8座石碑坊現存3坊。這些古建筑都是設計精巧、工藝精湛的佳作,如慈云寺的石雕、壽佛寺的木雕藝術均為貴陽市僅見的精品。寺廟、樓閣無不畫棟雕梁、飛角重檐相間,雖年久失修,大部分仍風韻猶存。 青巖鎮的鎮容布局沿襲明、清格局,至今仍存完好的朝門、腰門以及陳舊古老的石柜臺和木柜臺,總給人以悠悠古韻。新建的古鎮商業街更使古鎮遺風韻味得以弘揚。 佇立在已經修復的定廣門城墻上,仍依稀可見古城墻的遺址殘跡,使人聯想當年古鎮作為軍事要塞重兵屯集駐守的雄姿。面對“趙理倫百歲坊”上造型創意獨到,被劉海粟大師嘆為“實屬罕見”的下山獅,以及另外兩座石碑坊所蘊含的歷史文化積淀,你可以細細品味到古鎮文化的部分縮影。踏進貴州歷史上第一位狀元趙以炯的府第、孫中山元帥府秘書長平剛先生的故居,還有震驚中外的“青巖教案”遺址以及周恩來、鄧穎超、李克農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親屬曾居地,你會為小鎮傭有如此豐富的人文景觀面贊嘆。 貴州可住逸都青年旅館0851-8649777,8631799(文昌南路56號,火車站24,1,2均達)上下鋪6間,60$/床,3星貴州級有的設施都有,很凈,住著很舒服,我是5.10日入住,就我一個人,哈哈,運氣真好,站在10多樓的窗前看貴州夜色,萬家燈火,感受城市的脈搏,那感覺,真舒服呀:),別的標間也貴,在200多$.網上在還查了小家園旅館(距火車站500米,沙津中路9號)沒去過.但應該很實惠,貴陽一日游:黔靈公園-甲秀樓-陽明祠-弘福寺-森林公園.安順-(往返20)$黃果樹-(距6公里)天生橋-龍宮,(旺季在火車站邊有8點發的旅游車,只出車費30$,全包260$很合算)重點推薦:天龍屯堡.青巖安順6$-天龍屯堡票價35(含茶水,看儺戲),可從正街小道免票進入,,天龍旅館是小鎮最好的,淡季標間50$(帶衛),別的旅館沒衛生間,10-20$天龍屯堡-平壩-紅楓湖貴陽-3$花溪-4$天河潭-花溪-3$青巖天河潭(45$)是一個天然公園和溶洞(50$),溶洞分水路游1小時,旱路1小時,是92年正式開放,挺天然的洞內很窄處只容一小船,玩著還不錯,景區內的小儺燒烤吃著別有風味.進門還坐了一次羊拉車,3歲.身披紅綢挺可愛的:)花溪公園對面好相有表演儺戲的.屯堡人,他們的語音、服飾、民居建筑及娛樂方式與周圍村寨截然迥異,這一獨特的漢族文化現象被人們稱之為“屯堡文化”。600多年前,明洪武帝朱元璋為加強連疆地區的統治,在江浙招幕士兵,讓他們攜妻帶子進入貴州,居住在設置的衛所里,戰時出征,閑時屯墾。當時衛所廣布貴州省各地軍戶達數萬人之多。滄海桑田,如今這些衛所的遺跡大多散落到了歷史的時空中,但在“黔之腹,滇之喉”的安順,依然還保存著一些衛所舊址及當時人們生活的遺風,天龍屯就是其中代表之一。地戲中精彩的上刀山表演 神奇的地戲表演 地戲,顧名思義就是以平地為舞臺圍場演出的戲劇。它源于明代的軍儺,是由征南大軍帶人黔中的。屯堡人的祖先跳軍儺不是娛人,更多的成分是娛神,用這一種儺儀作為出征祭典,振奮軍威,恐嚇敵人。世界上最大的地戲臉譜 石頭建筑的代表天臺山伍龍寺 (三教并存,內有吳三桂居處和朝服)天龍鎮九道坎 天龍人服飾是已經流傳了六百年前的明朝朱元璋老家漢族婦女的正統裝束"鳳陽漢裝",她們的頭飾發型"三綹頭"也同樣保持著古老的習俗,"三綹頭"是一種"前發高束,形似鳳凰頭"的發型,所以屯堡人又被稱為"鳳頭笄、鳳頭雞、鳳頭苗"。屯堡人其實是正統的漢族,女人們的正統裝束是"三綹頭"、戴銀耳環、年青的已婚婦女包白帕,老年婦女包青帕。屯堡婦女的繡花鞋 屯堡婦女們延續著六百年前的裝扮 屯堡中的老人們 驛茶站 (是土茶,金銀花,桅子,生姜等6種配方)中國戲曲的活化石 青巖是2005cctv評選出的全國25個美麗小鎮之一,距貴陽正南29公里,小鎮游玩3小時,鎮內農家不住宿,在南,北城墻外有家庭旅館都可宿可食,如驛站20$,新開的塘上皇30$(13511965730李小姐),我住的那家正對著城墻第一家,風景最好,小院開滿了玫瑰和薔薇花,可惜只有2間可住宿.主營飯館.推薦:青巖古鎮客棧0851-3200400,3200031,13885085061,即壽佛寺院內,18個標間,32個床位,公家經營統一價124$,淡季8折,窗里窗外都是風景歷史,住這里是一種享受,值!店內經理陸海力還是一位旅游通.專家,聽他講講貴州的景點歷史如遇點撥,嚯然開悟,,勝讀10本書!還看過其拍的相片,在東南不遠一處山體上有幾十萬年前的珊瑚蟲拼成的自然字體"中國共產黨"很神奇!鎮上的<有名堂>里"百苗衣妝,貴州苗族傳統服飾展"有苗,侗,水,革盛裝200多件(www.100miao.com),私人收藏家蘭澤湘是一位美麗而和善的女士,一頭驚艷的銀發,陽光下閃著智慧的光澤,她還有木雕,銀飾,很漂亮的蠟染,不少寶貝,讓人賞了賞,舍不得離開,買了幾個手工能吹響的黑底彩陶動物,價格合適.5$/個,很漂亮的民族手工娃娃10-30/個,她的貓叫高手,是跳高能手.還有一只剛丟失的狗,夠她心疼很久.鎮上萬壽宮內木雕非常精美,一定要去,宮旁邊小道正是姜文的電影《尋槍》拍攝地.有時間還可包車東南方向的高坡苗族,萬畝草場(滑草),洞葬(有1000多大小棺頗為壯觀),懸棺,大約4個多小時,聽說古夜郎國就在那里,青巖古鎮歷史悠久,自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設青巖堡至今已有600多年了。明初,中央王朝為了控制西南邊陲,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置貴州衛指揮使司,以控制川、滇、湘、桂驛道,因青巖位于廣西入貴陽門戶的貴(陽)番(定番,今惠水縣)主驛道之中段,在驛道上設傳遞公文日“鋪”和傳遞軍情的“塘”。駐軍于雙獅峰下驛道旁建屯,史稱“青巖屯”。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派30尢大軍遠征滇黔,大批軍隊進入黔中腹地后駐下屯田,“屯“逐漸發展成軍民同駐的村寨,“青巖屯”演變為“青巖堡”。天啟四年至七年(公元1624-1627年)時領青巖土守備,領72寨,控制八番十二司的班麟貴在離青巖堡約1公里的“四只把”坡(地名)建土城,時人稱為“王城”音譯漢語為“兵城”或“營盤”之意,這是今青巖城的雛形。土城居高踞險,原青巖堡內寨民為避兵禍,多搬入土城居住,使土城漸具規模,成了南下定番(今惠水),此上貴陽,西入平壩(縣),東走龍里(縣)的十字交通要寨。經數百年歷史滄桑,多次整修擴建,由土城而至石砌城墻、石砌街巷。于今青巖城成了一卒座明清風格的文化古鎮。作為貴州省歷史文化古鎮,青巖的文物點多達百處,其中23處已收入<<中國文物地圖集.貴州分冊>>。在那亙古不變的獅子山下,古鎮勝跡隨處可見。交錯密布于鎮內的明清古建筑,計有九寺、八廟、五閣、三洞、二祠、 一宮、一院等共37處,其中8座石碑坊現存3坊。這些古建筑都是設計精巧、工藝精湛的佳作,如慈云寺的石雕、壽佛寺的木雕藝術均為貴陽市僅見的精品。寺廟、樓閣無不畫棟雕梁、飛角重檐相間,雖年久失修,大部分仍風韻猶存。 青巖鎮的鎮容布局沿襲明、清格局,至今仍存完好的朝門、腰門以及陳舊古老的石柜臺和木柜臺,總給人以悠悠古韻。新建的古鎮商業街更使古鎮遺風韻味得以弘揚。 佇立在已經修復的定廣門城墻上,仍依稀可見古城墻的遺址殘跡,使人聯想當年古鎮作為軍事要塞重兵屯集駐守的雄姿。面對“趙理倫百歲坊”上造型創意獨到,被劉海粟大師嘆為“實屬罕見”的下山獅,以及另外兩座石碑坊所蘊含的歷史文化積淀,你可以細細品味到古鎮文化的部分縮影。踏進貴州歷史上第一位狀元趙以炯的府第、孫中山元帥府秘書長平剛先生的故居,還有震驚中外的“青巖教案”遺址以及周恩來、鄧穎超、李克農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親屬曾居地,你會為小鎮傭有如此豐富的人文景觀面贊嘆。 青巖小吃:豆腐果、玫瑰糖、狀元蹄、狀元膀、豆腐皮,特別是玫瑰糖(原名“麻片糖”)香甜可口,系平正寬家于1874年首戶生產傳承至今的百年老字號。黃家玫瑰糖有5.6個品種,吃后唇齒留香,回味無窮,糖用屋里一口"密泉"地下水釀成,上過中央電視臺.
關鍵字: 歷史文化 古建筑 工藝精湛 火車站 畫棟雕梁 貴州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