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西藏之旅
西藏之旅于我,應該是幾年的夢境成真后的那種人生無憾的感覺.
坤兒知道我和emma去了西藏后,建議我們將相片和游記放在網上, 他說他會上來看的~~~
但.... 請原諒哦,sg! 西藏回來后, 一直不想寫點什么, 種種感受只能意會, 只愿意在某個時刻,和同樣去過那里的人去體會和分享. 現在, 你也在西藏了, 好好感受吧,sg, 知道你會的!
走過不少地方, 西藏和尼泊爾是兩個留住了我的心的地方. 很奇怪, 每次想起西藏,我都會想到尼泊爾; 想起了尼泊爾, 西藏又同時在我心里出現~~
兩個地方給我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在尼泊爾,我是快樂和幸福的,心情每天都沐浴在陽光下;而西藏,常常是令我不經意的感動的. 我曾這樣告訴一個六次進藏的朋友: 我的心情從開始抵藏的小小沉重, 到越來越輕松, 最后豁然開朗.這大概就是我在西藏的收獲吧.
我也來說說幾個在西藏不應該錯過的地方:
拉薩:
大昭寺-- 全世界只有三尊由佛祖自己開光的釋迦牟尼等身像, 一尊在印度, 一尊在拉薩的小昭寺, 另一尊就在大昭寺, 由此可知道大昭寺在藏傳佛教的地位. 每天來這里膜拜的信徒絡繹不絕. 在大昭寺的門口, 我們總會看到虔誠地叩著等身長頭的藏族人, 他們可能是不遠萬里一步步這樣扣著長頭來到這里膜拜佛祖的,每次經過,我都會默默的看著他們,感動的情緒包圍著我.一個朋友是從青藏線坐車進藏的,沿途他看到這樣的叩著長頭朝拉薩去的藏人,總會下車陪著他們走一段, 因為他覺得這樣是他能給他們的最好的尊重.
我們還會看到 一個個手持轉經桶在大昭寺轉經的藏人, 每次經過, 我們也都會虔誠的加入他們轉經的行列,感受同樣的誠意
哲蚌寺--- 它是藏傳佛教中格魯派(黃教)的最大的寺廟,建于1464年,僧人最多時達7000多人.它建在半山腰,徒步上去要一個多小時, 因為在高原, 會有點吃力,建議 sg 坐車上去呵. 該寺 下午的辯經( 僧人們在一起辯論佛經)活動是不容錯過的, 僧人們分成兩方,手舞足蹈的展開辯論,一方想用自己的論點壓倒另一方,場面很熱烈. 雖然這里的辯經不太公開, 但如果碰巧遇上的話, 應該不會拒絕你觀看的. 雖然色拉寺也有辯經, 而且那里的辯經是向游客開放的, 但感覺那里的活動有點作秀的味道.sorry 拉~~
八廓街(八角街)---在游人眼中這條街為商品街,而在藏族人眼里卻另有含意,它是藏族傳統的轉經之路.拉薩傳統的轉經路有三條,沿大昭寺大殿一周為小轉,沿八角街一圈為中轉,沿林廓路一繞為大轉(約十公里),此三條轉經路,都以釋迦牟尼像為中心.
八角街內的商品充滿西藏民族特色,隨處可以看到西藏民族手工藝品和琳瑯滿目的旅游紀念品,既有老式的首飾、宗教器具、藏香、藏靴、藏帽、藏袍、藏刀、鼻煙壺等各式日用品,還有從印度和尼泊爾遠道而來的各種商品。
偶們就在那里淘到了綠松石,瑪瑙,蜜蠟,水晶等首飾, 還買到了幾幅唐卡. 當時是隨意的走進這家唐卡工作室的, 只是覺得那里畫畫的學生挺純樸, 感覺他的老師很善良隨和, 就買下了老師的作品, 還請老師簽了名. 回來后, 看到cctv-4 的"走遍中國"欄目的西藏專題, 有一晚的特輯就是介紹這位老師的, 這時方才知道 他是聲名在外的唐卡師.緣份啊~~
瑪吉阿米--- 那是在八角街上的 一家西餐廳, 餐廳的名字" 瑪吉阿米" 是六世達賴 倉央嘉措 所鐘情的姑娘的名字, 六世達賴在這個地方對她一見鐘情, 寫下了一篇篇愛情詩作,為后人稱頌. 偶在大昭寺就買了一本倉央嘉措情詩集,有點遺憾的是中文的譯作 似乎無法表達出原文的韻味, 令偶看了以后有種想學藏文的沖動~~
山南: 離拉薩3小時的車程, 是藏文化的發祥地.西藏最早的寺廟和最早的宮殿都在山南.
桑耶寺---始建于公元762年,是藏傳佛教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俱全的寺廟,凝聚著藏、漢、古印度三種建筑風格. 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去桑耶寺必經的雅魯藏布江. 渡船上,驕陽下,涼風吹送, 碧藍的天空仿佛離我們很近,我們望著清澈的藍天,寬闊的江面, 只覺得心是空的, 腦子是空的,這大概是真正意義上的純凈吧,那種感覺,記憶猶新.
納木錯 -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海拔4718米,位于拉薩當雄縣和那曲班戈縣之間."錯"在藏文中是湖的意思,“納木錯”意為天湖、靈湖或神湖,是藏傳佛教的著名圣地,信徒們尊其為四大威猛湖之一,許多信徒不辭辛苦,來轉圣湖.
從拉薩去納木錯,直達大概3-4 小時.但通常建議在拉薩呆了一個星期,才去納木錯,因為,那里的海拔比拉薩高1000米. 納木錯很美, 茶茶的貼圖真實的反應了那里的美景, 站在湖邊看著對面念青唐古拉山的時候,只想著能在這里常住是多么令人向往啊~~~ 天氣好的話,晚上站在帳篷外,仰望滿天繁星, 真想從這里摘顆星星帶回家....
日喀則: 地處西藏南部,昔日的后藏首府,海拔高達3800米,是目前西藏的第二大城市,是當年后藏的政教中心,也是歷代班禪的駐錫之地。美麗旖旎的自然風光,獨具特色的后藏生活,這里被譽為“最如意美好的莊園”。
人們千里迢迢來到這里,為了一睹“地球第三極”的偉岸,這就是珠穆朗瑪峰的魅力。日喀則地區以擁有這座世界第一高峰為驕傲,今天它已成為西藏最具吸引力的旅游勝地之一。
這里,還有令我流連忘返的 扎什倫布寺 和 圣湖 羊卓雍錯....
扎什倫布寺---
藏語意為“吉祥須彌山”,是西藏佛教格魯派在后藏地區的最大寺院,與拉薩的哲蚌寺,色拉寺和甘丹寺以及青海的塔爾寺和甘肅南部的拉卜楞寺并列為格魯派的六大寺廟,也是班禪的行宮,是去西藏不能錯過的.寺院始建于明正統十二年,經歷代班禪修繕、擴建,形成了如今氣勢磅礴的建筑群。
它建筑在日喀則市郊尼色日山的腳下,沿山勢而起,從外面看去,一座座大殿、扎倉錯落有致,金色的屋頂在陽光下反射著耀眼的光芒,給人一種很氣派、富麗堂皇的感覺。寺廟的建筑風格與拉薩有些不同,遠遠望去,30米高強巴佛殿,拔地而起,更像是一座碉樓。金燦燦的轉經筒包圍著寺院,在后山上閃閃發光,山上掛滿了經幡,山石上還有數不清的摩崖造像.
它的大彌勒殿內供奉九世班禪主持鑄造的鎏金青銅彌勒坐像,是世界上最大的銅佛坐像。寺內藏有珍貴文物多種,都是研究西藏各個歷史時期政教和社會發展的無價之寶。
西藏于我的回憶,是和人連在一起的,走在路上,除了沿途看到的風景,所遇到的人和事,點點滴滴都會讓人感動. 西藏最吸引我的, 不是它的自然風光, 而是它的人文寺廟文化,和我們遇到的那些善良虔誠的藏族人. 回到都市, 每每想起西藏, 我都會想起大昭寺,想起日喀則...心中一片溫暖,不為別的,只因為這里還有我們有幸遇到的他們....
扎西:
在扎什倫布寺, 我們請到了靦腆和善的喇嘛扎西 帶我們參觀寺廟,講解寺廟的文化歷史.
在那兩個多小時的過程中,他娓娓道來,回答我們關于藏傳佛教的疑問和不解, 在一些殿堂里, 時不時會有小喇嘛叫住扎西, 向他請教幾個英文單詞(小喇嘛正用mp3學英語呢);在殿堂外,有外國游客向扎西提些佛教的問題,他會停下腳步,用英文給他們解釋...
我們驚詫于扎西的博學和他的悟性,他才23歲,而且,喇嘛們在學院只學藏文和佛經,漢語和英語都要靠自學的, 但他這兩種語言都說得那么流利, 當他問我們: 他是否表達清楚的時候,我們由衷的贊嘆:你說得很好,我們很明白!! 這時的他,清秀的臉上還是那靦腆的謙遜的微笑.
令我們不好意思的是, 一路走來,我們都時不時拿著水壺喝幾口水, 但寺廟內沒水賣的,作為聽眾的我們在喝水,而有點感冒的扎西就這樣兩個半小時滴水未沾,當我們向他表示歉意時,他不停的說: 沒關系...我現在還記得他當時真誠的表情.
還有那個帥哥:
日喀則,我們住的賓館的保安.一踏進賓館的大堂,偶就看見他了,呵呵,偶對帥哥特別敏感,他古銅色的皮膚,輪廓鮮明的五官,很帥氣,偶當時就覺得:像陳坤!!
偶們check-in 后, 就向帥哥打聽: 帥哥,那里有理發廳?(為避免感冒,偶們選擇在理發廳洗頭).
帥哥直指賓館外,"就在馬路對面",然后和身旁的同伴說: 她叫我帥哥.
偶當時有點納悶: 是不是在當地,這個稱呼有點不妥? 但偶沒時間細想,就沖出大堂,先找理發廳呵.
但,沒有營業... 偶回來對帥哥說: 沒有開門呢, 還有哪家? 帥哥想了想說: 要坐車的
關鍵字: 大昭寺 尼泊爾 納木錯 藏傳佛教