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潔西藏不可錯過的10個美麗小鎮
鄂棱湖
鄂棱湖
瑪多,藏語里的意思即為“黃河源頭”,歷史上是由內地進入西藏的一個驛站,也是一個古渡口。
要指出瑪多精確的相對位置實在并不容易,因為它鄰近的四周并沒有大的城市,我們只能說它位于青海省、西寧市西南面遙遠的地方。瑪多是黃河上游第一個縣城,人口稀少,氣候惡劣,海拔4000多米,然而卻是值得一去的地方,因為中華文化的搖籃──黃河的源頭就位于此縣境內,自古以來人們就紛紛來此尋根溯源。
瑪多號稱千湖之縣,共有湖泊4000多個,最著名的是被稱為黃河源頭的扎棱湖和鄂棱湖,扎陵湖為白色、鄂陵湖為藍色,都透徹清亮。在兩湖中間是黃河源頭的標識“牛頭碑”。在瑪多縣的西郊有黃河的第一橋,此地黃河水清澈見底,漫步橋上,思憶遙迢,情趣別樣。再往西,見鄂陵湖及鄂陵湖西20公里的扎陵湖,這兩個湖仿如一雙明珠鑲嵌在黃河的上游。再源流而上,水清天闊,沿途一派藏鄉牧區風光,牧草豐美,牛羊成群,有星宿海、約古宗列渠及著名的卡日曲。若是冬春至,可鑿冰捕魚,見候鳥數萬。
藏族誕生的地方:澤當
西藏第一座宮殿:雍布拉康
相傳在西藏的神山“貢布山”上有三個仙洞,分別住著一位菩薩、一只因犯了戒律而由神仙變成的猴子和一位美麗的妖女,后來猴子在菩薩的授意下娶了妖女,生下了六只猴子,猴子一代一代繁衍下去而進化成為今日的藏族。貢布山的猴子洞是藏族的發源地,而它的具體位置就在拉薩東南約200公里的澤當。
在澤當,不僅有刻滿經符的猴子洞,而且還有藏族的第一塊田和第一間屋。第一塊田座落于澤當的北面,相傳這塊田是天神送給猴子種植食糧的,所以每逢播種時,人們都會在神田里抓一把土撒在自己的田上,祈求豐收;第一間屋位于澤當附近的乃東縣,相傳是藏民為他們的贊普修建的第一座房屋“雍布拉崗”,也是第一代贊普的王宮。雍布拉崗雖然已經破敗,但昔日虎踞龍盤,雄偉壯麗之勢依然可辨。在澤當,吃著飄香的糍粑和酥油茶、青稞酒,看著目光虔誠的身著氆氌長袍的藏民潛忍而過,想起自己此刻就在藏族的繁衍地雅礱河地區,心中更增添了一份對西藏的神奇感受。
美人谷的醉人風情:丹巴
丹巴碉樓
丹巴,被譽為“深藏在橫斷山脈中的世外桃源”,它距成都368公里,是嘉絨藏族風情文化的中心。地處甘孜州東大門,屬岷山、邛崍山高山區,是川西高山峽谷的一部分。
深厚的文化積淀、秀麗的山水,養育了丹巴一代又一代玉雕佳麗,因此丹巴又稱“美人谷”。西夏皇族后裔的血質稟賦,唐代“東女國”的遺風流韻,明清宮廷服飾的濃妝素裹,嘉絨藏族傳統歌舞的錦上添花,使丹巴姑娘與眾不同。山水間嘉絨鍋莊的悠悠長調、曬場里丹巴藏戲的古老神秘、古碉下成人儀式的莊重典雅、草甸上賽馬盛會的粗獷豪放,香噴噴的青稞酒、酥油茶……構成一幅幅絢麗多彩的嘉絨藏族風情圖。
丹巴的文化積淀深厚,中路古遺址表明數千年前嘉絨藏族先民便在此繁衍生息,并創造了舉世罕見的石室建筑文化,自古便有“千碉之國”的美譽。嘉絨藏寨依山而臥,白色主調與綠茸般的背景巧妙搭配,把神秘的古老風水學說與濃厚的宗教文化底蘊融為一體,達到了“天人合一”的最佳境界。
中國的西部牛仔城:馬尼干戈
人間仙境新路海
馬尼干戈鄉位于草原邊緣,雀兒山附近,即是川藏北線上的一個重要交通要地,早在古代時就是云南、青海、四川古代藏族商貿的一條重要集鎮,也即古代茶馬古道的重鎮。也是當地居民的商貿集散地。至德格、石渠縣及格薩爾故里阿須草原就是從這里分路前往。
馬尼干戈鎮上主要居住的是藏族,當地藏族以游牧為主,個個彪悍粗獷,飽經風霜,所以馬尼干戈又有中國西部牛仔城的稱號。這里以游牧為生的藏民,男子大都是長長的臉龐,起梭起角;黝黑的皮膚,高大剽悍;一頭又長又亂的頭發,足令一切美發店倒閉。半搭肩的長袖藏袍和高幫的黑色馬靴,更顯得粗獷英俊,放蕩不羈。
距馬尼干戈鄉約十公里左右,就是人間仙境新路海。新路海及周圍生態原始、完整。晶瑩的大型冰川從海拔五千米的粒雪盆直瀉湖濱草原,極為壯觀。湖泊周圍由高原云杉、冷杉、柏樹、杜鵑樹和草甸環繞。湖岸邊隨處可見大小不一而刻滿經文的瑪尼石。湖中野鴨成群,魚兒游弋。在藍天白云下、雪峰皚皚,冰川閃爍、青山融融、綠草茵茵、波光粼粼。夏秋季節,山花爛漫,爭芳斗艷,真可謂世間仙境。
傳說中的人間仙境:米林
米林
米林境內群山環抱,森林茂密,青山黛綠,雪山綿延起伏;奔騰的江河,縱橫交錯,一瀉千里,沿江怪石險灘引人入勝;陡峭險峻的高山峽谷,秀美獨特。這里有被稱為人類最后一處秘境的世界第一大峽谷--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有美麗神話傳說,終年云遮霧繞,難以征服的世界十五高峰--南迦巴瓦峰;有雅魯藏布江與尼洋河匯合后形成的倒流景觀;有祛病養身的格嘎天然溫泉;有保護完好的南伊扎貢溝原始森林和植被。
著名的扎西繞登、羌納寺兩大宗教文化景觀,當地“工布節”、“薩嘎達瓦節”等民族傳統節日、民族舞蹈、民族服飾、民族飲食等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俗風情更是令人流連忘返,陶醉其中。
那里是千山祖、萬水源。那里的文化色彩斑斕、那里的風情無與倫比、那里的資源舉世矚目。那里就是傳說中的人間仙境--米林,“香巴拉”的故鄉。但是,香巴拉并不遙遠。
藏地水鄉:察隅
察隅
從川藏線進藏的人,到了然烏,便可到察隅觀光一番。察隅一年到頭,氣候溫和,風景優美,一派江南景色,不是江南,勝似江南。
察隅,在西藏高原的東南部,是喜馬拉雅山和橫斷山脈交界的地方,由于地勢北高南低,河流密布,雨量充沛,所以察隅又稱為“水鄉”。這里有肥沃的平原,有層層梯田,水稻、蔬菜、水果等,應有盡有。察隅像一支紅花、一幅剪貼畫,鑲嵌在雪域高原之上。
察隅境內崇山峻嶺,峽谷深切,高差達千米以上,海拔最低還不到1400米。由于這里受印度洋暖濕氣流季風的影響,氣候溫和潮濕,年平均氣溫都在5度以上,年降雨量更是高過1000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77%,氣候,生物等自然條件的垂直變化十分顯著,優越的自然條件給察隅地區帶來了一派江南風光。由于特殊的地理條件,這里物產特別豐富,各種蔬菜瓜果及稻米都能在這里生長。聞名的西藏珠峰茶就是首先在這里培植的。
西藏的瑞士:波密
波密
在穿越川藏公路南線上,波密的出現會使你眼前一亮,驚喜地發現它獨特的美。波密縣位于西藏東南部,地處念青唐古拉山與喜瑪拉雅山交界處。這里雪山環抱,湖泊迷人,是我國最大的海洋型冰川——卡欽冰川的發源地。整條冰川長達19公里,面積約90平方公里。波密平均海拔4200米,而縣城所在地扎木鎮的海拔則為2750米。在年平均氣溫攝氏10度左右的波密停留,你會發現西藏江南的秀麗景色。這里位于雅魯藏布江東岸,3、4月份為桃花盛開的季節,四周高聳的雪山包圍著波密的小村莊,大片的桃花、油菜花、青稞把田野染得紅、黃、綠一片。這種韻味獨特的美,令人欣喜若狂。
到了波密就一定要去然烏,這里雪山環繞,湖泊眾多,是帕龍藏布江的發源地,有“西藏的瑞士”之稱;也有“西天瑤池”之譽。然烏距離扎木鎮129公里,是川藏公路拐進察隅的唯一通道。然烏湖小鎮緊挨著然烏公路邊,湖的北面是一座長列雪山,眾多的冰川從山上一直延伸到湖中,湖面海拔3800多米,湖中小島長滿一片云杉,與雪山遙相呼應。太陽升起時,晶瑩透綠的湖水變得深藍,如明鏡將雪山、白云和周圍的森林倒映在湖面上,繞湖走一圈,仿佛回到了夢中的童話世界。
依山而建的小鎮:樟木
樟木
樟木口岸是目前中國通向南亞次大陸最大的開放口岸,位于喜馬拉山中段南坡東、南、西面與尼泊爾接壤,是中尼公路之咽喉。
樟木地處中尼邊境喜瑪拉雅山中段南麓溝谷坡地上,海拔2300米,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小鎮。周圍自然環境很美,現代化建筑和一些古老的木結構房屋依山交替地散落在盤山而下的公路兩側。
這一帶屬于亞熱帶,氣候潮濕,風景宜人。其建筑以二、三層的小樓房為主,材質有石料,木板以及磚混等。由于樟木鎮是依坡而建,街道拐彎很多,整個鎮的房屋布置比較隨意,高低錯落明顯,層層緊挨,全由街道和石階相溝通。大多數屋頂都有小花園和鐵皮屋頂,各種風馬旗,運氣樹等布滿屋頂,將整個城鎮打扮得花花綠綠的,在周圍青山綠水和白云的環抱中,顯得非常醒目。作為一個非常繁忙的通商口岸,鎮里車水馬龍,常常水泄不通。
幸福之鄉:吉隆
吉隆
風景秀麗的吉隆溝吉隆,藏語為“幸福之鄉”、“歡樂之鄉”之意。
吉隆之得名,傳說是在公元8世紀后期赤松德贊從印度迎請蓮花生大師入藏時,大師途經吉隆溝見此地山青水秀,風景明媚,欣然命名此地為“吉隆”,以表其無限贊譽之情,“吉隆”之名,遂流傳至今。她地處中尼邊境,為珠峰自然保護區中面積最大、環境最美的森林景區,擁有悠久豐富的民族文化、雄偉的央然康日峰、朗邦康日峰及原始森林、并具有神奇的沖堆摩崖造像、《大唐天竺使出銘》摩崖石刻等自然、人文景觀和文物古跡。重要寺廟有查嘎爾達索寺和帕巴寺,噶舉派第二代祖師米拉日巴就出生的吉隆的扎龍地區;查嘎爾達索寺是米拉日巴修行的主要圣地之一。吉隆口岸位于日喀則地區西南面的吉隆縣吉隆鎮。
西藏的邊陲小城:亞東
亞東
亞東口岸是中印貿易的主要通道。亞東,藏語稱“卓木”,意為急流的深谷。亞東位于喜馬拉雅山中段南坡谷地,海拔3000米,與錫金和不丹接壤。
這里只有一條南北向主要街道,一頭通往錫金的首府甘托克,另一邊則朝向印度大吉嶺和尼泊爾的加德滿都。每逢風和日麗的日子,南亞各國的商人像工蜂一樣聚集在這里,各國俚語方言嗡嗡地響成一片。這座漫山遍野全是杜鵑花的邊陲小城亞東就在這種奇異的融合中寧jingan祥地微笑著。
從19世紀中葉開始,亞東就逐漸發展成為中印貿易的主要陸路通道,和平解放初期也是西藏最大的對外通商口岸。目前亞東邊境互市貿易開始恢復,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初具規模。亞東距不丹首都廷布約300公里,距錫金首都甘托克約100公里,到印度沿海城市加爾各答亦只有幾百公里,離西藏首府拉薩460公里,各城市之間基本可實現公路與鐵路連接。
關鍵字: 旅游攻略 西藏 青海 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