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歸來,不敢獨享,發路書與大家同樂!
西藏游記
時間:2006年8月21日出發,耗時10天,沿途主要景點:西安古城-青海湖-玉珠峰雪山-可可西里保護區-唐古拉山口-納木錯湖-藏北羌塘草原-布達拉宮-羅卡林卡-“小江南”靈芝……
路線:鄭州--西安--蘭州--西寧--格爾木--拉薩
車輛:曙光四驅越野,一行5人。
預計距離:單線約3500公里左右,車輛費用2900元,門票及住宿費用20000元/5人,單人自駕游預計費用5000余元。
線路論證:大多數人認為西藏自駕游最好是青藏進,川藏出,或者反之,因為只有青藏線、川藏線的珠聯璧合,才能全部看到沿途的秀麗風景,才能真正了解和認識青藏高原。聽專門從西藏趕來的司機笑寒講,青藏線大部分的路段為柏油路面,一路上的住宿和餐飲條件比其它進藏路線齊備,基本上沒有什么危險,只是風光相對于川藏線的奇、險略顯平淡而已。聽他敘說著沿途壯闊的高原風光、惡劣的自然氣候,別樣的藏民文化景點……這一切都勾起了我們極大的探險欲望,我們聽取了他的意見,去時選擇了青藏線。
2006年8月21日,我們出發了!向著青藏高原,向著西藏,向著那充滿神秘,令人向住的天堂,直奔而去。
第一天8月21日:鄭州---西安大約510公里左右,我們用了七個多小時,在晚上十點左右抵達古城西安。為了第二天的行程,我們只是看看夜幕下的老城墻和鐘鼓樓,并沒有和中國這最完整最宏偉的名城古都有過近距離的接觸,就早早的回去休息了。第一天過路費350元,加油475元,餐費180,住宿費200元。
第二天8月22日:西安--西寧(西安到西寧約670公里)
這天我們起了個絕早,預計除了天水那邊的山路有些難走,我們應該可以早早到達西寧做全車保養。順便說一句,如果各位選擇自駕游的話,只要有大的4s維修站就應該對全車做一下檢查,尤其是輪胎和底盤,這是自駕游最基本的安全保證。聽笑寒說,青藏線全程也說這段路最難走,不是修路就是堵車。路上果真如此,一上午就堵了三次,鬧得也無心看什么風景了,一停車大家都蹲在路邊看著憤怒的“黃”河水發呆,真是郁悶。后來車一直在蜿蜒曲折,起伏盤旋的山路中穿梭,而路邊還不時有交通事故車出現,剛開始一有險情,幾個人還都爭著看,啊……啊……,后來全部都陷入自我恐懼中了。隨著山勢陡峭的加劇,后來的路段我們更為擔心,也不敢和笑寒說話了,每每看著他過彎路時狂打方向盤的樣子,臉上都裝著不在意,其實心里卻怕得要死,每當過完一個大彎路,就有一種心存僥幸的心理,“噢!沒出事,我還活著”!!下午三點左右,快出天水的時候,車又因為前方事故又停了下來,一輛大貨車從八米高的公路上直沖到河灘里去了。令人震驚的是,貨車沖下去的是一條斜緩坡,下面又是河灘的軟土,競然連車前窗的玻璃都完好無缺,只是司機臉白白的坐在路邊發傻。主啊!阿門!!!快帶我離開這個鬼地方吧!歷經近一天的磨難和苦等煎熬后,我們終于到了西寧。由于有一個全國性的會議安排,各個大小賓館都人滿為患,我們選擇了城西的漢王足浴中心,內設和服務質量超好,價格也不貴(50元/人),做完腳部按摩再休息,感覺全身都得到了放松。這一天過路費207元,加油390元,餐費160元,住宿270元。順便說一句,外出如果急著趕時間的話,不妨把當地的食品多帶一些路上吃,不但方便,而且很有地域特色。(我們就在西安買了肉夾饃和燒雞,味道特好。)
第三天8月23日:西寧—格爾木(約671公里)
早晨10點做完全車檢查,我們即刻上路了。西寧到格爾木近八百公里,路況象高速一樣絕好。出了西寧遠郊之后,我才看到了真正的大西北,我們國家的---大西北!!這個給我的印象尤為深刻,此刻呈現在我們面前不再是多彩的世界,到處是光禿禿的“黃”山,一道道溝壑就像深懷淚水的傷疤,從山頂一直蜒伸到山腳下,放眼望去連樹都很少見。 我甚至想,生活在這片荒山地區的人們大概對樹陰沒什么概念吧,因為那里除了天上的云能在大地上留下一片蔭涼之外,幾乎所有的一切都處于太陽的暴曬之下!!當我們身處這片枯黃貧瘠的土地上,每個人都能感覺到一種從未有過的悲涼。而且在人煙稀少的公路兩旁,隨處可以看到一些彩繪的寺廟和供奉臺,看來,這個城市有著“中國夏都”的佛教盛行并不是圖有虛名。
過了日月山后,景象有了很大的改變,草慢慢地變綠了,山慢慢地變青了,再遠處就隱隱約約看到有連綿的雪山。臨出發前,我特地去買了幾張帶有高原風情的cd,聽著那曲“是誰帶來遠古的呼喚,是誰留下千年的期盼……”的青藏高原,欣賞著一望無際的草原風光,心中強忍著對這片神秘而古老土地的神往,我一米八幾的大漢愣是聯想出了幾分傷感。
車到青海湖漁場周圍時,那里好象有個賽馬的聚會,廣闊的草場上隨意散落著花色各樣的帳篷,很多藏民都穿著鮮艷的節日盛裝,騎著馬聚在一起。雖說規模不大,也沒有想象中那些腰挎箭袋,背負硬弓,跑馬射箭的壯觀場面,但聽著銅鈴聲聲、馬蹄陣陣的從身邊呼嘯而過,還是能感覺到高原別有的風情和當地牧民那種粗獷豪放的味道。抬眼望去,魔鏡一般的青海湖就在我們不遠,在成片的青棵麥、油菜花地的映稱下,那真是一種幾何的美。我們沒有過多地在此逗留,就直奔青海湖核心而去。
青海湖票價每人80元,包括景區小交通在內。請一位導游收費50元。據導游介紹,青海湖蒙語叫“庫庫諾爾”,意思就是“青色的湖”,我們內地稱它為“陸心之海”,湖面海拔3000多米,是我國最大的內陸咸水湖。我們還未到湖邊,那股濕濕咸咸的,有些象海的氣息就撲面撲來,勁風吹得湖水泛起波瀾,拍打湖岸的聲音離很遠就聽得見;從遠處看青海湖是碧藍的,可是你真正走近青海湖,你就會發現,它絕非是單色的,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角度,多彩善變的顏色就會呈現在煙波蕩漾的碧水中。站在湖邊向遠處眺望,天藍得透明,水碧得徹亮,湖天一色,浩瀚如海;數不清的鷗鳥在水面上悠游,或翱翔于天水之間,或嬉戲于碧波之中,頗為壯觀。湖邊周圍菜花飄香,金黃耀眼,岸上青山聳立,云纏霧繞,一片幽美與純凈交融,怪不得古人將青海湖稱為“仙湖”,發出“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的感慨。看著這極致的美,每個人心里便有一種少有的開闊,當時也不怕別人笑話了,我們都朝著湖水狠嚎了幾嗓子,痛快!實在痛快!!在這里你可以做快艇在湖心沖浪,在湖邊巨石上拍照留念,膽大的也可以騎白牦牛在水里轉上幾圈,騎牦牛我是第一次,感覺和馬完全不一樣,它的背是難以想象的寬,以至于兩條腿會分得很開,簡直象騎一沙發那樣厚實。
臨近中午,我們在景區正對面的的四川酒家吃了一頓別樣的“美味”。(湟魚和野山雞)我們當時點菜的時候并不知道是違禁食物,老板說都是漁場里人工特養的。剛嘗到湟魚,我們都在贊美它肉質細嫩、口味香濃,忽然老板沖上來搶收桌面上的魚骨,說是外面有漁政部門在檢查時,我們才知道事情真相,再此特別告訴大家,湟魚現在并沒有實現人工養殖,它們都是當地的禁食物種。
休整過后,我們繼續出發。車過橡皮山后,草場逐漸退化成一叢叢的草窩,好似人得了斑禿的頭頂那樣,慢慢地戈壁的景象逐漸出現在我們面前,從黑馬河開始有200多公里的戈壁和群山,這一段都是緩緩的盤山路,我們一直在群山底部穿越,剛開始看著似人似物的礫石山群還特興奮,拿著dv、像機可著勁得拍,看多了就有些單調,會有一些審美疲勞,最后不知什么時候睡了過去。
晚上八點左右,我們在距格爾木一百多公里的地方檢查車輛,我著實欣賞了一下當時的景色。站在幕色下的曠野中,耳邊沒有城市的嘈雜,沒有鳥兒的輕唱,甚至聽不到一絲昆蟲的低鳴,四周到處都是靜悄悄的,遠處玉一般的月亮掛在天邊,看上去是前所未有的明亮,清冷的白月光毫不吝嗇的灑在身上,背后的身影也是那樣的幽長。由于遠離現代社會的污染,這里的空氣質量非常的好,星星也比平原要多好幾倍,仿佛就在頭頂,觸手可極;云淡淡的,丘陵淺淺的,只有車燈刺破黑色,愛獸一樣伏在身旁……這一切都有如夢幻一般, 令人終生難忘 。回到車上我還沉醉在夢里,笑寒一番話卻給了我一透心涼。據他講這一路有六百多公里,基本上沒什么人煙,更沒什么維修點,萬一夜里車壞在路上,手機又沒信號,到那時我們只有夜宿戈壁聽狼叫了。慘,不敢想像的慘!!!好在十點后我們終于看到了格爾木的燈光,一安頓好住處后,我直沖到賓館的五樓想看看格爾木別樣的天然氣火焰,一口氣爬上三層樓就堅持不下去了,氣喘得厲害,高原反應真的很有感覺。
第四天25號:格爾木--那曲860公里
格爾木平均海拔4000米,如果沒有大的體力活動,高原反應并不厲害,雖說是八月份,但夜里也非常冷,所以這里賓館的玻璃都是雙層的,看窗外城市面貌和鄭州也差不多,就是道路規劃的特別寬敞,這里的人行道和我們內地的機動車道差不多寬,現代化的基礎設施一應懼全,根本看不出是個高原城市。經過這一夜的休整,精神和體力都恢復了不少,吃早飯時才知道賣早點的老板是我們周口的,跑了這么遠還能聽見鄉音,頗為感人。為了能順利度過高原反應,我們每人都提前服了葡萄糖、高原寧和21金維它。9點過收費站,這是鄭州到拉薩的最后一個收費點,從這里到拉薩還有1200公里只收費5元,這也許是我國單點收費站最長、最便宜的吧?因為昨天夜里沒看到格爾木的外城景,一出收費站還真讓我大吃一驚:公路兩旁是全部是黃沙遍地,寸草不生,漫漫的荒漠放眼望去,連拳頭般大的石頭都很少,簡直就是由黃色沙礫組成的一片死海!車外連綿不斷的山峰頂著終年不化的積雪,怪獸般在遠處靜窺著、神秘莫測。沿途會經過納赤臺神泉,據說泉水一年四季都不會結冰,有著“人間圣水”美譽。當時我們把所有的瓶裝礦泉水都倒了,接滿了泉水暢飲,水質清涼,喝一口直透心底,沁人心脾。有趣的是,我在接水的過程中,還看到了漂浮在水面上的浮石,個個有蠶豆那么大,神奇的在水面上翻滾。
接下來的道路很是奇怪,剛剛還是黃沙遍野的戈壁,突然一個轉彎,就進入了山里面,曲徑通幽,層亂疊嶂,剛轉過這片群山,又來到了一望無際的草原,而前面又是無窮無盡的山脈……這完全超出你的想象,給你不斷的驚喜。進入連綿不斷的昆侖山腳后,拋開那些亂石群山,漸漸的能聞到濕潤的空氣了,一條草灘茂盛的河谷流水與我們對向行駛,陪著我們一直走進昆侖山深處。
昆侖山是一座蜿蜒綿長的巍巍大山,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它是群山之祖。古代許多神話都與昆侖山有關,甚至人們認為中華民族也發源于昆侖山脈,她是一座給人力量,給人智慧的神山。或許她沒有峨眉的清秀,沒有泰山的雄偉,也沒有華山的險俊,更沒有黃山的多姿,但這橫亙綿長的昆侖山卻以她那雍容大度的氣魄,宏偉博大的胸懷,包容了世上所有的山川丘壑。行駛在蒼涼的昆侖山中,你能感覺到每一面山坡,每一塊石頭似乎都在吟唱著千百萬年的風雨悲歌。此時此刻,毛澤東的詩句"橫空出世,蟒昆侖……"驟然浮現在腦海里,其豪情壯志是用言語難于表達,而接下來的景象也充分給予了證實。
轉過幾座大山后,撥開窗外的云彩,忽然就看到了玉珠峰雪山近景,臨近雪山正面有專門開發的停車點,讓我們有機會久久仰望近在眼前的雪峰,一下車空氣顯得特別的清冷,一座座銀色的雪峰傲美而孤獨,我們被團團包圍其中。據說昆侖山日出是地球上最壯麗的景象之一,只是我們來到時已接近十一點,看到得只是一輪午日!但雪山巨大的陰影仍沒遮擋太陽耀眼的光輝,遠處的雪山在陽光的照映下,透著神秘的藍光,晶瑩剔透,朦朧的雪山就那么漂浮在云端上面, 如夢如幻!!如果你沒有親眼看到昆侖山綿延雄偉的雪峰,只從這有限的文字中根本難以體會玉珠峰的純凈寧和,與世無爭!這一切,直讓我看的目瞪口呆,站在那里不能動彈, 第一次近距離見到的雪山就是那么的秀麗迷離,那么珠穆朗瑪呢……我無言!!
過了納赤臺后的路況賊好,笑寒也放心的把車交給我開一會兒過過車癮,行駛在一馬平川的西大灘上,感覺就是爽!!極目遠眺,天邊的云和地平線交融其中,白云投在草地上的影子,象一張流動的畫卷跟著我們前行,一旦車開進山腰里,就如同穿進云的身體里,給你送來絲絲清涼,當你走出它的懷抱時,強烈的陽光照射在皮膚上,又讓你舍不得離開!高原的天氣確實象調皮的孩子,時而碧空如洗,時而烏云密布,在山腳下車里還開著冷氣,繞上山頂時卻辟頭蓋臉得給我們來一頓冰雹,害得我一會兒暖風,一會兒除車霜的緊忙活 ,真可謂“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從納赤臺到西大灘,沿途會經過青藏鐵路第一高橋——三岔河大橋、索南達杰紀念碑、過不凍泉后一路下山,道路漸漸趨于平緩,路兩側的蒙古包和牛羊群也少了,開始進入無人區邊緣了。一過可可西里保護區的地界,我們就開始細細搜索藏羚羊的蹤跡,果真就在下河灘的不遠處,我發現三只“藏羚羊”,當時也不管什么高原忌諱了,抓起攝像機一路狂奔,猛拍了一陣。當時只覺得口干舌燥,氣也喘得厲害,一上車鼻血就流了下來,為了這小精靈,我付出了血的代價。不過在這里要特別感謝索南達杰和他們的戰友們,他們才是這一方水土的保護神。出于這幾年對野生動物的嚴格保護,藏羚羊、黃羊、藏野驢在以后幾百公里的路程里一直和我們相伴左右,我們見到最大的一群藏羚羊有二十六只,而黃色的草原野狼最近的離我們只有五十米左右。搞笑的是,我第一次辛苦抓拍的竟然是三只黃羊,為了它們還和高原反應做了一場蕩氣回腸、刻骨銘心的搏斗。
從昆侖山到唐古拉山,沿線平均海拔都在4500米以上,寬闊的草原和莽莽雪山一直伴隨左右,但高寒缺氧的癥狀也常有發生。早就聽別人講過,人在長時間缺氧的情況下,容易產生幻覺,這往往是車輛產生事故的誘因,這一路的兩邊開辟有休息停車點,很多司機都在路邊小憩一會兒,為翻越唐石拉山口做準備。在這里奉勸大家,過山口前有足夠的休息和休力尤為重要。
美麗的羌唐草原盡頭,便是令人不寒而栗的唐古拉山口,據說這里常常不是風雪彌漫就是霧氣騰騰,也是整個行程中離天最近的地方,同時也算正式進入西藏。幸好我們翻山這天沒有下雨、下雪什么的,可風還是很大。上山前我們都感受到強烈的高原反應,頭和嗓子隱隱作痛,耳朵也在嗡嗡的響,每個人都在大口大口的喘著粗氣,我們三個年青人還好些,那倆哥哥一人抱一氧氣袋就是狠吸,臉色都是白白的,嘴唇卻如涂了唇彩一樣烏紫。公路一直是爬坡路直向上延伸,每轉過一個彎道,就會再爬上另一個更高的臺階,由于缺氧,所有的車都低檔慢速行駛,而車外呼嘯的風聲更讓這一切顯得神秘莫測,我們離傳說中的唐古拉山口越來越近了……,轟鳴的汽車沖過一道漫長的陡坡,就到達了唐古拉山口!公路西側是竣工紀念碑,對面路邊的大石頭上用紅字刻著這里的海拔:5231米,我們已經站在了青藏線的最高點!山頂平臺上有好多人都在拍照留念,動作都很慢,象在打太極拳一樣,我也感覺頭暈乎乎的。驚奇的是山口上下居然有幾座蒙古包,有小孩子在身邊輕松的跑來跑去推銷一些不知名的中藥材,真不知道他們是如何應付這種生活的。出于對唐古拉山的畏懼和強烈的高原反應,我們沒敢在那里多停,簡單拍照后就離開了。
由于海拔的慢慢降低,加之以后美麗的景色,感覺好多了!過唐古拉山口后第二站是乞力 峰,為青藏線上第二高點,過山峰的那段路道長坡陡超級變態,需仰望頭頂才能看到前面行駛的汽車。當看到對面山中霧氣籠罩的盤山路,你都不敢想象自己待會要從那里穿過。這里的天藍的不可思議,這里的云白亮的耀眼,汽車如同穿行在湛藍的霧氣中,你會感到車就象船一樣從水面上劃過,等你過去,身后的它們又緊密的連在一起,平滑的不留一點痕跡。到達山頂后,果真有一覽眾山小的感覺,主峰上一道寬闊的大峽谷從山頂一瀉而下,一種壯志凌云的感覺伴隨著無限感慨油然而生,很是壯觀。可能是心情的原因,也沒了高原反應,看著這誘人的美景,回首這一天的旅程,似乎經歷了生死輪回,又獲得了重生!真有重返人間的感覺!
過了這個山口后,伴隨我們的是廣闊無垠的藏北羌塘草原,海撥低了,反應也不那么強烈了,公路沿線人煙漸多,并出現了藏族村落,我們到達了下一站那曲。那曲海撥4100左右,但由于剛剛從五千多米海撥下來,我們幾個都感覺很不適應,頭隱隱作痛,象有些感冒的癥狀,聽了一庸醫的話,一個人竟然吃了三袋“頭痛粉”,早晨起來頭還暈暈的。建議: 在進入高原不要劇烈和過多運動。血熱型的人會流鼻血,應經常在嘴唇和鼻腔涂一些唇油以防干裂。有高原反應提前服用一些葡萄糖和高原寧,不要洗澡,更不要喝酒。
第五天:8月26號 那曲-拉薩317公里(納木錯景區門票60元/人)
出了那曲,依然是晴朗的高原,依然是湛藍的天空,雪白的云。不同的是,沒有一絲風,可以看到遠處的念青唐古拉山,不知是走的久了,還是看得久了,人的意識也開始恍惚起來。低低的云好象被天染藍,變得不是雪白了,就那樣深淺不一的掛在那里,成了一副油墨般的畫。過最高點大峽谷的時候,透過腳下白蘑菇般的云層,可以就看見龜山和美麗的那木錯湖。
納木錯湖,被稱為與神耳語的地方,是世界上海撥最高的湖,它遠離現代文明的污染,保持著自然原始生態,是當地朝圣者心目中的圣地。從湖邊的石山腳下進入湖心草場后,每個氈包前,都有藏民向我們張望,雖說語言不通,但黑紅的臉上給我們的都是燦爛的微笑。湖畔旁邊兀立著兩根高大的石柱,據說是男女的象征,也是納木錯湖的門神。一些五顏六色的哈達從石柱一直連到對面的山上,其中一座山石幾乎被潔白的哈達覆蓋了,下邊還有一些不知名的山洞和建筑物,隱隱約約顯示出神秘的氣息,出于對這片神圣土地的敬畏,我沒敢進去,只在洞外看過奇異的巖畫后,就朝湖區走去。
納木錯湖的對面是綿延的雪山,最高的就是那驕傲的不可一世的守護神--念青唐古拉山。與青海湖完全不同,納木錯湖給人的感覺是就安靜,偌大的湖區見不到一物一鳥,站在湖邊,一股奇怪的感覺在胸中升起,空曠得象是站在了宇宙邊緣。據導游說納木錯在藏人心中不僅是“天湖”,更是一個“圣湖”。如果能繞納木錯轉經而行,便能得到淵博的知識和無量功德,并去掉惡習和痛苦,獲得正果,但這個過程轉一圈要一個月左右。來到碧藍的湖邊,白亮的卵石灘象一條銀帶鑲在湖畔,水面清澈見底,鏡子般平靜無瀾,映襯著晶瑩的冰川、皚皚的白雪,象一個待嫁的嬌娘,動人心魄。可能到了納木錯,你會喪失游山玩水的心境,你所能做的,只是放松和冥想,沉醉在這一派仙境景色當中。
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在這里嘗嘗酥油茶,感受一下藏族所特有的飲食文化,這對緩解高原反應也有一定的作用。也可以租幾匹馬,或在湖邊漫步,或在草場狂奔,別有一番味道。(講價后20元一匹)我們一直玩到下午一點后才離去。我覺得藏民都特忠厚老實、熱情好客,在路上常有藏民主動向你微笑、揮手,很是感人。特別說明的是返程中山高路陡易出事故,一定要注意行駛速度,不能太快,在山頂山腳都有路政人員專門檢查時間,我們就是下山太快了,出景區的時候被罰款50元。
出納木錯湖到拉薩不過二百多公里,一路上卻驚險不斷,塌方流石是比比皆是,前行的車輛幾次都是在工程車的開路下才得以前行。好在我們離拉薩越來越近了!過了羊八井后,流水潺潺的拉薩河就和我們一同相伴而行,兩邊山色俊偉,牛羊成群,開始有藏民的固定房屋出現,還看到這里特有的牛糞垛和啤酒瓶堆起的院墻。下午五點多鐘,我們一行跋涉六天,終于駛入了心中的圣城拉薩。來到雄偉的布達拉宮廣場前,我們卻一時激動沒了言語,個個傻傻的坐在地上,任由路人笑呵呵得看著我們。
因為恰逢雪頓節,拉薩市賓館到處人滿為患,如果各位是單開的話,城東的青年旅館是不錯的好住處,那里的住客很多且膚色各異,雖說來自不同的國家,但溝通起來也不是太難,看著他們打手勢說話的方式很有意思。我們為了和當地的朋友聯系方便,選定了城西的民政賓館,三人間/260元。
第六天:8月27日(大昭寺、羅布林卡)
時逢旅游旺季,去布達拉宮參觀的門票要提前一天用本人身份證預定,票價100元/人,所以我們第一天去了大昭寺和羅而林卡。大昭寺70/人,導游50元。大昭寺位于拉薩市中心,因為寺內供奉有一尊釋迦牟尼金像,所以大昭寺及八角街一帶才被稱為“圣地、惹薩”,后來惹薩又成為這座城市的名稱,并演化成今天的“拉薩”。大昭寺周圍處處可看到男女老少的朝拜者在磕長頭(手執木頭護板雙膝跪地,上身全部趴在地上),場面非常感人,由此也可見大昭寺在拉薩、西藏人心目中的地位。據說這種行走方式相當消耗休力,我們正常人作只能走一百米左右就累得不行,而有的朝圣者是從幾百公里的地方趕來,甚至于體弱者就死在朝拜的路上,然而這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功德圓滿。
古老的大昭寺高4層,一樓到三樓是成行的木雕獸身人面造型,最引人注目就是頂層那輝煌耀人的金頂。寺內有長近千米的藏式壁畫,還有數不清的金身佛像,都是難得的藝術珍品。因為我不信佛教,不好對此妄加評論。出大昭寺后,可到八角街轉一轉,有各類藏飾、小工藝品等等。這些東西一般三分之一的價格都可成交,可以選一些有西藏特色饋贈親朋好友。比較有價值的有:牦牛骨手鏈、綠松石手鐲……藏刀是管制物品,要考慮攜帶方式。那些蟲草、藏紅花等藏藥一般不要在八角街購買,基本都是假的,需要的話在可以在拉薩藏藥門市部買,但不還價。大昭寺、八角街周圍有討錢的小孩子,盡量不要給他們,否則會引來一大群孩子圍住你,讓您脫不開身,但對于那轉經的老人、磕長頭的人們,可以適當的施舍一些,雖說我們可能不理解他們的想法,但確實值得你去尊重。(進寺前應準備一些小面值的紙鈔,而且當地人大都不喜歡接受硬幣)。
下午兩點左右,我們轉到羅布林卡,羅布林卡80元/人,導游50元。中午的陽光明亮而冰冷,白針一樣的射向你,可你依然感覺很冷,可能陽光的溫暖,都被高原的海撥和風剝奪了,只剩下這耀眼的明媚。林卡就是藏語中的園林,是歷代達賴喇嘛休閑游樂的地方,相當于我們古代的避暑山莊。羅布林卡院內有各種宮殿、涼亭、院內古木參天,花草遍地,大約有30多萬平方米。雖說雪頓節已過,但羅布林卡的人仍絡繹不絕,中央有唱藏戲的,每個演員都戴著面具,做著說不上來的舞蹈動作。周圍的藏民帶著坐墊、酥油茶及各種休閑食品,一邊觀看節目,一邊用藏語嘮著家常,十分的愜意。宮殿里面有數量眾多,制作精美的唐卡(畫冊)以及大量金銀器皿,瓷器和電器等,令人眼花繚亂,嘆為觀止。給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有許多重金購買于國外的名貴電器,(象發電機、飛利浦音箱、現代化的淋浴設備……)這些東西用我們現代社會的眼光來看也不落后,可是在當時是想都不敢想的奢華用品,這比新中國我們領袖的標準還要高。
第七天:8月28日(天葬臺、布達拉宮)
聽當地人講,在拉薩市東面的汽車交易市場可以看到天葬,我在網上看過天葬現場的照片,剔骨剖尸,恐怖之極,但強烈的好奇心還是讓我們驅車來到現場。臨到山腳,就看到有一張大大的警示牌:兩公里之內禁示拍照、攝影!!!再此告誡大家,為了尊重當地的民族習慣,千萬不要私自攝影和拍照,不然可能會給你帶來大麻煩。天葬臺有很多座,我們看到的只是其中離城近些的一個,也不是每天都有,要看死者的年齡、住址和家屬的意愿而定,當天我們到的現場并沒有天葬。出于對這一特殊葬禮的敬畏,我們只看了現場的遠景。山腳下有一個不大的寺廟,應該是主持天葬人住的地方,半山腰中有一塊大大的白石臺,笑寒講那就是剖尸、碎骨的地方,每天山頂上都落滿了黑壓壓的鷹,我看著都覺得身上發冷,脊背后直冒涼氣。都說天葬時鷹能把人吃完才算吉利,要是有白鷹先吃,最為吉祥,吃不完的話,這個人就意味著生前罪孽深重,靈魂將不會升入天堂。這時寺廟出來幾個喇嘛向我們這邊走來,可能是心里的恐慌在作怪,我們一刻也沒敢多停,飛一般的逃走了。
近十一點,我們來到了舉世聞名有著”世界屋脊上的明珠”-布達拉宮,布達拉宮始建于公元七世紀,是藏王松贊干布為遠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是世界上最高的宮殿。布達拉宮建于紅山之頂,整座建筑雄偉壯觀、氣勢磅礴,無論在拉薩的哪一個角落,抬頭都會看見布達拉宮那壯麗巍峨的氣勢。面對布達拉宮,也許可以套用莫泊桑描繪埃菲爾鐵塔的說法來形容:在拉薩惟一看不見布達拉宮的地方,就是在布達拉宮上面。它不象是人類的杰作,而更象是從山上生長出來的建筑,和山體渾然一體,這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跡。
布達拉宮外側從早到晚,到處都有藏民轉經,成群結隊,川流不息。虔誠的的朝圣者男女老少一步一磕頭,五體投地、匍匐前行的身影,也成為現場一道獨特的風景。提醒大家的是布達拉宮的內部結構復雜,神佛塑像及殿堂較多,個人根本無法細看與解讀其中的內涵。有條件的話要跟導游同往,按照箭頭的指示和圍繩圈定的范圍前行。再一個內殿比較涼,就是夏季也要帶一外套。
進入大門后,必須要先經過嚴格的安檢,打火機等易燃物品和管制刀具都要上繳。一進正門就可以仰望氣勢輝煌的布達拉宮全貌,布達拉宮主要以紅、白、黃三色組成,白色象征恬靜、和平,黃色的金頂象征圓滿、吉祥,紅宮的紅色象征威嚴和力量。據導游講布達拉宮城墻最厚的地方足有5米,全部用花崗巖砌成,墻體每隔一段距離還灌有鐵汁,使整體更加堅固。上了內墻后我才發現,原來遠處看到的象紅色的墻壁竟然不是花崗巖,都是用鐵絲般粗細的荊條染色后壓放而成,不說別的,單單那細細的荊條,要碼成一段段幾米厚,十幾米高的墻壁,這種工程量是何等浩大。未進內殿,就聽到有藏族婦女動聽的歌聲飄揚而來,循聲而去,高高的房檐邊上,有十幾個婦女在“打阿尕”,阿尕是一種白色的黏土,人們用來鋪在地面和屋頂,然后由工人集體用工具打壓夯實,做出來的地面有些類似我們內地的水磨石。她們一邊勞動一邊唱著藏族民歌,黝黑的面孔洋溢著勞動的喜悅和歡樂,干活的動作也變得像舞蹈似的。
說來有趣,布達拉宮里有一座世界上最高的廁所,在白宮的北面,里面暗暗的,屋頂上面有道道陽光透入,很有特點,有很多人都在此拍照留念。導游說如果我們在此方便,穢物會和我們同一時間到達底部,當然這只是開玩笑,只是為了強調布達拉宮的高度而已。
從這里進去就到了布達拉宮的核心地區,在此告誡大家的是由于內殿里保存的都是國家級文物,里面嚴禁一切拍攝活動,我身邊一游客就是私自拍攝后被喇嘛處罰后并沒收磁帶。全程幾個小時轉下來我們也只是看了幾個重點的殿堂,上上下下我們全都迷了方面,導游告訴我們,布達拉宮充滿了神秘玄妙,有很多未知的秘密,依然無人知曉。盡管經過多次統計,現在依然無法準確地說出布達拉宮有多少房間。以至于直到現在,宮內依然不斷有新的房間被發現。布達拉宮內收藏的珍奇異寶不計其數,一進里面,昏黃、搖曳的酥油燈下,到處都是珠寶的世界,金子的海洋。我只記得五世達賴喇嘛靈塔共耗費黃金3噸多,近15米高,共鑲嵌有一萬五千余顆珍珠瑪瑙,其中最為珍貴是一顆從大象腦中取出的寶石,藏族人稱這座靈塔為“藏目葉下”,意思是這個塔的價值達半個世界。而其他眾多的佛像、唐卡、經書、等藝術品無一不是無價之寶。過多的人群讓你不能在此久停,二個小時的旅程一晃而過,留在我腦海中的就是感嘆和震驚,布達拉宮是一座藝術的殿堂,它是拉薩乃至整個西藏的標志,但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西藏皇族與百姓之間的巨大差別。
由于其它一些突出事件,我們把車留在拉薩,選擇坐火車盡快返家。原定去林芝縣和珠木朗瑪峰大本營的計劃也泡湯了,失去了和雪山的近距離接觸,也是我們本次旅行的最大遺憾。軟臥火車票平均每人近一千元,空調、氧氣接口、電視一應俱全。坐在火車上,回放著一路拍攝的影像資料,我心有一種說不上來的懷念和心痛,這里的天真的很藍,那里的人真的很好,西藏留給我的是那種無法言傳的,刻在意念中的,是對自然風光之后的感悟和對那份無比虔誠之精神信仰的理解……唉!太多太多,而這一切現在都離我遠了。
其實鐵道線的兩邊都有美景,但是鐵路沒經過,這條鐵路修建時,沒考慮旅游,是繞開風景走的。比如東邊的兩湖地區——扎陵、鄂陵湖,阿尼瑪卿山,西邊的可可西里湖泊群和新青峰的雪山冰川,這些在火車上都看不見。沿青藏線旅行,你既能感受到挑戰生命極限的刺激,也能飽睹青藏高原絢麗的自然風光,更能品味充滿濃郁宗教氣息的藏民族文化。
我們回程時沒有發到鄭州的火車,在西安轉車到漯河的路上我還在暢想:回憶青海湖邊的鳥鳴、俯瞰羌塘大峽谷的刺激、那木措湖水的美麗……就這么結束了?想起未到珠木朗峰的遺憾和失落,然而,世事就是如此,沒有遺憾哪有希望,今次的遺憾將化做下次都想將從新進藏的理由。西藏,我們走了,你等著吧,我們還會回來,還會一起回來!
單線旅程花費:
單線行程3400公里,油費1900元,過路費共920元。
汽車用品:身份證、駕駛證、行駛證、車船使用稅、保險單養路費、保險證 購置費附加、備用油箱、備胎、換裝備胎工具、地圖、千斤頂 事故三角牌、藥品:葡萄糖、21金維他、云南白藥、高原紅景天、感冒藥、消炎藥、氧氣包、防曬霜、潤唇膏。
關鍵字: 大昭寺 布達拉宮 格爾木 青海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