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耶寺
馳名中外的桑耶寺、位于山南地區扎囊縣雅魯藏布江北岸桑耶鄉的哈布山下,周圍河渠索繞,樹木蔥茂,密集成林。桑耶寺自創建至今己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是藏族文物古跡中歷史最悠久的著名寺院,是吐蕃時期最宏偉、最壯麗的建筑。寺內珍藏和保存著自吐蕃王朝以來西藏各個時期的歷史、宗教、建筑、壁畫、雕塑等多方面的遺產,它是藏族古老而獨特的早期文化寶庫之一,是祖國民族文化遺產之典范。正如《賢者喜宴》所說:“此寺系一難以想像之建筑。此世間無以倫比之寺院。因其底層為藏式(西藏本地)結構,中層為漢式(中國內地)結構,頂層為印式(印度)風格,所以,又有人稱桑耶寺為“三樣寺。
一、建寺背景及年代
公元七世紀松贊干布(593650年)在位的吐蕃王朝時期,佛教傳入西藏。為了鞏固新興的吐蕃王朝的集權統治,削弱支持守舊貴族集團的西藏傳統宗教本教的影響,松贊干布對佛教采取了扶持的態度,下令共建了大昭、小昭二寺及十二神殿。不過這些建筑只是一些供奉佛像、佛經的小廟,并無常住僧人,更無合乎佛教戒律的儀式活動。公元八世紀初期,赤德祖贊(704755 年)在位時,雖曾采取過若干措施,意欲弘揚佛法,但由于篤信本教的貴族及其所代表的本教勢力的阻撓,佛教還是未能得到真正的傳播,赤德祖贊本人亦因此而遭暗算身亡。
公元755年,赤松德贊幼年繼任贊普。此時,吐蕃反對佛代,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巴協》、《西藏王臣記》認為“藏王(赤松德贊)卯年生,年屆十三,時逢卯年(767年)修建寺廟。至公元771年完工,僅五年時間,《賢者喜宴》說桑耶寺“兔年(763年)奠基,兔年(774年)竣工,十二年園滿告成。《布敦佛教史》說陰火兔年(787年)奠,陰土兔年(799年)竣工。法尊法師認為應是762766年完成桑耶寺(《中國佛教》)。王森先生認為是“約于779年,建成了在西藏佛教史上著名的桑耶寺(《關于西藏佛教史的十篇資料》)。東嘎middot;洛桑赤列先生認為在公元763年始建桑耶寺,至766年建成,歷四年竣工。以上諸種觀點,雖各不相同,但其建造年代都相差無幾,皆在公元八世紀中葉。
關鍵字: 佛教史 建筑群 曼陀羅 桑耶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